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开父母独立生活10多年了,慢慢的和父母的交往只限于电话。父母已到花甲之年,已经错过了掌握微信、QQ交流的末班车。看到有些四五十岁的父母和二三十岁的孩子之间,还能通过微信转红包,发段子,感觉很欢乐。不过,这个时候,我更愿意拿起笔,写一写原生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永远存在的代沟。
原生家庭,就是指父母的家庭,户口本上户主一般写着爸爸的名字,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建新的家庭。我们一般的小孩都要在原生家庭生活20年左右,原生家庭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贯穿了孩子一生。
父母,从小会这样教育或打骂孩子:
1、在学校,你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做一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在家里,你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做一名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2、这次期末考试考到全班前三名,就带你去动物园看猩猩!
3、不要到处去爬树,等会有警察会来抓你。
4、不要吃太多糖,牙齿会烂掉的。
5、快跟叔叔说谢谢!快跟小朋友说对不起!
6、我是你老子,打你怎么了?
7、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子,别老是跟男孩子混在一起。
8、女孩子不要嫁太远,女孩子要嫁个好老公,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女孩子要早结婚,
女孩子要早生孩子,晚生孩子对身体不好。要生二胎,更要趁早,老了就生不出来了。
9、供你上大学,怎么毕业几年了,还问家里要钱!你看隔壁的谁都已经买房买车生娃了。
10、你都快三十了,怎么还不谈对象?怎么还不结婚?怎么还不生孩子?会不会是有问题,要不 去医院看看?
11、我看着你就着急,再不生孩子,等我老了,没有人给你带孩子!
12、我是为你好,听我一句劝。我给你建议,听不听由你,将来不要后悔。
13、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你存心是想气死我啊。
是不是很耳熟,这不仅仅只是存在于电视剧里面。前几年,我的父母很少跟我谈及结婚生孩子的事情。这两年,随着我进入大龄未婚青年行列,父母开始担心我了。我爸爸是学院派,他的理由是:男生到了35岁后,精子质量下降,女生过了30岁算高龄产妇,越往后生孩子越困难,不要到想生的时候生不出来,留下遗憾。而且早生对男女双方和孩子的健康都重要。怎么说,还是得趁早。
我妈是务实派,两个理由。一个是,早点生,我还可以给你带孙子,再晚几年,我也动不了,不能再指望我了。另一个是,早点生,你还没老,孩子已长大。晚生,你已经老了,孩子还要抚养,到时候还是自己受累。先苦后甜,先熬一熬,结婚生子,以后就享福了。听起来,这些道理,都十分正确。可是,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还好,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诲目前只存在于结婚生子这个事情,他们也没有紧逼,只是每次电话里会跟我提起上述这几个道理,让我不要将来后悔。我知道,他们并没有强求,一直都是顺我发展,只是老人关心孩子的一种表现。
原生家庭对孩子产生两种极端的影响。一个就是言听计从,继承家庭的教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赚钱养家,含辛茹苦,抚养后代。一个就是叛逆不羁,不服管教,儿子打老子,凡事对着干。我们一直鼓吹要学习西方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把孩子当朋友看待,不要宠溺孩子,要让孩子学会坚强、独立、自主。不能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要让孩子解放天性,热爱大自然。有一些普世的教育观念是可以推崇的,但是理想和现实始终是有差距,孩子生活在中国,就必须面对中国式的成长环境,这个不是想西式教育就能转变的。这个是环境之痛!就像职场人士,内心非常不想戴着面具,却在生活中要无时无刻不装孙子,装老子。
快到12点了,本想再哆嗦下去,但夜已深,不熬夜,就下回分解了。不时地想写一点文字,是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时代,想让自己的大脑留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篇文章本身是没有什么计划的,是平时和朋友之间的一些谈话,提到了一些。我还记得一对朋友经常提起“乌合之众” 这个词语,现在细细想来,十分有趣。貌似是有这样一本书,那么我将花点时间去读读这本神作,看看又能迸发出什么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