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真的就只是故事,剧本是我自己写的,生活中周遭的别人都是演员,演给我看,就是为了让我看见自己,看见那些我不愿看、不敢看的自己。
下班路上和一个朋友聊工作上的事,她(一位老师)前两天刚觉知到自己工作上很多事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肯定,发心不纯粹,希望自己能做得更纯粹、更用心些,结果天上立马给她砸下个“馅饼”——今天就有人辗转着给她提了些意见,觉得她工作积极性不够,希望她能更主动、更用心些。
她也愿意接受这些意见,去改变自己,只是心里难免有些沮丧,觉得为什么只有否定,而没看到和肯定她努力的地方,聊着聊着就发现,其实这和她想要家长的肯定是同一个课题。而再深入下去,她说自己的父母从小也很少肯定她,有一点小事就全盘否定,这导致了她对自我的肯定很没有安全感,所以特别想要别人的肯定。
聊到这儿的时候我突然有些感慨,也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大学所学的专业、以及毕业后好几年的工作经历其实都和教育完全不沾边,直到去学了心理咨询,又看了些教育方面的书籍,那段时间,我一直以来自己所不能接受的那些内在“阴暗面”,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始作俑者”——原来我会变成这样都是父母造成的,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怎么怎么对我,我才变成了现在怎么怎么样。
那段时期,也迎来了我迟到的叛逆期(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个乖孩子、好学生),对父母表达了很多的不满,也包括一直积压在身体里、我过去未曾觉知到的愤怒。我还想要改变父母,让他们知道都是他们的错,甚至不止是自己的父母,我还试图要去教育和改变更多的父母,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去当了老师的原因之一。那个当下的我还觉得,自己是出于“伟大的理想”才放弃了当时相对稳定又更高薪的工作,去从头开始选择当老师的。当然,我是在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傲慢。
逃避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所谓的理想,也可以成为其中一种。崇高的理想,如果只是对当下的逃避,那亦是一种对自己的远离,阻碍你去看见自己。
嗯,交代了那么长一段的心路历程,就是为了说明,我曾经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紧抓着“始作俑者”不放,紧抓着故事不放。
如今看到这个朋友正在经历的这些种种,我明确感觉到了自己和当时的不同,那些故事——那些父母造成的故事,同事造成的故事,别人造成的故事,那些我以为的故事——对现在的我来说,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我开始透过故事而更直接地看见自己的情绪,我也开始更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就算生活中有某个突然的瞬间莫名地起了我也说不出原因的情绪,大多数时候,我也只是看见它,把它释放掉,想哭哭,想喊喊,不会觉得自己不正常,也不会纠结于我为什么会有这样莫名情绪。
我开始能明确体会到这其中的不同——
当我紧抓着故事不放时,我会认为是外在的某个原因造成了我的境遇,引发了我的情绪,我会期望通过别人改变才能改变我的境遇,我会认为改变的责任不在于我,但其实,我是很无力的。
而当我放下故事、去看见情绪时,我知道我才是我情绪产生的原因,改变的责任在于我自己,外在的改变正是源自于我的内在。
也正是当我放下故事、对自己的情绪负起责任时,我开始逐渐能体会到——故事真的就只是故事,剧本是我自己写的,生活中周遭的别人都是演员,演给我看,就是为了让我看见自己,看见那些我不愿看、不敢看的自己。
你看,我的这个朋友刚发了愿,不就立马有演员来给她指了路?
而一路走来,现在的我,也开始能更笃定地对别人、也对自己说:
亲爱的,放宽心,不管发生什么,一切的发生,都是为了助你而来,助你看见一个更完整、更宏大的自己。
(文:Astro |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