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之社火记忆

村里的社火队

[前言]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94后乡下小伙子,从7、8岁起,就注定离不开村里每年社火队“大选”了,好在老爸是“资深”的社火队器乐班成员之一,所以我进入社火队是比较顺利的。

当然,所谓的社火队“大选”之说,全是我夸大之。进入社火队其实是村里每个“适龄”小孩子的“必经之路”,所以说,我的童年和我大多数小伙伴的也差不多,不过,他们在社火队的“职龄”,可绝对没有我长,所以我对社火的印象和情怀或许更深更浓一些。

我从小在老爸的熏陶下,喜欢一切艺术相关的东西,从手工艺制作到画画、唱歌到写文章,可以说无所不好。老爸是木匠出身,从16岁起就和大伯一起师从村里的吉强叔他爸,学艺几载以后,边开始接活,小到一个凳子的制作,村里没了人的棺材,大到后来的家具店,无一不从小让我看在眼里,耳濡目染,我也喜欢一切手工艺的东西。

既然这篇文字说得是“我的童年之”,那难免就得夹杂着小时候的各种回忆去写它。接着,老爸自学成才,笛子吹得一流,唱歌过得去,所以我也就跟着嗷嗷学唱,依然很清楚记得10多年前躺在老爸身边唱《敢问路在何方》的场景,没有电子媒体的年代,对于乡下的孩子,或许只能凭着感觉去揣摩歌词。不过到现在我都不太清楚,那个家里还没有电视的年代,老爸是从哪听来和学会这首歌的。

插一段老爸的简介后,接着说社火的事。有了这么个“能唱能吹”的老爸在社火队里,自然我也就和老爸形影不离了,每到演出之前,老爸会和我早早的收拾好衣物,吃完饭,打着我的灯笼,牵着我的手,我俩就出发了;演出之中,他也忙于演奏,很少有闲暇去照看我,好在我也很懂事,演出很认真;演出之后,又是来帮我熄蜡解衣,牵手回家。其实作为家里的老大,个人觉得是最辛苦的一个,也是最幸福的一个,幸福老爸把最大的爱最温馨的爱给了我,让我在12岁之前,深觉父爱是那么温暖。

具体记不清我是哪一年从社火队“退休”的了,但只觉得自己在那里呆了好些个年头,几乎每年我是必在的。12岁上初二,忽然长个子了后,我就不适合当女娃子【社火队里的一种角色】了,也高到不适合当马拍子了,所以我就转战幕后好些年,比如抬鼓掌旗、烧香秉烛、燃炮放花、以及后来的舞龙队舞狮队以及女娃子和马拍子队指导员等。。。

回到今天,自从毕业工作后,就再也没有时间从正月初八的社火队里,充当一职并为家乡的社火事业做出什么事情了,想想难免无奈。这个互联网火热的年代,或许像我这样的好多人,就只能隔着手机屏幕,眼里激动,心里无奈了。

但我承诺过,有生之年,我一定是要回到家乡去的,那时,社火依然会很火很热。

[元宵节快乐]

2015元宵节-鸟巢

毫无例外的,今年的元宵节又在北京过了。

此刻,和往常一样,外边烟花璀璨,鞭炮雷鸣,不一样的是,今年我没有约人出去玩,也许是没人可约,也许是没人赴约,又或许是我想静静,当然,约不约,还不是得过。

今年不一样,我为了体验共享单车的“魅力”,顺带感受节日的气氛,特地坐了公交,然后骑了58分59秒的单车去了趟奥森公园和奥林匹克公园。惊讶的是,那边不让放鞭炮烟花,也没什么灯可看,所以就早早原路返回了。

总体感觉单车还不错,路过鸟巢,然后不禁想起2015年元宵节一个人去时的场景。特殊的节日人往往会印象深刻:2016年元宵和一帮同学去的南锣鼓巷、2014年元宵节也是情人节和一帮哥们去的内蒙古包头、再往前就是大二大一了在家里的社火队里过的。

