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被父母教育的观念是“钱是身外之物,多了多花,少了少花”,且小时候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成长过程中各种小愿望也总能被父母满足;长大上班了工作薪水还说得过去;结婚了老公对我花钱不限制。所以内心里就一直认为自己是“不缺钱”的主儿,也就开始自己的各种“作”。
一
1996年刚毕业被分配到某医院上班,第一月发工资八张毛爷爷!我兴奋地手舞足蹈,仅给自己留了一张就全部上交给了妈妈。当时家里正缺钱,可想而知当我把钱交给妈妈时我有多自豪!自豪的压根就没考虑到剩下的一百元够不够自己撑到下个月发工资!亏得当时我在姨家借宿,早晚饭都不用花钱,只用考虑午饭的支出。但即便如此,当自己真正面对时,寒酸的我必须无奈的为自己的“作”买账:精打细算、饿肚子变成了常事,而且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虚荣心严重的我只允许自己午饭吃一块一的小碗米线。其实上了一上午班,真的非常饿。
二
经过第二个月的缓和,第三个月为了能周末回单位40里地外的农村老家不再挤公交,月底就给自己买了辆二二样式的自行车。因是用自己挣来的钱买的,所以当骑车行走在回家路上时,感觉特棒,至今还记忆犹新。第六个月随着自己在城市中见识稍多了些,就发现原本第一次买的自行车是男款车,来自农村妹子那种特有的自卑心和自尊心促使我在一个周五的下午,再次来到商场给自己买了辆当时流行的公主自行车,并把男款自行车给了老妹。后来开始经常给老爹、老妈、老妹、侄女买可有可无的东西。现在想想估计是当时感觉工资月月有、自己眼光也就那么短浅,所以才会大手大脚的花钱买不是很贵的东西的。直至“作”到结婚前发现自己折子上才不到4000元。
三
结了婚就是生孩子,生完孩子后因一次不满领导的排班,一怒之下“作”着要辞铁饭碗。虽然亲戚朋友劝说,当时辞职也不易,但因为我坚持,最后领导还是批了。现在想想当时自己为什么能那么的放纵自己去“作”?一是因为自己经历的太少做事不计后果,而家境还说得过去的老公又太纵容自己,导致自己稍有不如意就逃避了。好在运气还不错,辞职后准备考研,而且第一年就考上了。没有了生活来源,全靠老公一个人养家。开始了半缺钱状态。
四
三年过去,毕业时也找到了一份私企工作。但内心的作,一直在催促着我去找一个铁饭碗。“作”让我为了某一单位领导许我的一个编制,前往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单位上班,每日早出晚归,精疲力尽。工资当时也是了了,钱包瘪瘪的状态。记得当时买什么都是打折的,甚至不得已去早市上淘30-50元的衣服,即便如此,也经常一个月还没过完口袋就空了,当时虽有老妹的接济,但内心总不是滋味,花钱更也抠抠索索。后来发现这种编制也就是画出来的一张饼,就舍弃了单位分给我的一套房子,辗转回到市里原私企单位上班。这些作让我经历了由不缺钱到缺钱再到不缺钱的状态。
五
或许缺钱时内心空缺的太多,所以当这次工资还不算低以后,就开始在唯品会上买衣服、买化妆品、买一切我想买的东西,而且是成套成套的买,成堆成堆的买。而且在我偶尔陪老友去王府井逛逛时,心里竟也一丝也不含糊。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用老妹的话说钱是人的胆,我认可万分。
盲目的买买买,让我发现衣橱里已经挂不下衣服了,但是能穿的也就那么从商店里用高价买来的那几件。原来因为内心的不富足并不仅仅表现在量上,包括内心的品味也是低的,即便用“量”来填补内心空缺,品味依然低下。
六
最后一次“作”是在2014年,也就是在自己四十岁那年。突然发现自己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到2011年就开始、自己一直兼顾的心理咨询行业,那才是能养活自己到老的职业,让自己的精神更加富足,让自己更加幸福。于是辞职全身心投入进来。但是入了圈才发现,在这个行业单打独斗目前还养活不了自己。
于是经过近两个月的纠结、忧心、自查、反省后,我明白了自己:我是这一个“挣不够养活自己的钱”(自感不缺钱)心里就不舒服的人。所以我又重返职场,用自己的优势在成就企业这个平台的同时,试图成就自己的梦想。
其实仔细想想,这前半生一次次的“作”其实都跟钱有关系,而且不是我自己不缺钱,而是我心里的“不缺钱”标准仅是能养活自己而已,说到底,我自始至终只是个普通的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