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简十三。
说起来,喜爱文字和写作的我,居然没有一个笔名。
而今,想说拾起放下许久的文字,跟随写作界的牛人学习训练,继续写作,于是给自己起个笔名:简十三。
简,我推崇的生活方式;还有,《简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十三,是我出生的日子;如此,挺好。
我与文字的缘分
我与文字,大概有天生的缘分,许还有一点天赋。
从小学写作文到大学,整个学生生涯我的文章都是班里的范文,老师对我的写作能力赞誉有加,我想这是因为从小看各种书积累的结果,学生时代的零钱都拿去买书、租书了呢。
人生有很多东西可以表达,此刻,我想表达的,仍然是对文字的眷恋。也许因为一度疏离,才更觉得珍贵和悸动吧。
因从小看书,晓得书的美和蕴含的力量。它可以使人热情、冷静、慈悲、勇敢、嫉恶如仇;也可以让人流泪、悲伤、苍白、无能为力。在那个文字的世界里,你可以感受一切喜怒哀乐,生活百态。这样的魅力,让年少时的我理想就是长大当一名作家,书写我想要讲的故事。那时还不懂写文章投稿,只是保持写日记和摘抄美文的习惯。
高中时,独立自主意识觉醒,懂得世间有困苦;加上荧幕上电视人的激励,理想变成了当一名记者,写社会困难,帮百姓说话,于是高考时,全部的志愿都填了新闻系。而作家和记者,使用的武器是一样的。
大学四年,就读新闻系。
也许是像挣脱牢笼的小鸟,一下子到了广阔天地,于是任由自己享受大学时光。学习不算刻苦,理论知识并不是很突出,但是我参加当地党报驻校的记者站,写校园新闻;那时候兴QQ空间和博客,我在自己的空间和博客写一些属于我的文字。
凭借还算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在记者站的磨练,大四的时候进了地方电视台实习;2009年毕业后顺利留下来,成为了一名满怀新闻热情的电视记者。毕业第一年的时候,激情+努力,我获得了不少的新闻奖项,更成为年度优秀记者;当年,考取了初级职称,考取了全国广播电视记者资格证,事业编制领导也早已给了承诺。
不过,一年后,我决定来到男友的城市,和他一起生活、发展。这算是工作后我的一次重要选择。
那些选择造就的后来
从地方电视台离开后,我还进入省级电视台工作了一段时间,跑社会民生新闻。我仍然记得,2012年元旦那天,普天同庆,而我头痛欲裂,却还要奔赴邻市一个杀人现场采访报道,现场遗留的血迹与新年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社会诸多真实的面目太过沉重,我也许会承受不住;后来我还是回归了地方,并从电视记者转型当了一名报社记者,在一家政府主导的文化报,开始了长篇作品的写作生涯。从电视台到报社,中间是自己因生活的城市变换所作的选择。
于是,在毕业短短的四年里,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几番锻炼;我的新闻采写能力已经在行业里获得肯定,往上走不过是增添履历、积累资源,更进一步的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正处于职场的上升期。
说到这,人生的转折再一次与选择碰上了。
生活不期而遇的变化有时让人措手不及。
男友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也是毕业后一点一点努力而来。此时却遇到合伙人发生一些变故,变成他一个人主持局面,对内对外的工作应付不过来;男友觉得,或许我俩可以一起在他的小事业上奋斗。
那时我也对报社领导某些理念不是十分认同,稍作考虑,我便辞职,开始了和男友一起努力的日子,从记者变成了生意人,而后也从恋人变成了夫妻。
刚开始,很多朋友不解,认为我很快就会厌倦做生意重归职场,包括先生的朋友。不过我倒没想那么多,幸福是两个人一起创造的,我只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做出另一个选择罢了;但并非说不留恋,毕竟我热爱记者这个职业,享受写作的乐趣和采访过程的多彩。
我也以为我会坚持写作,但是,经营的琐碎、业绩的压力、店面的管理占去了我大部分时间,闲暇下来,人亦疲惫不已,哪还有精力去码字呢?我不是那种强人,可以同一时间做好两件事。
一来就是三年。
时间如白马过隙,然念想不断。
因为热爱,重新出发。
我看过一句话:她与生俱来的文艺范应付不了生活的琐碎。
觉得这句话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
小生意也算有声有色,虽偶有怨言,但经营的琐碎我一一拾起,可终究还是放不下那一颗文艺的心。这期间,新媒体的到来使我们认识了爆文和内容创业达人,有朋友还十分赞赏我的能力,建议我自己做自媒体。但也许是不自信了,也许是对互联网不甚敏感的我已经跟不上这个风口了,一个重新启程的平台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2016年中,我决定重回职场,这回我选择了去公司做内容编辑工作,在新媒体如火如荼的风口下。此时的我已是年过三十的中年少女。
年轻时的选择并没有让我的生活变差,我只是走了另一条路。遗憾的是,放弃了写作这么久,放弃用文字去拥抱新的世界。手生的感觉真不好受。
而现在,职场中的我也没有拼尽全力发挥自己的天赋,写了不少文字,却始终没有打磨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路,我不甘心。
终于,我再一次选择重新出发,向那些不停往前游的鱼学习;不管年岁,不管沧桑,只管努力游进一片鲜活的新大海里。
(编号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