这一段又离题了,不过用意是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哪怕一个人也要快乐。

[社火印象]

- 社火 -

小小科普一下: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北方的“ 社火” 亦称 " 射虎" ,是中国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南方社火主要指丰城社火,是江西省丰城河西地区的江右民系传统民俗活动,已申报为省级文化遗产。“社火”是源于人们对菩萨、历朝文臣武将的祭祀活动。从宋代起,各种祭祀活动流传开来,形成丰富多彩的“社火”文化。。

- 印象 -

这里我主要想回忆并讲述的是北方的社火,准确是甘肃天水一带的社火,他和定西、通渭、陕西、青海等地的社火有着相似之处,又有着独特之处。

相比于高台、高跷、大戏花脸等社火元素,我们村的社火,可以用“简单”甚至“简陋”来形容,当然我指的是服装道具了。所以接下来我只是以我之见闻,我的童年记忆角度介绍我们村的社火,方言也叫“故事”。

它大致由以下角色元素组成:

1. 女娃子组

灯笼

在我7、8岁的时候,那时候以及那时候之前,村里有规定妇女是不能进入庙门面见神主的,所以,打我记事起,村里的社火队女娃子班底全部成员都是男孩子,女孩子从来都是观众的份。

后来应该是2010年后,很明显村里的男孩子身高长得太快了,基本上都没有小巧合适的人能够当女娃子了,所以迫不得已,村里主事的人都决定破例,让小女孩们扮演女娃子角色,扮衣出演,说得跟以前的妇女大解放似的,不过在乡下,的确是有这样的习俗规定的。

我7、8岁以前,村里那时候十分贫穷,甚至可以说真的十分贫穷,黑白电视全村都没得几个,所以那时候经济条件不好,每家能够为社火投入的资助的闲钱,也就5-10块,甚至有的家里连饭都吃不饱,所以可想而知社火面貌有多简陋了。

不过,那时候虽然穷,可大家都是十分积极认真,十分团结一致的,甚至把社火当成了自己的本职去对待,使得那些年的社火一年比一年热闹。

说说女娃子的配饰:

服装

以前穷,女娃子一般只是头裹各自妈妈的头巾,外系一条不知来历的戏子带的头箍;身穿棉袄,下半身是旧红布做的类似旗袍的围裙,鞋子就是各自的鞋了。

现在基本是成套的买来的清一色的服装,分绿色和粉红色2种,也就是视频里常见的那种了。

道具

以前都是自己做,左手端着村民拿竹条编制的名为“蜡花盆”的纸糊灯笼,里面晚上可以点着蜡烛,灯笼各个面上贴着各样剪纸,有的则为彩笔花卉,右手拿一块从旧红布上扯下来的三角形的长条,用于扭舞的时候的甩手用。

现在村民都不自己做了,而是找纸艺匠定制的一整套7、8件大同小异的灯笼,虽然大体样子和以前一样,但寓意早已不在了,想当年大半个村子的大人小孩给自个争抢灯笼的童趣、热闹的场景氛围,早已不再了。现在的旧红布手条,也换成了买来的丝织扇子

2. 马拍子组

这一角色名字的由来,我大致不清楚也无从考究了,但不同于女娃子的是,马拍子这一角色必须有男孩子来扮演,整体形态上有点类似于陕北腰鼓队的装饰,只是手里的道具有所不同。

服装

过去是各自头上围一条白色毛巾,家里没有白毛巾的有时候也会系一块半旧的大红布巾,身穿正常衣服,腰系一条旧红布条

现在统一跟女娃子一样是买来的定制服装,有黄色和红色两种。

道具

过去是左手拿一个名为“钱甩子”的木板和铜钱币做的可以发出类似于沙筒乐器的响声,身上挂着一串铜铃,有的则只在腰间系一个铃铛,因为太重了;右手举着一顶纸糊灯笼,不同于女娃子的是,马拍子的灯笼可以举着,并且造型更为小巧精致,同样是村民手工糊制,而现在都统一定做。

