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是一味放手,而是灵活应用。家长教育孩子不能过份苛刻,以前的家长式教育在长期斥责和打骂下,孩子摸准了父母的行为方式,耐受力加强,形成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也会对比,从中找出反驳的理由来据理力争,抗衡不过就进入逆反程序。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态度上的不认同和能力上的不理解以及条件反射上的逆反。由于教育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换人、换环境、换方法等方式来寻求最佳方案,常见的是请家教和上培训班。
孩子是家庭的一部分,绝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或包袱,也不是家长的私人物品,而是具有独立人格特征的家庭成员。现在的父子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维护、监护中权利和义务对等中的关系,通过良好的沟通来达到积极向上的关系。
首先,父母应该做到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也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比如,孩子把鞋子穿错了,有的家长会说:“咋个这么笨,赶紧快换过来。”有的家长说:“宝贝,看看你的鞋子与妈妈的有什么不一样,你这样穿着脚舒服吗?”所以命令式、责骂式与建议式,孩子与父母会更加亲切,内心也不会对抗,也不存在服气与否。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会根据父母脸色行事。
家长在行为上身传言教了,那思想上还要超前,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世界观、人生观、格局观和道德规范也来自于父母的影响。有些父母的文化不高,但为人处事上也可以帮助孩子提高逆商和情商。父母的难处也要让孩子感同身受,让孩子能够理解父母,在家务上也让孩子参与其中,以互动娱乐式为主,孩子再忙也要干点家务活,大不了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并让孩子写下来。本来孩子就缺乏动手的环境,写作有利于产生感悟,净化心灵。
其次,不成规矩,没有方圆,要保持家长权威性,家庭会议也可设立来让孩子轮流当裁判。
如果孩子说:“爸爸做错了。”是打一巴掌还是这样回答:“宝宝真聪明,过来教爸爸做。”很好的互动关系变成委屈多伤娃娃自尊。威性是人格魅力,也是言而有信,还有规矩意识。
你希望孩子具有阳光、自信、勤奋,家长也要这样做到,而且孩子在与别人对比中对父母产生了一种崇拜感。如果孩子在父母身上找到的是失落感,在精神面貌上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是在同学们面前没有自信。
以前会听到一句:“这孩子一点家教都没有,到处搞破坏。”这样放纵的孩子,迟早会养成偏执的习惯,规矩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周末家长会承诺带孩子出去玩,玩上瘾了坚决不回家,妥协一次就慢慢让规矩失效了。买一个东西,孩子就会还要自己所看到的,面对这样把说好的承诺规矩拿出来,同时开启惩罚模式,比如再闹连这件东西也取消不买。
承诺了要做到,订立的规矩必须有立场、原则、底线和惩罚模式,规矩要简单明了易于孩子理解,孩子记忆还不健全,要时常提醒明确,但也不要喋喋不休。惩罚模式有:不太严重的错误或偶尔的错误可以转移到帮助父母做事上来代惩;重点强调这件错事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改正错误中强调父母希望孩子以后要怎么做是父母想看到的;拿出几个替代方案来供孩子选择;找出可以弥补过失的几个行为方式,让以后不再犯;让孩子学会承当责任。
第三,与孩子成为朋友。
要了解到孩子希望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子,也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还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成就感不是攀比出来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苏联教育家伊安.凯洛夫说:“父母与孩子之间,多因为彼此不了解而发生误会,多为沟通少而产生矛盾,多是没有平等交流,而伤了两代人的关系。如果父母学会了与孩子做朋友,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第四,对孩子放手要灵活掌握。
要让孩子敢于表达和主动表达。让孩子能够主动担负责任,不要让孩子学会推脱。孩子学习上和行为上的能力重在引导而不是管制和替代。放养孩子是增强自省能力,绝不是放纵。让孩子自己做学习的主导人,孩子在学习上要学会自我管理。
第五,父母要少说的这几类口头语:命令式,赶紧做作业,等你爸爸回家收拾你呀;责备式,怎么越大越笨,傻瓜,没用,简直是废物;警告式,你到是别跑呀,再嘟嘟一下试试;欺骗式,下次妈妈再买,逗你玩儿;讽刺式,真笨,白教了,长能耐了会顶嘴;攀比式,不如哪个,不如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