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说起写泰山的古代诗词,我们总会提起唐代诗人杜甫年轻时所写的《望岳》。
全诗围绕着“望”来写泰山的雄伟壮阔、高大神秀。但是如果单纯的描写泰山的壮美景色,似乎还不足以成为历代人们传诵的原因。描写景色的好诗好文,应该是“写景中透出风骨”,也就是说,在描写壮丽景色中带有诗人的情感,或者气质。
就杜甫的《望岳》而言,不仅仅为我们描写出泰山的雄美景色,同事写出了诗人杜甫的壮志豪情!
诗人起笔就运用了一问一答的方式为我们笼统的概括了泰山的特点。是诗句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诗人远望泰山的全貌:辐射地域空间辽阔。在这一句中,诗人是如何体现内在情感呢?“岱宗”,是泰山的别称,又称岱。在《后汉书·安帝纪》注:“太山王者告代之处,为五岳之宗,故曰岱宗。”诗人起笔写“岱宗”这一尊称而非“泰山”。其实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崇拜仰慕之情。
“岱宗夫如何?”“夫”字没有实际涵义,只是在句中用于间隔和舒缓语气,加长语音,与疑问的语气相结合时,表示设问的色彩减退了,反而看到了诗人杜甫望见泰山是的惊叹、激动和心胸豁然开阔的豪情!
“齐鲁青未了。”这一句诗人的视角是远眺:泰山横跨齐鲁之地,幅员广阔。诗人以齐鲁大地作为背景,更加衬托出泰山的高大雄伟。“齐鲁”是春秋时期两个诸侯国。诗人用齐鲁大地衬托泰山,赋予了泰山久远而厚重的历史感。不仅如此,“青”,本是蓝色,这里指深绿的山色,指泰山树木茂盛,“青未了”也体现出泰山的苍翠不衰!
诗的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相较于上一联,诗人的视角又近了一些。在这一联中,值得我们细细咀嚼的是“钟”“割”二字。“钟”本身指金属制成的响器,在这里是动词“聚集”的意思。这个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庄重的气质。大自然将所有的神奇与秀美集泰山于一身,仿佛大自然钟情于泰山。“割”,是由于山很高的原因导致山的南北两侧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之极高的特征;同时,在突出泰山极高时,还不着痕迹地写出了泰山的陡峭、奇险的特点。真可谓是“一字显风流”。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全神贯注地,仔细地,尽情地“望”:见到山中层云生起,云涛翻卷,变化多端,顿时心生荡漾;目不转睛地看飞鸟归巢时的回旋,让内心无比舒畅。通过山中云与鸟的描写,体现出了泰山的雄伟和壮丽。
诗歌的最后一联,历来被人们所传诵,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壮志与豪情。看到如此雄奇壮美的泰山,诗人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会当”,写出了诗人的决心;“凌绝顶”,写出了诗人勇于登上高峰的勇气。
杜甫的这首《望岳》是在他青年时期所作。他由“望岳”到想要“登岳”,从而心生“一览众山小”的强烈愿望,可以看出青年杜甫的一种人生态度。无论是他想要征服泰山,还是想要征服人生的坎坷,想要登上人生顶峰,都是我们每一位年轻人应该有的人生态度:有壮志,有决心,不畏难,有豪情!
这,大概是《望岳》的魅力吧!
2020年3月2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