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微博上学到一个新名词,职场丧尸。
什么叫职场丧尸?就是说这么一群人:
对职场生活从来没有过热爱,工作仅仅为了生存。没有喜欢过某一行,也不属于任何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待不下去。
要是说自己是职场丧尸吧,感觉有些夸张,但又很贴近。
三毛曾说过:
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电影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
所以我觉得大部分人更像是职场空心人:身在职场,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甚至是没有方向,但是经过职场的摸爬滚打,伴随着不断的反思、认识自己,最后才能慢慢找到真正的职业热情。职业空心人对于工作偶尔有些小小的成就感,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疲惫、打不起精神的状态。
职场空心人是这样,那么所谓的“成功人士”,是不是就比职场空心人自由和幸福呢?
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中,史蒂文•贝格拉斯告诉我们很多成功人士其实都深受“精神疲惫症”的折磨。正如《魔鬼词典》的作者安布罗斯•比尔斯所说:“成就,是努力的结局和厌恶的开始。”
史蒂文•贝格拉斯是美国的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他的病人中很多都是500强公司的高管,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贝格拉斯发现,虽说他们都已经很成功了,但是仍然饱受“精神疲惫症”的折磨。
贝格拉斯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中,从原生家庭、成功的束缚、社会文化等影响因素分析了精神疲惫症形成的原因,他指出成功是一个动词,把成功当成目的而不是过程的人,将无法得到持续的自我满足。
1自我实现和精疲力竭症
自我实现模型是由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空气、水、食物等);安全需求(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社会需求(友谊、家庭等);自尊需求(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重要的、受到尊重);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需求层次中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意味着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力和天赋,并实现长期的个人成长。自我实现模型反映了人们不断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无法实现自我会怎么样?
贝格拉斯发现,很多人会因此出现精疲力竭症。精疲力竭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是长期处于不安、压抑、沮丧或者抑郁的心情,即使他们度过了一段休闲的假期,也无法克服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他们被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无法逃脱,也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2自我实现的障碍
01 来自于父母的期待
马斯洛认为,缺乏安全感和对自我认知的恐惧是自我实现的两大障碍。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常常提出严格的要求,孩子就比较容易缺乏安全感和无法形成真实的自我认知。
前一段,网上火了的5岁男孩的简历,又掀起了一波父母的焦虑。很多父母害怕阶级下沉,早早的将孩子的教育规划好,总是拿“别人家孩子”来鞭策自己的孩子,这从长远来看,恰恰是妨碍了孩子的自我实现。
02 “金手铐”的束缚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M.斯考特•派克说过:和失败一样,成功会使你失去很多选择。
成功最大的破坏,就是“金手铐”效应,它将以前不错过任何机会的一个人,变成风险厌恶者。年轻人把一切挑战都当成是机会,而人到中年之后,就变成自我设限,宁愿保持现状,也不要冒着失败的风险。
03 社会文化
我们可以说一个人,“他是一个很有领导能力,极具进取心的人”;但是如果你说,“他是一个很有领导能力,但是很害羞的人”。这听起来就有些怪。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已经将成功变成了一种刻板印象,比如,强势、独立、善交际、权威、意志坚定,绝不屈服。你如果不符合上面的特征,似乎就不配当成功人士。
而实际是,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成功,不必遵循别人的道路。
这种对成功的社会定义,会造成来自别人眼光的压力,你不得不伪装成成功人士的外表,长期以来,你的内心一定会充满压力和自责。
3治愈精神疲惫症
01 打破精疲力竭症,需要女性思维
林语堂说过:“男人只懂人生哲学,女人却懂人生。”你如果观察过男性之间和女性之间相处的模式,就会发现,男性之间往往不善于分享内心的感受,而女性之间则是关注细节和个人感受。
这是因为在我们社会结构中,女性因为要承担更多的抚养责任,天然的处于人际关系网中,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学会了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感受;而男性刚好相反,男孩被鼓励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负面情绪,比如,我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因为敏感、富于同情心和与人合作不符合成功者的特点,即便是女性成功之后,也常常把这些特点抛弃了,变成了“女强人”形象。而矛盾的是,恰恰是这些特点,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自我实现,纾解压力。
02 认识自我,是克服风险厌恶的第一步
要打破风险厌恶的状态,要明白三件事:
一是,搞清楚自己在害怕什么。只有找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二是,放弃成为全新的自己的尝试,人不会一下子变成另一个人,但是你可以换一个看自己的角度,接纳真实的自己;
三是,保持多元化,不仅在职业发展领域,在生活上也是如此,多开拓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获得感。
03 不是工作中有人生,而是人生中有工作
福原爱在一个综艺节目中说过,我们不是乒乓球中有人生,而是人生中有乒乓球。工作也是这样,我们不是工作中有人生,而是人生中有工作。
当你站在更高更远处来看的时候,工作只是我们获得人生意义的手段而已,它不应该成为我们害怕改变的束缚,也不应该是我们恐惧失去的源泉。如果一份工作长期让你焦虑、让你痛苦,那么,就是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尚书·洪范》中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说成白话就是:长寿、富有、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你看,我们常说的“五福临门”,财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完满的人生除了“成功”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
尼采说过:只有当一个人了解其人生的意义之后,他才会明白应该要如何去做。对于大部分职场空心人来说,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激情所在,然后,去追求它,实现它。
以上,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