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一个新闻,大致的内容是:妈妈给儿女定了鲜牛奶,因为妈妈一拿到鲜奶就撕了盖子,女儿表示不满,而后妈妈告知女儿不该随便表达自己的坏情绪,因为这么点事就对妈妈表达不满。妈妈不开心的走开了,过了一会发现女儿把半瓶牛奶倒在桌子上。妈妈更是非常不开心的把剩下的牛奶喝掉了。并觉得女儿不懂妈妈的心,妈妈因为家庭条件的问题只给儿女定了牛奶,妈妈跟姥姥都没喝,并由此觉得儿女不懂感恩。
在我看来妈妈做的并没有错误,女儿因为妈妈撕掉瓶盖就表达不满发脾气,我觉得是不对的。生活里总会有一些冲突,因为一点点事对父母发脾气我觉得不对。再者小朋友把牛奶倒在桌子上,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浪费,竟然小朋友浪费牛奶,那么是应该稍微教育一下的。但主编表达的是妈妈过度牺牲导致的发脾气。我不这么认为。抛开过度牺牲这个问题,就算能买得起十瓶牛奶,小朋友浪费了一瓶牛奶也应该是被教育啊,难道浪费不该被教育一下吗。
然后再谈一谈过度牺牲的问题,中国的父母,或者在我的眼界里的父母大多都是这一型的。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因为上学需要住宿一个礼拜回家一次,回来的时候父母总是给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来。有一次回家,老妈给我单独蒸了一只鸡,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老妈给我蒸一只鸡我都不敢吃完,就算能吃完也从来没吃完过,因为我知道大家都没吃,所以我每次都说吃不掉。我妈每次都多次叫我吃完,她希望我都能吃掉,但是我看着家里父母还有奶奶,我不在家他们也不可能经常吃鸡,所以总于心不忍。
我知道我妈肯定也很喜欢吃,但是家里条件有限,所以她总是留给我,在主编看来,我妈也属于过渡付出型的,这样的父母很容易生出怨气,如果儿女不如自己所愿的长大,他们就会生出一种埋怨感,从而去指责儿女。在照顾好自己与爱儿女之间,如何好好的把握这个度?
我妈对我们付出很多,在我们没有达到她的预期时,她也会生出埋怨,指责我们不懂她的心。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不能成为“牺牲型”的父母,爱自己之前先好好爱自己。回到上面的很牛奶事件,如果妈妈跟孩子一样都喝了牛奶,与妈妈忍着自己的喜欢给了孩子,看到牛奶被浪费的情绪是不大一样。大概这就是主编想要表达的,也是许多做父母该警醒的。
让父母失望,大概也是儿女的常态。我是女儿也是妈妈,作为女儿也让父母失望过,父母因此会感到委屈吗。父母的这种委屈也是一时的,但爱孩子为孩子付出确是习惯的自然的。作为新一代的父母,在付出的时候应该增加一种觉知,这觉知就是,这种付出是我心甘情愿的吗,如果儿女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我会非常委屈吗?有了觉知也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自己,更好的去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