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
类型:人物传记
大家好,这里是铅笔君,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书籍是带灵魂旅行的最佳方式。关注我,分享好书。
开始之前我要先说明一下,目前这本书在网上有三个版本,《断头王后》、《断头皇后》和《断头女王》。《断头皇后》和《断头王后》是同一本书,都是讲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而《断头女王》讲的是另一位王后——玛丽·斯图亚特(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想买书的朋友不要买错了。
《断头王后》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写的是传奇法国王后玛丽的一生。玛丽·安托瓦内特是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一世与皇后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第十五个子女。 由于政治上的需要,法国王室向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玛丽·安托瓦内特14岁时便踏上了法国的国土,成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随后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安托瓦内特也随之成为了法国的王后,母仪法兰西。但很可惜,她本人并没有作为一名王后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是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她身上却意外地体现出一位王后的骄傲与尊严,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
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玛丽·安托瓦内特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不过,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边,比如法国的雨果,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对王后抱有同情。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保王派人物。大仲马也写作了有关王后的“法国革命三部曲”,其分别是《巴尔萨摩男爵》、《王后的项链》以及《红屋骑士》,王后人生中的三个阶段在小说中被详细描写。
同年10月,玛丽随同路易十六从凡尔赛宫迁回巴黎,处于革命群众的监视之下。她暗中活动,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但他们不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每个人都想用国王的头来换一笔赎金。这批贵族中包括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图瓦伯爵(即日后的查理十世)。国王夫妇苦于左右无援,迫于形势,他们不得不自行谋划一次又一次的逃亡。在一次逃亡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后来法国对奥地利宣战,她继续勾结奥地利,并把作战计划提供给外国干涉军,企图借外部势力镇压革命。此时奥地利女皇玛利亚·泰丽沙(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母亲)和约瑟夫二世皇帝(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兄长)相继去世,奥地利王权掌握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另一位兄长,利奥波德二世手中。
叛国的事情败露后激怒了法国人民,导致1792年巴黎人民起义,彻底推翻了君主制。随后,她和国王一起被囚禁在当普尔堡。次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享年38岁。死后尸体一度被扔在万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传闻,玛丽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两句名言:
当大臣告知玛丽,法国老百姓连面包都没得吃的时候,玛丽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们干嘛不吃蛋糕?”历史上玛丽绝对没有说过这句话,是后人将愤慨宣泄在这位热衷于打扮的皇后身上。说这句话的人是路易十五的来自波兰的王后玛丽·勒金斯卡,原句被记载在卢梭的《忏悔录》里,大意为:他们没有面包吃,为什么不吃面包皮蘸酱?这句话的语境其实是这位王后出于同情说出了缺乏常识的话,因为安托瓦内特王后当政的年代,人们要找理由去谴责她,于是一句本和她不相干的话就被改造成了这个样子:面包皮蘸酱变成了蛋糕,这样更容易煽动民众的愤恨。
当玛丽被推上断头台的时候,她踩到了刽子手的脚,这时玛丽说了句:“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有人质疑这句话是否是真实的,因为据传当时被砍头的人都会被绑起来并且堵上嘴。但画家大卫的一幅铅笔速写证明这是不对的,王后只被绑住了手而已。更何况当时刽子手桑松的任务之一,就是搜集那些大人物的临死台词,这句话连同罗兰夫人那句“自由,以汝之名造恶无数”都是当时有名的临死遗言。这就更不用说路易十六那众所周知的临终演讲了。
玛丽·安托瓦内特太过娇弱了,对现实变更的适应性差得离谱,但有时却又坚韧得过分,断头台在前还和人道歉。她真是一个特别传奇的公主,别样意味的绝代风华。路易十六如果不当个国王而去做个锁匠大概会更有意义一些。但是小玛丽不同,她只能是奥地利最宠爱的小公主,法国最奢华的王妃。可能就像茨威格说的那句话“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而她的一生也注定是一场悲剧,可悲而又灿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