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诗人中,李白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一位伟大诗人,被后世称之为“诗仙”。
“诗圣”杜甫的诗作总有厚重的家国情怀,但自从与大他十一岁的李白相识,对李白的仰慕之情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就在许多作品怀念李白。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著名的诗篇有《春日忆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等等。春天变暖了,冬天变凉了,似乎每时每刻杜甫都会想起李白,想起他们在一起游玩的美好回忆,于是在高兴时、悲伤时甚至做梦时,都要写一首诗向李白表达一下自己的真挚感情,比之后世的恋人们表达爱意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李白也没让杜甫单相思,也写过两首想杜甫的诗:《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看起来这两首诗有点套路——李白总是在喝醉之后,才会想起那位“子美”小兄弟。
还有一个人对李白有深厚感情,那就是汪伦,李白的原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这句可以看出来,汪伦对李白可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而李白除了这首诗之外,也没有再提起这位前任县令现任桃花潭潭主的汪伦。但汪伦却因为这首诗千古留名。
李白对另一个人却不会喝醉酒才想起来。那就是大他12岁的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知
还有那句著名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标题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呢,写过一首《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而对李白,老孟先生似乎比李白对杜甫还不如,一首诗也没留给他。
以上这些,全都是开玩笑。
很多人不理解唐朝诗人为什么会像中二少年们一样对同性表达如此真挚热烈的感情,还这么直白的把题目就写为“赠XX”、“怀XX”,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写给谁的。
原因在于,古代没有如今这么便捷的通讯方式,两位神交已久的诗人能够见上一面,前期要做太多的努力。
那个时候的通信方式,除了放狼烟,就是寄信件,但寄信这种千年前的方式效果实在是滞后。
公元744年,33岁的杜甫见到44岁的李白,要事先知道李白到达的时间,停留的地点,什么时间离开。然后再计划自己的档期,到达洛阳需要几天行程,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会与这位偶像擦肩而过。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这些伟大诗人能够在江湖之远相见,是多么不容易。因而,见面之后的“携手日同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天龙八部》中,江湖上“北乔峰,南慕容”人人都知道,但乔峰和慕容复的偶遇,却是在小说行将结束的少室山大战,此时的乔峰已经变成了大辽南院大王萧峰,见了面他才知道原来慕容这么水。
相见难还并不是最重要的。
那个年代的人们,交际圈实在是太小了,每个人都是从小地方发奋读书,考到京城做官,一着不慎就会被贬,于是就有了各种政治上的不得志,然后就写诗写文章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但是曲高和寡,就像岳飞写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写出来的文章,身边的人都欣赏不了。而能够欣赏的那个人,却远在天涯。
这样的情况下,遇见一个知音,就像是俞伯牙遇上钟子期,狄仁杰见到李元芳,“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分别后,又发现身边没有懂自己的人了,才会不断的发出无尽的怀念。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微信是多么重要。
但如果真给他们有了微信,也许就再也没有这些千古绝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