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两天的零碎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刚开始拿起来读时,心里会有点小遗憾:如何养育0至7岁的孩子,可是高高都已经快5周岁了,有点太晚了。正因为有“太晚了”的念头,才有更强烈的欲望:快看看书里说了什么。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看完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首先看到“婴儿期的孩子头约为总身长的四分之一,和整个胸部一样宽…”以及从0岁开始不同的成长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适龄行为,比如:刚出生时饿了,尿了,要抱了,或不舒服了,用哭声来表达,其实哭,就是Ta这个阶段使用的语言,哭是说话的开始。
紧接着是恼人的说“不”阶段,打人,咬人阶段等等。……
有机会跟着本书的描述回顾过去的5年,更清晰地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自然界中的万物生长一样,都有它自然成长的节奏和规律。
那么同一年龄阶段,也有行为是不同的,那就是每个孩子有Ta天生的气质类型。
再看看高高长到5岁,他身上的特质,以及我平时的教养方式在他身上的投射,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能很快的呈现出来。
庆幸的是,不好的他也呈现出来了,让我还有机会改正,促进自我成长。
昨天高高还在说:“妈妈,你现在学了正面管教,所以会说哭是没关系的,可是我小的时候当我哭时,你会说,高高不要哭了!”
是的呀,当我看到3岁的孩子不敢放声大哭,甚至躲在被子里哭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他哭这件事情的(我从小也是不被允许哭的,那时觉得哭是不好的,懦弱,没出息的表现)。
在正面管教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一成人扮演犯错误的孩子,一成人扮演使用惩罚或说教等传统方式的父母,让“孩子”(成人扮演的)去体会,在那个当下他/她的想法,感受和决定,这样他在生活中也更能理解并接纳孩子。
从孩子出生起,他们便根据自己的经历(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他人的影响等)就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决定,这些决定形成了他们的性格,这些在个人成长课程里能更清晰的看到。
我们现在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生活的方式在我们小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在个人成长课上,第一节课,大家就会惊奇的发现,我们30多岁(40,50…)了,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小时候出奇的一致(掌握我们人生方向盘的是一个5岁的孩子),以及看待自己,他人,生活的方式在小时候就已经形成,那个固定模式(私人逻辑)是潜意识的,我们自己是很难发现的。
而小时候看待问题又容易非黑即白,所以那时候形成的固有模式如果成年后不更新的话,就会成为困扰我们的死结。所以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或有人抑郁,或有人焦虑等。
回到上面有关不允许高高哭的问题上,
在小时候的观念里“哭是不好的,要躲起来哭”,所以和老公刚结婚那几年,发生冲突,委屈时也从来不会在他面前放声大哭的,会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或忍者(那时不知道还可以怎么做)。所以当我看到高高躲起来哭时,唤醒了当年压抑的我自己,我很清楚高高躲起来哭的压抑感受。
所以,学习了正面管教之后,知道还有更好的方式(如:我句式,照顾好自己的10种方式)等来表达(舒展)自己的情绪,渐渐的也有能力去鼓励高高想哭就大声哭出来,以及用情绪脸谱,我句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一天早上,上学的路上,我:“看到现在都8:40了,我们还在上学的路上,我感觉到很着急,也有些沮丧,因为我看重准时,早起的习惯,所以我希望以后我一喊你,你就能快速起床。”
高高:“你知道我现在是什么感受吗?”
我:“不知道!”
高高:“我现在是害怕和生气,害怕因为我害怕你又说我,生气是因为你在吃饭的时候又想发脾气了……”
听到他这样说,我先前的情绪一扫而光。
反思:即便,迟到,大多数时候是我自己的问题,时间没有安排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下次可以怎么做能更早一些呢?这是我和高高需要一起学习的功课。
所以,本书一直强调孩子7岁之前是观察者,模仿者,他们在观察以及模仿我们怎么说,怎么做。
有句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将信将疑。
通过正面管教和个人成长课程引导,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相关书籍观点的整合,更进一步验证,这句话确实有它的道理的!
好吧!我承认,好像跑题太严重了,最后用书中一首有关生日的诗歌作为结束语吧:
星星,星星,闪烁亮晶晶,
小孩平安诞生了,
天使,天使,一起来引导,
地球父母陪伴着他,
一年过去又一年,
星星,星星,依然闪烁亮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