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的一篇文章《她每周工作超 100 小时,是曾经的谷歌宠儿,也是卖掉雅虎的人》,关于梅姐在Google的一些经历,读来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比如:
这个和之前广为人知的20%自由项目时间、到处是美食、办公区就是游乐场的Google是一个吗?
如果有怀疑,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创业初期的这种拼命工作,哪来的江山,哪来的后面种种让外人各种羡慕嫉妒恨的环境资本呢?
最近又看了一遍《How Google Works》,里面对20%自由项目时间其实说得挺清楚,这个是一种权利,但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条件下,所以很多情况下,是在业余比如周末时间进行的。有热情去尝试、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对比多数人工作一天撞一天钟,就知道这有多可贵了,况且是在业余时间下自我驱动完成的。
这本书里也花了大量篇幅讲应该招聘什么样的人(Smart creatives),如何找到他们,以及如何创造让他们能愉快(拼命)工作的环境。这应该是Google能这么牛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对一流人才的青睐,乔布斯其实也有类似的表达:“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一流的人只愿跟一流的人在一起,如果有二流的人进来,就会有三流、四流、不入流的人进来,最终会破坏企业的质地。”
为什么?仅仅是因为这些人很聪明吗?绝不是,除了智商之外,这些人往往还有强大自我驱动力,任何伟大的成果(甚至包括考试成绩),都需要在“枯燥”的过程中付出巨大的努力,做出了这样成果,其实就是自我驱动力的很好证明。这也是为什么早年Google招聘很看重在校成绩单的原因,看的不是成绩,看的是之所以能得到这个成绩的品质而已。有了这样的一流人才才会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去完成高难度、突破性的工作。
所以,上面文章里的事情还奇怪吗?这些人抱怨过996吗?估计不会,因为他们对自己更狠。
之前有很多文章说一个让人焦虑的现象,就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这个其实非常符合现实以及逻辑的,努力是他们的品质,不会因为已经比你优秀了而丝毫减弱。虽然看到这个真相能吓你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他们会继续努力,你会继续习惯性的焦虑下去,如此而已。并且,他们会更加努力,因为努力使他们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能力,完成更高目标,有什么理由不更努力呢?!
现实的因果关系其实不是简单不变的,因果会倒置反馈,导致正向循环或恶性循环。如果有点梦想想实现,或仅仅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第一步,向这些一流人才学习他们的努力。投入地去做事,去工作,而不是停留于各知识平台去缓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