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佛教圣地,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印度人是非常懒惰且不思进取的。我没有去过印度,但印度及印度人在我的脑海里的印象就如是如此。
在去年一年,因为工作的关系,与几家印度公司的印度客户有过几次接触,其中印象最深的有四次。
第一次是陪一个印度客户进行工厂审核,在一天的审核里,印度人的工作作风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差,我接触的这位印度人在30岁左右,男性,长相像南非黑人,姑且叫他A先生,性格张扬,带着项链和戒指,很难将他和质量审核员联系起来。
很早A先生就到了工厂,首先进行文件审核,他的说话速度和记录速度都非常快,没有废话,直奔主题,期间也不允许我们有废话,一旦文件提交速度太慢或不满足要求,他就会大喊大叫,搞得我们压力都很大,幸运的是,这位老兄还不乏幽默。
之后进行车间现场审核,这位老兄手拿控制计划,直接针对计划内容逐一核实,非常有激情并且专业。在车间他还主动和帅哥美女合影,审核气氛还算可以。
由于审核内容及所需资料很多,审核持续到晚上7点还未结束,由于我要赶晚上8点的火车,因此提出是否还有问题需要我在场,不然我就安排工程师陪同,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老兄非常生气,说了一句:我也想去赶飞机,但活还没有干完,不能走。我就是这样被无情地拒绝了。客户就是上帝,客户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为此我只好取消当晚坐火车回家行程,改由第二天坐大巴回家。
通过这次和印度阿三接触,我觉得他们还是不错的,英语尽管发音难懂,但至少英语水平比我们高许多,另外思路逻辑及敬业精神也值得学习,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第二次是陪同另一家印度客户验厂。陪同的这位印度人在50岁左右,男性,我叫他B先生,他的皮肤微黑,话语不多,是典型的印度人的长相,专业知识非常强,注重细节,像一位大学教授。
这家客户在印度太阳能行业排老二,因此公司也很重视。在工厂审核时是我全程陪同。但他的审核风格和第一位完全不一样,第一位是严格按照审核清单逐一核实,不分主次,但这位B先生是重点关注可靠性产品检查能力,他通过提出问题让客户回答,同时到现场验证来判断供应商制造能力及质量管控水平。他不会关心细节,但他会将他的要求体现在相互签署的技术文件或活动中。
验厂还算顺利,但在第一批供货中,对方是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执行,特别是对于可靠性的测试要求到第三方机构测试,并且客户会亲自到现场目击。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样品如果出现包装和运输上的问题,第三方测试就会失败,整批货就会判退。总之,为了这次验货,我是和这位B先生进行了多次周旋,因为在技术要求审核的一个过程中,一个小的技术指标理解有误,最后双方放弃了合作。
其中有一次在无锡国检,我们的工程师给这位B先生买了一份海鲜披萨, 结果这位B先生不是很开心,因为他喜欢的是蔬菜披萨。因此,除了工作上的仔细认真外,在生活上也似乎很挑剔,这就颠覆了我的世界观,我以为印度人都是那种贫穷,不讲究卫生及不在乎饮食的。原来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也有要求,且直接表达出来。
第三次也是接待一家重要印度客户的验货,这家客户在印度知名度非常高,和我司签署了超过100W的合同,因为第一批货的验货,我接待了他,我就叫他C先生,这位C先生就是专业的可靠性质量经理人,身材适中,皮肤黝黑,笑容可掬,随和,易沟通。年龄在45岁左右,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
第一次验货给我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原因是他的行程被改了至少3次,因为这次验货,我呆在外地工厂时间长达3周,当时工厂的同事也一直在抱怨,因为工厂的生产计划及接待安排也跟着他一直在变,搞的大家心烦意乱。
记得是一个周日,这位C先生终于到了工厂,见面寒暄几句后,我对他的印象有了测底的改变,他极易沟通,而且随和,我们提出的要求他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在工厂审核的3天中,尽管碰到了一些问题,但还是被化解了。我非常感激这位C先生,本来这次验货的压力非常大,也幸亏遇到了这位随和且通情达理的C先生,让我们在年前顺利通过审核。
在这次验货中,有各项目测试结果存在微小的差异,我相信C先生是觉察到了的,他的经验告诉他,这种微小的差异不会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他没有深入地追问下去,也避免了我们尴尬的解释,最后大家心照不宣的把这件事情处理好了。有时我在想,尽管大家处在不同的国度,接受者不同文化的熏陶,但哪些最底层的东西还是想通的,如理解,平等和和谐。
第四次也是接待一位印度客户的验货,这次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一个团队在接待。我姑且叫这位印度人为D先生,他的年龄在35岁左右,典型的印度人的皮肤和身材,当然包括典型的印度英语。我们没有深入接触,但从谈话中,感受到这位D先生是一位典型的商务人士,逻辑性强,结果为导向,强势但又不缺少灵活,是一位可怕的对手。
和这位D先生进行了一个上午的会议,及花了近2小时巡视产线,他的上述特点就表现的淋漓精致,比如在会议中,他的问题非常直接且主动,他的目的是想主导整个会议,并且让会议朝他有利的方向发展。在产线巡视中,尽管他是做商务的,但对于产线风险的管控也非常敏感,不停对关键工序拍照留存供日后参考。
除了上述四个印度人外,我在以前的工作中也和印度人有过工作交集,我的理解是:印度作为英属殖民地,印度人祖辈就接受英式教育,因此英语使他们的官方语言,同时英国人的思维模式也被传承到印度的哪些上层社会中,因此处于上层社会的那些人非常优秀,但印度两级分化非常严重,腐败也严重,加上是一个宗教国家,改革起来非常困难,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很慢。一言以蔽之,我们能够接触的大部分是印度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很专业,对他们的接待和沟通要非常注意细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尊重对方的文化,其实他们并不差,他们很专业,在和对方合作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合同条款,做不到就再沟通,达不到一致意见就要遗憾地放弃。
因为印度人也很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