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放映室》第46集:《雨中曲》背后默片到有声电影的发展(2)_哔哩哔哩_bilibili
拉片有技巧,观影有门道,学会拉片,让你技术性的去看电影。
影片《雨中曲》中这个场景是辛普森制片公司的室内拍摄现场,这个长达50秒左右的跟移镜头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默片时代电影的拍摄现场。
镜头跟随唐拍摄到的第一个剧组正在拍摄的是“土著舞蹈”,导演拿着导筒,在拍摄过程中随时发号施令,语速急促的指挥演员,其他没有参与拍摄的演员在边上来回走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声电影的拍摄是具有较大的便利性的,因为不用考虑声音,只用保证画面,导演可以随时指挥演员,
甚至电影开头,男主唐讲述以前的拍摄经历所呈现的演员拍摄现场,不论室内还是室外,都有巨大的便利性。
而在制片公司的室内摄影棚里,由于没有声音方面的限制,可以允许多部影片或多个剧组同时拍摄而且互不影响。在这一个跟移镜头中呈现的至少有4部剧在同时拍摄,多个剧组在筹备置景,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走动聊天。只要不影响画面,甚至摄影机有很大噪声也无所谓,
因此默片电影时期,影片的拍摄效率和摄影场地的利用效率远远高于有声电影时期,而且因为场地和胶片拍摄的关系,无声电影的拍摄成本远低于有声电影。
相对于无声电影来说,有声电影受到的约束要大很多,
《雨中曲》中这个不起眼的标牌却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Quiet While Recording”,既“录音时保持安静”,
这是有声电影摄制中的要求,这个要求使电影摄制工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导演再也不能在拍摄现场随时指挥演员,几个剧组再也不能在同一个棚里拍摄,现场的工作人员再也不能在拍摄时闲聊走动。
因为电影又增加了一种重要元素:声音。在拍摄画面的同时,还要进行现场录音。
此时,也正是电影史上声音最受重视的时刻,“为了录好声音,宁愿一定程度上牺牲画面”,从而把摄影机装到摄影小屋里,这使得摄影机的调度变得非常困难。
而且导演在每拍完一条后,都要停下来征询录音师的意见,而后随着胶片录音技术的发展,录音优先的地位逐步丧失。
对演员来说,有声电影所带来的挑战要更大。
有声电影诞生之后,一批无声电影时期的演员或者因为台词功底无法过关、说话不好听,或者是习惯了无声电影的表演,在摄影机前不会说话,说话就演不好戏,从而适应不了有声电影,一夜之间被淘汰。《雨中曲》中唐的荧幕情侣莱蒙就是因为声音尖锐不好听,在电影致谢时不被允许说话,《歌舞骑士》上映后致词被观众要求唱歌,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再留意《雨中曲》中这场有名的歌舞场面的拍摄场景,从这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有声片的拍摄信息:有声电影初期的传声器、话筒车、现场录音场景。
当时话筒很笨重,大小跟暖水瓶差不多;话筒车是木制的,反映了有声电影初期设备的因陋就简;当时的摄影机不是低噪声的,而是“有声”电影摄影机,因此摄影机要放置在摄影小屋内,也隔绝摄影机的噪声。
但在本场景中摄影机并未装入摄影小屋,所以很可能是采用先期录音工艺,现场录制的声音只作为参考。
有声电影初期的传声器相当笨重,要像如今一个收音师就可以撑麦收音是不可能的,因此当时必须使用话筒车上的长杆吊着。
有声电影初期,摄影机以及录音设备的噪声都会对录音质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摄影机,还不是适于有声电影拍摄的低噪声电影摄影机,因此,拍摄现场要有两件小屋,分别作为录音小屋和摄影小屋,以隔绝录音和摄影设备的噪声。
当时的摄影小屋,做了隔声处理,正面窗口装有光学玻璃,摄影机镜头通过光学玻璃拍摄;屋底下装有轮子,拍摄时根据角度和距离的需要调整小木屋的位置;但摄影小屋太重,移动很不方便,因此无法拍摄运动镜头。所以可以看到早期大部分有声电影中移动镜头基本没有,蒙太奇的剪辑和运用效果也大打折扣。
而录音小屋开有窗口,录音师可以通过窗口看着演员的表演进行调音。
在摄影小屋调整位置后,录音小屋往往也要跟着摄影小屋的一起移动,便于录音,
但是由于当时话筒灵敏度低,影片中录音师往往要求演员对着话筒说话,不然就录不上。或者随着演员的走位导致不能随时对着话筒说话,录音就忽高忽低,效果不好就需要重新多录几遍,这就就意味着成本增加。
而影片《雨中曲》生动地表现了有声电影初期的这个的最大问题:声画不同步。
声画不同步往往会造成张嘴无声,闭嘴有声,男女说话时,男发女声,女发男声,造成对有声电影最严重的破坏。在有声电影初期,声画不同步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对于蜡盘录音来说,一旦画面胶片发生断裂,就会使断裂处之后的声音与画面无法同步,除非有专业人员对着画面进行修剪。
而光学录音中,即使放映时胶片发生断裂,重新接上,声音与画面也还是同步的。
影片《雨中曲》中表现了后期配音的工艺形成,在因声画不同步而“女声被替换成男声,男声被替换成女声”后,录音师得到灵感——通过配音来替换同期声,这就成就了后期配音工艺,也诞生了相应的配音演员和声优。
在本片中展示了采用先期录音工艺的现场场景,既先期录音,拍摄时现场放音,让演员跟随者播放的声音对口型,既声音指挥口型的方法。
《雨中曲》中可看到先期录音同期放音拍摄现场,用了两个喇叭进行放音,而且用一个结实、粗壮的木制话筒车来吊话筒拾音。
现场录下的声音只用作参考声,便于剪辑时同步,后期剪辑时采用的是先期录制的声音。
音乐歌舞场面,之所以采用先期录音,因为音乐要求有一个连贯性,中间不能断开,而说话台词声在句与句之间,是可以断开并剪辑的,所以语言部分用了后期配音。
《雨中曲》除了从无声到有声的技术革命,影片也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粗制滥造表达了不满,为了取悦观众大量拍摄毫无新意的娱乐片等等,片中卡斯摩唱道:
“你可以研究莎士比亚,当个上等人,虽然你能迷倒剧评家,但却可能三餐不继,因香蕉皮而摔一跤,就能笑倒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