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学会了说很多正确的话,字正腔圆,却不痛不痒,直到后来我发现这些正确的话未必都是对的。
最近一直在看黎戈的《平淡之喜》,她写常常怀恋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明星,总觉得怎么那么好看。反观如今的美女,都是按照完美的黄金分割定律雕刻出来的,却完全没有生动的美感。而之前的美女,往往长得不那么正确,反倒有种天然的有机感,让人印象深刻。她还写了作家佐野洋子笔下的丑陋情人,淡然面对原配的频繁骚扰,却在原配同意离婚后,连忙搬家逃走,原来情人是怕出轨男彻底黏上她。如此“不正确”的情节,却处处都是“对的”。这种真实感让读到的人会心一笑,好像打开我们内心的禁锢,不约而同地为作者鼓掌。黎戈说:“最好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的,最难看的,都是正确的。”我回想自己对过的书,那些印象深刻的角色,都是真实而丰满的,他们像契柯夫笔下善良的囚犯,毛姆书中纯洁但寡情的少女,这些不完全正确的人,才让那个世界看起来是对的。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听了一期思文的播客,她分享自己人生的小困惑,有时候尽管她想的天马行空,但是一落笔就忍不住写些正确的话,而这些正确的结论却未必是她的本意。她分享小时候暑假写日记的经历,明明每天就是重复的看电视玩耍,却在最后交作业的时候写出了20篇不一样的日记,好像暑假过的很丰富。她还讲了对一件事的讨论,仿佛讲到最后就一定要有一个结论出来,而真实的情况是一场讨论未必会有结果,也许讨论本身更加重要。写满故事的日记本,看起来十分正确,却掩盖了真实的生活。无疾而终的讨论看起来没有结果,但是讨论本身却是对的,由此看来正确和对之间隔着一段距离,接受这段距离才能遇见真实。
就像我最近参加的写作疗愈课,课上老师讲到探索未来,让我们写三个不同版本的五年计划,我把计划写的很漂亮,一直以来我都特别擅长做计划,可是却总在执行上掉链子。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我的计划做的很完美,为什么执行起来却相差甚远,肯定是自己执行力太差了,为此我总是懊恼不已。直到同组小伙伴指出我的问题,我才发现那些计划看起来都是正确的,但却不是对的,我把自己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这是不符合逻辑的,那是我现在根本做不到的事情。那些做不到的计划看起来完美无缺,却像空中楼阁,只浮于表面,根本没用,只有适合自己现阶段发展的计划才是对的。抛开做”正确“计划的执念,我开始更关注小而美的目标,比如耐心读完一篇文字,写一篇笔记,比之前早睡10分钟,早起10分钟等等。我开始相信这些小小的计划,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
年过三十我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两面的,许多我曾以为的正确却在悄悄发生变化,我渴望去拥抱这种变化,直到发现那些真正对的事物,那才是指引我不断成长的真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