3. 舞狮组

舞狮

说起狮子,则是每年全村社火队最为重大的一件事,因为整个狮子虽然是手工制作的很简陋的一个道具,但它却是代表着庙里的神主来活动的,类似于《西游记》里神仙的坐骑,所以扮狮舞狮不但是一件体力活,更是一件技术活。

过去,狮子从正月初四开始着手换旧扎制,用4、5天才能完成,它大体结构可以分为狮头狮身两部分。

狮头

其实制作一个狮子来说,最为复杂的还是狮头的制作了。它以前由槐树枝做成头骨架,然后再用红布做成皮肤完成狮头的整体模型,再用编织袋抽的丝线,做成鬃毛,胡须等,然后最后用彩色广告颜料染色,画出眼睛等等,算起来很复杂的工艺。

整个狮头完成后的重量,基本在5kg,所以后来嫌太重,就重新换了塑料管的骨架。

狮身

相比于狮头,狮身的制作就简单多了,只用很大一块白布,然后缝制到狮头处,再用广告颜料花上毛纹,再缝制一些编织袋抽出的丝线作为毛发,基本就可以了,所以狮身准确可以说成是狮皮。

而现在,狮子早已成了花钱的事了,几百块买个,又花哨又喜庆,可总觉得少了些当初的灵动和寓意。

4. 舞船组

舞旱船

这里的船,准确叫旱船,是由一人扮演并舞动的由木头和竹子制作的社火队表演道具。想当年村里每年的旱船制作和新旧维护都是右同为木匠的大伯和老爸一同来进行的,旱船的制作工艺也十分复杂,从腊月里制作,赶着10来天才能完工,而村里的旱船,一般又是2只成对出现的,所以制作一次往往要花上半个月的功夫。

制作好的木结构旱船还不能直接进行表演使用,还需要用大红猩猩的绸缎被面缝制出船体,然后再挂以纸糊灯笼作为装饰,然后又贴对联、缠花条、贴剪纸等一系列工作才能完成,而不负功夫的是,它的角色一直以来也是社火队的一大亮点和主力角色。

不过我觉得挺奇怪的是,从过去到现在,其他班子的道具服装都换了个遍,唯独旱船组还是10几年前的老样子,我才可能是这种旱船市面上没有可定制的或是什么别的原因。

5. 舞龙组

舞龙

当然,在过去我小的时候,我们那还是没有舞龙一角的,只是后来为了热闹,追赶潮流,不得已买了彩龙,才有了这么一个角色。

6. 器乐组

器乐主要有二胡、木棒子、铃铛、铜锣、笛子等,二胡作为主奏,其他乐器辅助。

7. 鼓镲组

敲鼓打镲

俗话说“敲锣打鼓过大年”,所以一个社火队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班子就是锣鼓班了,他们虽无固定的人员分配,但却成了一个社火队最大的亮点,也是整个社火队的灵动之处,如果没有他们的喧天的锣鼓声,就像电影没了声音,必然是毫无生机热闹可言的。

8. 秧歌组

自打我记事并对社火有印象起,秧歌班的成员似乎就没哟变动过,还是那么几个大叔在那咿咿呀呀,还是唱着那本发黄的老册子上那些老曲儿,不过在若干年后就再也不会听到了,所以现在即便不怎么悦耳,但还是应当去珍惜。

9. 老者组

如文字一样,这个班子的成员,全是村里年长的老人,也是全村社火队里走在最前面的人,他们负责烧香领队,负责一应和别的村的“外交”事务。他们的角色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演出,但这个角色的确是最能体验一个村社火队整体素质、规矩、人文风貌的,所以它是最受尊敬的一个角色班子。

9. 其他人员

其他就有掌旗抬鼓、纸火香蜡等的,也有跟随的随时照顾自家小孩的大人们,当然也不能少了观众这样的成员了。

[社火要事]

