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就是对待事情的惯性模式,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人的思想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它以一种不被察觉的方式,决定一个人面对或处理事情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与情绪模式。
今天听了一本书《心智力》,是讲人的心智模式,是如何影响企业管理的。作者是一直在研究人的心智问题的李中莹老师和管理学博士舒瀚霆。其实,不光企业的管理,心智也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操控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想到了一个自己感触较深的问题:带孩子累,是不是正常的。
在我们的观念里,带孩子是个苦差事,带孩子一定就是累的,轻轻松松长大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如果有人说,我带孩子没感觉累。大家一致的反应肯定会说:“你家孩好乖,不惹你生气”。虽然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生来不同,但是并不代表带孩子不累是因为孩子天生乖巧。人们固有的观念认为,带孩子必须是一个累人的事。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关于带孩子说过,“如果你用到了正确的方法,你就绝对不会辛苦,如果你辛苦就一定是方法错了。”
但是,就因为固有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会有快乐育儿。我自己通过一阶段的学习,感觉到更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她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明白该如何应对两岁的“叛逆期”。不会像之前一样,为孩子什么时候长牙,什么时候走路说话,为什么会打人吼叫而苦恼了。这个就是我学习的最大意义——了解孩子,更好的和孩子相处,而不是掌控孩子。
比如经常会遇到妈妈们问我“我家孩子怎么不听话,怎么能让孩子听我的话…”,我们学习育儿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发展,给他营造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从观念上,很多人认为孩子属于父母,依附于父母就得听父母的,不能有自己的主张见解,更不会得到尊重。谈到尊重,大家又会说“小孩子,懂什么尊重”。从三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想要尊重的意愿就会凸显了,但是往往会被我们大人打压忽视。
比如,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摸女儿的头,她却说“你别我摸头。”“那我可以摸哪里呢?”我问她。她说“你可以摸摸我的小手”。说完把小手给我伸了出来。碰到这个场景,很多人或许还会说,小孩子太矫情,哪那么多事。甚至还会故意多摸几次,逗孩子,把孩子逗哭了还会觉得有意思。
给孩子尊重有多重要?尊重他,意味着你把他当做家庭成员平等对待,遇到问题,可以和他平等的沟通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我们独断专行,孩子叛逆反抗。
不要拿孩子不当回事,觉得大人说话听不懂,几个月的孩子都可以清楚明白你表达的意思。问题在我们大人,觉得孩子不懂事,没有给孩子可以懂事的机会。“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小孩子不行,”想一想我们是不是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得到尊重的孩子,会更加自信独立。
作为父母,总是把为了孩子好挂嘴边,甚至会说一些恶毒的善意语言来“激励”孩子。“就你可以得奖?你还不如人家的脚趾头”却不知道,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却可能是一生的桎梏。
打着爱的旗号,对孩子进行掌控管理,让孩子没有可以完整成长的自由和空间,孩子累,家长也累。其实只要父母愿意做出改变,带孩子可以很轻松。
孩子,本来就是幸福的化身,来带我们体验生命的成长。我们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并不是掌控者。幸福温馨的亲子关系,不应该是剑拔弩张的对立。当你放下对孩子的掌控感,放下父母的权威和高高在上的姿态,用平和有爱的情感,去了解孩子,接纳孩子,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那么,带孩子绝对就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而不是让你想要逃离的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