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速排序
1.1、原理
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1.2、实现
def quick_sort(data):
if len(data) >= 2:
mid = data[len(data) // 2] # 选取基准值,也可以选取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
left, right = [], [] # 定义基准值左右两侧的列表
data.remove(mid) # 从原始数组中移除基准值
for num in data:
if num >= mid:
right.append(num)
else:
left.append(num)
return quick_sort(left) + [mid] + quick_sort(right)
else:
return data
# 示例:
array = [2, 3, 1, 4, 6, 15, 5,7, 9, 10, 17, 12]
print(quick_sort(array))
输出:[1, 2, 3, 4, 5, 6, 7, 9, 10, 12, 15, 17]
2、冒泡排序
2.1、原理
冒泡排序(Bubble Sort)也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2.2、实现
def bubbleSort(arr):
for i in range(1, len(arr)):
for j in range(0, len(arr)-i):
if arr[j] > arr[j+1]: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
return arr
print(bubbleSort([1,34,5,65,5,5,4,4,34,23]))
输出:[1, 4, 4, 5, 5, 5, 23, 34, 34, 65]
3、插入排序
3.1、原理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无论什么数据进去都是 O(n²) 的时间复杂度。所以用到它的时候,数据规模越小越好。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不占用额外的内存空间了吧。
3.2、实现
def selectionSort(arr):
for i in range(len(arr) - 1):
# 记录最小数的索引
minIndex = i
for j in range(i + 1, len(arr)):
if arr[j] < arr[minIndex]:
minIndex = j
# i 不是最小数时,将 i 和最小数进行交换
if i != minIndex:
arr[i], arr[minIndex] = arr[minIndex], arr[i]
return arr
print(selectionSort([1,2,3,4,5,6,8786,3]))
输出:[1, 2, 3, 3, 4, 5, 6, 8786]
4、选择排序
4.1、原理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重复第二步,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4.2、实现
def selectionSort(arr):
for i in range(len(arr) - 1):
# 记录最小数的索引
minIndex = i
for j in range(i + 1, len(arr)):
if arr[j] < arr[minIndex]:
minIndex = j
# i 不是最小数时,将 i 和最小数进行交换
if i != minIndex:
arr[i], arr[minIndex] = arr[minIndex], arr[i]
return 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