烧马

烧马,是我们方言的叫法,其实意思类似于,一个事情的开始,比如说一个演出的开始要去村庙拜神烧香,然后唱一支小曲,完了之后这个社火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这个仪式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八的晚上,当然,有些年头,村里的学生开学比较早,所以这个时间会提前到正月初六左右。

拜主

说起这个仪式过程就得提到一个我们村里的习俗叫“接祖先”,也就是在每年的除夕夜晚上会把死去的祖先的灵魂迎接接进来,然后一直到正月初三的晚上才会发送掉。然后这个拜主仪式呢,就是在每年的社火开始的第第一天白天,去到村里的所有的坐主的人家里去唱一唱秧歌,算是祭拜死去的村人,同时给活着的人送去祝福。

当然,这个过程当中,对于社火队的女娃子马拍子小孩子成员来说,还是比较辛苦的,因为他们要一天到晚去跟着整个社火队转遍几乎整个村子,第二天腿会很疼。但是也有一定的好处就是,他们会,社火队去到每家的时候,他们都会获得那家主人赠送的糖果、瓜子之类好吃的东西。

所以在童年的记忆当中,拜主还是很值得的一件事情,因为会收获很多好吃的东西。

出庄

说起社火这件事情,在我童年的记忆当中,最深刻的印象,当属于出庄这件事情了,因为这是一件让全村人都会感到十分团结,十分高兴和喜庆的事。

庄,是村子的意思,出庄就是到别的村子去汇演社火,这对于要出庄的另外一个村子来说,这也是一件非常热闹的事情。

出庄,是一般在晚上进行的演出,整个社火队会根据目标庄的路途距离指定出发的时间点,但一般来说,这个距离不会太远,因为些小孩子们会走不动路,所以一般出庄的庄都会选择是附近的村子。

整个出庄的演出过程基本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就是在对方村子里边接社火,然后进行“演花”也叫大汇演。接下来就会到了午夜时分,然后对方村庄会分配社火队的所有人到各家里吃饭,吃完饭再进行简单的演出,然后就可以回家了。

整个过程当中,接社火是最为耗时间的一个环节,因为这会考虑到对方的社火队里的马拍子,他们为了热闹,在去往他们演出场地的路上,他们会刻意延缓阻挡我们的前行,以拖慢我们到的时间,目的是为了更热闹。当然,这也是接社火里一个特定的习俗环节,叫押社火

押社火一般是由社火队里的马拍子走在老者组的前边,然后原地踏步,原地扭舞大声欢呼,以达到庆祝和延迟进度的目的。当然,老者们也会刻意的去让这些马拍子成员走的快点,不然时间太久了,双方的人员会受不了的,尤其小孩子受冻受累,如果“押”的太过分,这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叫“弃了”,也有“气”和“踢”的意思,这种情况下,被接的社火队会直接生气,然后转头直接回家,并和对方村子的社火队绝交。

当然,这种情况还是很少发生的,但,并不代表没有,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们村的社火队以前就和行另一个村子里的社火队,有过这种情况,直到好几年前才得以和解。

当然出庄这件事里边,最让小孩子们觉得高兴和最幸福的时刻,那就是大半夜汇演结束,去茶歇吃饭的环节了,当然这一环节一般都会在凌晨左右,因为“押社火”会花很长时间。

如果很幸运被分配到比较富有的一家子里吃饭,对方家里边就会拿出最好的菜品来款待来者,然后对随行的小孩会有一些糖果啊、小零食赠送。

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是,大家在吃饭完后,会聚到一起,尤其小孩子们,会聚在一起津津乐道,然后谈论对方家里边吃的饭如何、自己得到的零食和糖果有多少,如果比较多一点,吃得比较满意一点,小孩子们都会特别特别高兴,然后对这个村子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等到来年的时候再出庄的时候他们很积极的,优先选择去到他们村子里。

