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带丫头去看牙医,等号时看了下医院墙上的电视,正好是CCTV13的面对面栏目,主题是《魏祥:清华来信》。主角魏祥,648分的兰州高考生,主持人董倩在魏祥家里与魏祥妈妈和魏祥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问出了这位单亲妈妈的含辛茹苦与坚毅;问出了魏祥的阳光和开朗;问出了那篇阅读量超过100000+的“求助信”推文的来龙去脉……也问到了清华大学的治学精神。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上面这句话,是清华大学招生办,引用冰心原句,在“清小华”公号上公开回复给19岁的考生魏祥的。(好爱冰心奶奶的这首诗)
魏祥父亲早逝,自己患病无法行走。他考取了清华之后,致信学校,希望校方能够提供一间蜗居,让身体有疾的他,带着母亲去读书。
校方回应妥善解决,不会错过任何一位优秀学子。并在信中称:对于你来说,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悲苦,但是请你足够相信——相信这个世界,相信你自己!
前阵子对“魏祥-清华”的新闻已略知一二,今日再看“面对面”里董倩与魏祥妈妈的聊天,几度没忍住眼泪。
听着魏祥妈妈的回答和述说,我总是忍不住会跳戏,为什么董倩那么会提问呢?
看着董倩貌似随性的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家常,但是,又让人觉得她问出的问题没有一句是废话,想必她这高质量的提问是她20多年新闻记者工作的经验积累,怎么提问她都设计过,“提问稿”在她脑子里。仔细想想,董倩提问的特点在于两个字:准确。她能精准的把握到问题的层次、被访问对象的情绪、被访者描述内容背后的故事……最难能可贵的是,董倩的每句问话都没有因为严密的逻辑思考而显得硬邦邦或者超理性,相反,她那样的亲和,像两姊妹在聊家常。
董倩面对面访谈的特点:
1、共情能力。这个不用说,董倩跟魏祥聊天时,魏祥一直乐呵呵的说话,董倩也是一直笑盈盈,连声音里都带着笑意;当问到魏祥妈妈的辛劳和无助时,魏祥妈妈哭,董倩也红了眼,我也红了眼。
2、朴素大方。多年面对面的采访经验,董倩总结出一句话:让对方觉得你配坐在他面前。“不管什么人,部长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所谓‘配’,就是让对方感到‘你懂我说的话’。这样,“在日后的采访中,能让别人把你当回事,还是一个‘配’字。你更加‘配’,他就会更重视你,采访出来的东西就会更客观、更准确。”正是这种不卑不亢的平等心理让观众喜欢上了平和、亲切的她。
3、准确定位。作为一名出镜记者,董倩把自己定位于资料的搜集者,“要做一桌丰盛的宴席,素材的搜集是必不可少的,你准备了什么样的料,决定着你将获得一席什么样的菜。所以我作为资料的搜集者,任务也是比较艰巨的。”为了能够搜集到更多的料,董倩不断地尝试不同领域的采访。
董倩的采访风格和特点还有很多,仅仅写出这三点,就觉得董倩的“做采访”怎么跟咱们“做培训”那么像呢:
1)课堂上与学员共情。
2)讲师的自我定位与修炼。
3)讲师的素材收集能力。
因为喜欢,再贴一次:
冰心小诗原文:《赠葛洛》又叫《爱在左情在右》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
踏着荆棘,不觉痛苦,
有泪可挥,不觉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