读书笔记《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与外面世界》
THE CHILD THE FAMILY AND THE OUTSIDE WORLD
第二篇:家庭与小孩/第二十五章:宝宝由过渡物构建的世界
老温会认为小孩子长大成人,由内在世界开始关注到外在世界,由在家里关系到外界关系这些过程当中,是需要一定的过渡。而这一过渡就会由温尼科特所认为的过渡性客体所替代了,所以这过渡性客体的性质是很难去明确的,无法具体说明它究竟替代的是什么,或许是什么都有,过渡性客体对于孩子心理世界而言,是一种很模糊的存在,但却是对于孩子而言很重要存在,因为这就相当于是一块白板,能够有孩子在当中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实现自己的感受。
其实孩子需要过渡性质的东西存在,并不只是存在于在孩子三四岁之后,其实婴儿就开始尝试了一些东西能够作为一种过渡,比如说婴儿会吮吸手指,作为想喝奶没法喝奶时的过渡。
孩子在三四岁左右的时候,孩子会特别喜欢某一些物件或某一类型的东西,例如高铁、汽车洋娃娃,甚至是毛毯之类的,这对于孩子就是具有一种过渡性的性质,他能够在这当中去感受他曾经感受到的一切依然都在,同样也借此来面对和想象他即将要面对的一切,就是培养他未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最重要是这一切都是能够由孩子自己去选择的,所以家长在面对孩子一些特殊喜好的时候,不需要感觉到大惊小怪,不要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孩子正在选择他所认可的过渡性客体。
当然这过渡性客体并不能替代任何所有东西的存在,所以它的存在也是有一定时效性的。重点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要维护好,毕竟任何过渡性客体并不能替代真实的关系或者人所存在,只有亲子关系维护好了,过渡性客体才能更好帮助孩子的心理成长。
They are evidence that things are going well in the child'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at memories of relationships are beginning to be built up. These can be made use of again in this new relationship to the object, which I myself like to call a transitional object.
……
it represents the infant's transition from a state of being merged with the mother to a state of being in relation to the mother as something outside and separate.
在这一章里,温尼科特提出了他的客体关系理论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过渡性客体。温尼科特会认为过渡性客体的存在对于儿童心理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过渡性客体的属性是很模糊的,混沌的,不明确的。但是过渡性客体能够帮助儿童面对从内心世界转向外在客观世界,梦与现实的过渡,学会和外界建立起关系,面对和接受与重要客体的分离 ,理清自己内心感受特别是爱与毁灭冲动,尝试去适应社会文化的休憩地。
过渡性客体会因人而异,每个小孩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有可能是玩具,有可能是衣物,有可能是被子毛毯,有可能是不起眼的小物件等等。如果缺少了过渡性客体,就好像把一个还不会游泳的人直接推进危机四伏的大海里,不带任何救生器材,也许有些人能够活下来,但是活下来的孩子内心却是伤痕累累了,会在成人之后遇到很多心理问题。
From the infant's point of view this first object was indeed created out of his or her imagination. It was the beginning of the infant's creation of the world, and it seems that we have to admit that in the case of every infant the world has to be created anew.
婴儿面对妈妈并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幻灭之后,依然会努力去想满足自己全能感,这也是婴儿的安全感和掌控感的来源。而在过渡性客体身上,孩子可以随意地幻想和创造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满足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和掌控感。因为过渡性客体的属性是很模糊的,所以在和过渡性客体的相处过程当中,孩子也是开始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婴儿能否拥有自己的过渡性客体决定了个体能否通过各种方式来活出自己的活力,因为过渡性客体能够允许婴儿去重新找回在妈妈身上失去的全能感,这会让婴儿内在活力重新活现。如果婴儿从小就是死气沉沉的,长大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
The stealing of deprived children who are recovering can be said to he part of the search for the transitional object, which had been lost through the death or fading of the internalized version of the mother.
上一章提到儿童偷窃也是在为了寻找爱,确切来说,儿童是在寻找过渡性客体来替代内心已经消亡或者淡化的内心妈妈形象。其实对于儿童而言,儿童只是尝试在从属父母身上的东西来寻找内心妈妈存在的痕迹,只是这些行为从成人思维逻辑来看“不问自取为偷”罢了。
这也就意味着父母现实生活在儿童身边并不代表着真正保存在儿童内心世界里,因为儿童的记忆需要有和父母互动时种种情感体验,这才会让儿童真实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所以儿童在感受不到父母真实存在时,儿童就会尝试拿走一些父母比较看重的物件做为过渡客体,从而能够重新创造自己和父母链接的体验。
所以在看到儿童偷东西时,父母需要开始反省下自己是不是和孩子链接得太少了,还是什么事情让孩子有这样行为出现了,更好帮助孩子渡过当下内心困境。
My hope is that if parents understand that these transitional objects are normal, and indeed signs of healthy growth, they will not feel ashamed when they find themselves carrying curious things about with them whenever they travel with their child.
家长了解过渡性客体对孩子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帮助家长理解和包容孩子总会要求带一些匪夷所思的物件出门,家长不再是觉得莫名其妙了,而是能够正常对待孩子想带出门的东西。因为外界真的很复杂,孩子本来就很难应付得了,所以孩子是很需要过渡性客体来帮助孩子去练习如何面对外界,同时也是一个恢复自己精力的休息地。
这也说明了,物件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同,我们对待某物件对孩子的意义不理解时,我们需要先做到理解和包容,而不是按自己想法去要求孩子,或者剥夺属于孩子的成长。
It can readily be seen that to present an object in this way has its dangers, since, in a sense, it robs the new infant of the opportunity for creating.
过渡性客体对孩子有很重大意义,但具有重大意义前提是这是由孩子自己选择的,而并不是由家长硬塞指定的。因为孩子选择属于自己过渡性客体时,就是在给物件赋予自己认可的意义,这就是在创造了。物件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这种主动权去为自己的选择赋意。其实,这和我们对待人生态度是一样的,人生本来就是没意义的,意义本该由我们自己去赋予。
如果孩子的过渡性客体只能由家长指定,那孩子的创造力就会被剥夺,同时可能会让孩子在未来生活中无法发挥创造力,更不可能对自己未来能有多美好的想象,有可能只能啃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