出庄,这大概是童年记忆当中,我觉得加入社火队最值得之处了。哪怕要走很远的路,要受很大的冻,想想那一桌子十分丰盛的菜品,还有意料之外的糖果小礼品,也都值了。

接社火

社火演出

在前边的出庄里我有提到过,它和出庄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出庄是我们到别的村子里面去,接社火是我们迎接来自别的村子的社火队,是一个主客角色反转的过程。

不同于出庄,接社火是一个很苦很累的过程,但也是最为有意思的一个过程。

因为我们村的马拍子们,就可以动起来和狂欢起来了,甚至一些滥竽充数的其他随行小伙子们,也会加入到这个环节来,一起押社火。如果往年到他们村子的时候,他们对我们押得有点过了,那么这时候就是最好的报复时机,但也不能太过,太过了的话,很容易就会出现前面提到的弃了的情况。

比起出庄,押社火真的是很费力的一件事情,因为整晚整晚的要跳啊喊啊,一晚下来嗓子哑了,腿也肿了,第二天甚至走不了路,说不了话,所以整个社火队都必须在第二天整休歇息一天。

但最苦最累的时刻,往往是最幸福最欢乐的时刻,因为一整晚不断的跳啊喊啊,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了那种来自节日的喜庆和热闹,苦也累也都值了,因为一年社火当中,不会有很多次可以有这种机会,让我们可以费力全力的去折腾去跳去喊,去尽情欢乐,尤其是在那么年轻的岁月里。

比起出庄的可以饱口福,接社火更多的是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精神需求。整晚的灯火通明中,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一百分热情,把最好的印象留给到来的客人。

正月十五大汇演

这个过程也是社会队最为热闹的一个过程,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白天,整个乡镇附近的所有有社火的村子,都会聚集到一个叫观音寺的唱大戏的地方,然后进行社火拜香大汇演。

这一天,也是最能体现一个村子的社火队精神风貌和人文气息的时刻。因为和别人一对比,你就可以很明显感受到自己村社会队的不足之处在哪里了。比如说服装道具的破烂新旧程度、和小曲秧歌的优劣、以及整个社会队的人员多少,角色丰富程等。

当然,这在很久以前的时候,我们村的社火还是很难拿出手,去到那里会演的,因为实在太破烂了,跟别人一比的话,就十分没有底气和自惭形秽了。所以甚至有好几年是,会选择在每年正月十四的晚上,偷偷的去拜个香,然后就算是了事了。

相比于村子里的社火,正月15这一天现在来说最热闹的,当属县城里边的了,因为县城附近的周边县城也会到集中到一个县城,去进行更大规模的汇演,而他们的道具、服装、人员和设备都会更加齐全,更加崭新、更加先进,使得整个社火也更加有看头。

不管哪里的社火,这一天的寓意都是相同的,终止上年的旧愿,然后开启新年的祈福,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风顺水,这也是汇演的目的所在。

歇将

网图

将,也有“降”的意思,就是放下的意思,而这往往意味着一年社火的闭幕和结束。

一般规定这一环节是在每年正月15的晚上,也就是去观音寺汇演结束后的晚上。往往这一天晚上也可以称为最后的狂欢,因为过了这一天过年就算结束了,也意味着社火的结束。

到这天晚上,村里边就会召集所有的社会队成员,拿出所有本年度未花完的经费,去购买很多的烟花爆竹,然后去集中燃放,这时候往往会有基本上全村的人去,到学校附近的演出场地观看。

烟花璀璨,灯火阑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但这也改不了,这是最后的狂欢的事实。

在很早的时候,这天晚上村里边会唱戏的大人会精心装扮花脸,然后去唱一折小戏,还是十分热闹的,不过后来,会唱戏的人基本上没有了,这种传统的过元宵节的方式也在慢慢的降温,甚至消失。

不过有一年的时候,社火队里买了大音箱,然后让小孩子们唱歌跳舞也是很热闹的。比起传统的方式,我还是觉得这种方式更能够调动大家的参与度和所有人的热情,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有人去培养训练小孩子们,教他们唱歌跳舞然后去进行这种演出。

