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银行取钱。因为钱是在某宝转到银行卡的,所以我到银行的时候钱并未到账。
我在银行门口等了一会,在此期间,走过来一位老大爷,个子不高,一米五左右,脸上很多皱纹,背有些坨。走过来问我:小伙子,你能帮我取点钱吗?
我当时心里犹豫了大概三秒,当时傍晚了,也怕惹什么麻烦。可是,能有什么麻烦呢?我说好。
我跟着老大爷走到取款机,插卡,大爷输的密码。我说大爷你取多少。大爷显得稍微有点兴奋说:取1000,是不是1000,有1000吧。我当时很纳闷,怎么自己卡里有多少钱不知道呢?
我说先查一下吧,查了余额,整整1000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我说大爷对的,是有1000元。
大爷脸上明显露出了笑容说:这是孩子打给我的生活费,说是打了1000。
当时我听完这句话感觉特心酸,老大爷应该是无业且没有退休金,别的养老保险或者社会保障不知道具体情况。看着意思生活费主要来源是孩子们每月打钱。
这就是所谓的空巢老人吧?
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属于一个小县城,我的家是在农村,像这种情况简直数不胜数。在城里的老人情况还略微好一些,他们可能会白天找个阴凉的公园,或者街道,几个老头在一块像个象棋,打个麻将,而老太太们白天逛逛超市,晚上跳跳广场舞,还有一些娱乐活动。
那么我说说我们所在农村的情况,就拿我在的村来说吧,这种老大爷白天干嘛呢?有一些养几只羊,白天要么放羊,要么下地干活。农村人嘛,用以前的话说就是土地就是命根子。现在也一样。
年轻人基本都选择外出打工,所以家里的地只能有父母照看,总不能让地荒了吧,也有一些把地租出去的,极少数。
你可以想象一下,60多岁的老大爷,夏天光着肩膀,扛着锄头,叼着烟,顶着太阳一个人下地的画面。这可以理解为他们的工作,他们是靠这个吃饭的,他们没有在正式单位工作过,打了一辈子工,种了一辈子地,最后,相依为命的,也还是这半亩八分地。
农村人有一个很传统的观念:养儿防老。我一直以为是说的老了之后,儿子能在自己身边照顾自己。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养儿防老这四个字变得很恐怖!他防的是什么?他防的是自己死了之后没人送终!养老送终这几个人,很多人只做到了后面两个字:送终。
他们从未真正养过自己的父母,二十多岁结婚,有了孩子,一心只为自己的老婆孩子操劳,而这时父母还是有些劳动能力的,那么,奶奶看孙子,爷爷可能会打工,可能一个月会有些工资,这些工资当然不会再给儿子了,都结婚了,肯定不能再伸手向父母要钱了。其实在农村老人们花钱是很少的,当然,消费低嘛。省下来的钱就是60岁以后养老的钱。
我见过很多很多父母住院了然后才从外地匆匆赶回来的人,这些人为父母花的最多的钱也花在了医院里面。父母在医院遭着罪,他花着钱。偶尔兄弟两个的,还他妈吵着架,可热闹了。
新闻里报道的新农村建设多好多好,吃得饱穿的暖,有些地方确实如此,改革的很成功,村民搬进了社区。但,只是一部分,很少的一部分。
我每次回家,看到的是一群老太太坐在街边拄着拐杖在聊天,她们聊的是这家的儿媳妇不孝顺,那家的青年不正经,谁家的孩子年薪多少多少,谁家的孩子多大了找不到对象,无非就是这些家长里短,一坐就是一上午,一下午,一晚上。
也有老大爷几个坐在一块聊天,抽烟,我在他们的眼神里看不到对生活还有什么期待?你懂那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吗?感觉他们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思是什么,他们没有象棋,没有麻将,孩子?也算没有吧。每天重复着这种生活,没有乐趣,没有期待,没有希望,也没有什么想法。
我们的生活或许很忙,太他妈忙了,忙着挤公交,忙着上班,忙着应酬,下了班可能还要加班,忙着喝酒,忙着唱歌,唱完歌可能还要约个炮。
我们实在是太忙了,忙的爸妈都忘了。
我们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开始忙这吃喝玩乐,而父母也忙着为我们的吃喝玩乐买单。现在我们开始变成了父母,为我们自己的生活买单,而父母却变不成小时候的我们,没人给他们买单。打电话可能连十分钟都说不到,他们怕打扰你,怕你担心,你问家里还好吗,他们会说一切都好。
好个屁,他们想你了,却见不到你,哪他妈好了?
无论你身处何方,所谋何事,希望你如果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你会发现,妈妈出去买菜回来别人问她怎么那么高兴啊。她会昂着头说:我儿子(女儿)回来啦。
(文章写的很乱,有点跑题,有点不对称,我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各位看官多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