好几年前的,一次我也是充当了这种教练员的角色,我想以后的时间里,有机会我也是会重归这种角色的。

放完了烟花,演完了小戏和节目,再演出上几支小曲儿,就已经快到凌晨左右,然后就到了很关键的名为“歇将”的环节了。

顾名思义,这个“歇将”和“烧马”是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互为相反却缺一不可的环节,这种叫法,也是跟社火的来源有一定的直接关系。社火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古代的战争当中,战前“烧马”,战后“歇将”,这跟社火队里的说法基本是相同的,“烧马”演出出征,“歇将”来年再战。

真正到了“歇将”环节,大体的过程是先唱三只秧歌,然后落号停镲,偃旗息鼓,所有人跪在庙门正殿前,由秧歌班唱一支名为《十柱香》的小曲。

大概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唱完了,然后停息所有乐器声响,进行一个很严肃,也很让人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环节-烧灯笼。

这个环节是由所有成员各自把各自的灯笼,和所有一次性的可以来年再换再做的道具等,集中起来点一堆火烧掉。

面对耳旁的北风呼呼,眼前的火苗寥寥,心里的意味落落,再一点点撕扯由自己亲手一点点糊制的灯笼,然后和今年的乡音隔火告别,总是有十二分的难言的情绪在心头。

小时候每次“歇将”后,当老老爸牵着我的手从庙门里走出的时候,我都会回头看一眼,看一眼那熟悉的地方,然后我很清楚的知道,那样的时光,今后不会再有了。

和过去的社火道别,和过去的自己道别,和过去自己的童年记忆道别,而这一切,还来不及好好感受就已远去。

社火,我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

[回忆里的展望]

网图

曾写过一句文字说“乡情难舍,乡音难忘”,一直以来我不是很清楚什么才是我心中的乡音,是秦腔?或许有点大。后来才明白,乡音就是家乡人的那一句句憋足的却浓浓方言味道的口音,是过年时社火队里小曲中那一丝一缕并不悦耳的弦乐哼唱声,更是那一阵又一阵的喧天动地的鼓镲声。

变的是人心,不变的是乡音,变的是乡土,不变的是乡情。

唯愿有朝一日,在我身心疲惫,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俗世的繁芜之时,能够全身而退,荣归故里,如出生时一样走进那个遥远又偏僻的却是我梦想起航的小山村里,重新感受和回味那难忘的乡音和难舍的乡情。

可,现在的大多数人,只有融不进的城市,和回不去的故乡,更别提有什么别样的童年记忆了,不知看友你身觉如何?

[注] 由于好多年没去到现场观看并参与村里的社火了,所以以上所有配图都是网上找的。

如果有老乡亲人或朋友有提及的相关图片的话,可QQ【1906457616】给我,以便我完善加进去,感激不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张君辉随笔 打儿时记忆起到现在祖辈们一直生活在原上,那里地势高,空气质量很好,庄稼人一年四季都在为自己的日子忙碌着...
    伯夷坊人阅读 515评论 0 0
  • 续上集 小学阶段的生活,留下很多深深的烙印,不能忘怀。 那时过年没有春晚,但春节却是个隆重的、有仪式感的节日,对孩...
    永远是我阅读 1,073评论 0 5
  • 九月,这意味着新学期的开始。 许景揣着Y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告别了家中的母亲独自踏上了去另一个城市的旅...
    b7a2f1c3109a阅读 126评论 0 0
  • 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手记。 当你把一只青蛙掉到开水里,往往它在接触水的那一刻就会马上跳出来。假如你一开始把...
    小苏的笔记本阅读 559评论 0 0
  • 很久没有写作,都快忘记写作是一种什么体验,这种空虚的感觉让我想起最初的梦想,那个希望一直一直写下去的一个梦...
    小颖007阅读 633评论 0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