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参半的生活

翻译:汉锐

亚瑟·叔本华以悲观主义著称,但他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幸福的创造者

1807年12月13日,在时尚的魏玛,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拿起笔给19岁的儿子亚瑟(Arthur)写信说:“知道你幸福是我幸福的必要条件,但不想亲睹你的幸福。”

两年前,在汉堡,约翰娜的丈夫海因里希·弗洛里斯(Heinrich Floris)被发现死在自家院子后面的运河里。他有可能滑倒了,但阿瑟怀疑他的父亲是从仓库的阁楼上跳下去,跳进了下面冰冷的水中。约翰娜没有反驳。自杀4个月后,她卖掉了房子,不久就动身前往魏玛,在那里她将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和沙龙老板。亚瑟留下来,打算完成他父亲在他死前不久安排的商人学徒生涯。然而,没过多久,阿瑟也想出来了。

在1807年的信件交换中,母子和儿子亚瑟就离家的条件进行了紧张的谈判。约翰娜会支持亚瑟离开汉堡寻找充实人生的决定——她怎么可能不支持呢?——包括利用她的人脉为他的大学教育铺平道路。但有一个条件: 他必须不干扰她。当然,他在魏玛决不能靠近她,她也决不会让他和她住在一起。

在她 12月13日信中,没有透露的是, 约翰娜只是无法忍受亚瑟: “你所有的好品质,”她在11月6日写道,“被你的超聪明蒙蔽了,对世界毫无用处。这一切归咎于你的恼怒,你想超越他人无所不知……如果你不是目前的你,那只会很可笑,但实际上,您很烦人。” 简而言之,他是一个愚蠢而又烦人的万事通。

如果人们觉得亚瑟·叔本华的陪伴让人难以忍受,这种感觉是相互的。他在自我封闭中度过了很长一段抑郁期,包括1832年在法兰克福的两个月,法兰克福是他在柏林住了一段时间后他选择家。他坚信孤独是哲学家的唯一合适条件,因此他为孤独而辩护: “如果我是一个国王,” 他说,“我的首要命令就是——让我一个人呆着。” 因此,人们通常不会把幸福这个主题与叔本华联系起来,无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哲学家。恰恰相反: 他通常与欧洲哲学史上最悲观的观点联系在一起。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基于两种观察。首先是一种内向的观察,我们不仅仅是单纯的寻求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理性生物,而且也是渴望从世界中获取物质的生物。叔本华说,每一次奋斗的背后都是痛苦的缺乏,但得到了这些东西却很少会让我们快乐。因为,即使我们设法满足了一个欲望,总有几个更不满足的欲望准备取代它。或者我们变得无聊,意识到没有欲望的生活是乏味和空虚的。如果我们足够幸运,能够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比如饥饿和口渴,那么为了摆脱无聊,我们就会发展对奢侈品的新需求,比如酒、烟或时尚服装。叔本华说,我们在任何一点上都无法达到最终而持久的满足。因此他有一句著名的台词: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叔本华从他对印度古典哲学的广泛研究中知道,他并不是第一个观察到痛苦对生活至关重要的人。佛教徒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痛苦,“苦谛”,在“四圣谛”的第一节中被承认。这些真理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真理,玛格加,或高尚的八正道,它会导致苦谛的终止,也会启发他的大部分道德哲学。

第二类观察是向外观察。根据叔本华的观点,只要瞥一眼我们周围的世界,就可以反驳了戈特弗里德·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z)的乐观观点,即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世界。相反,叔本华认为,如果我们的世界是有序的,那么它的有序就是为了让痛苦和痛苦最大化。他举了掠食性动物的例子,这些动物为了生存只能吞食其他动物,因此成为“成千上万其他动物的活坟墓”。正如丁尼生(Lord Tennyson)后来所说的那样,整个自然是“血红的牙齿和爪子”,让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竞争,要么作为吞食者,要么作为被吞食者,为生存而进行殊死搏斗。

文明也帮不了多少忙。它增加了如此多的人类苦难场所。叔本华在《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中写道:

如果把最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者带到医院、军医病房, 和手术室、监狱, 刑讯室和奴隶小屋, 看看战场和审判场所, 他看到一切不幸的黑暗角落,看到乌谷力诺的饥饿地狱,最后他也肯定会深刻理解所有可能世界中的最好世界的本质。

如果仅仅通过观察世界所达到的结果来猜测世界的目的,你只能认为世界是一个惩罚的地方。

这些观察,第一次是对人性的观察,第二次是对自然本身的观察,支持了叔本华的悲观观点,即生命不值得活,世界不应该存在。我们从来没有预先被给予是否存在的选择,但是,假如我们能有选择的,那将是非理性的选择,选择生存在一个我们不能从中获益,而只有损失的世界。或者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生活是一项无法负担成本的业务”。

在这一切中有幸福的地方吗? 当然应该有。幸福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太多的人自己体验过幸福,也从别人身上看到了幸福。但一旦叔本华承认幸福存在,他的悲观主义就有可能开始瓦解。即使每一种生物都必须遭遇苦难,这种苦难也可以通过找到一些幸福来抵消。一些痛苦可能是获得值得拥有的幸福的手段,甚至是这种幸福的一部分。如果是这样,那么叔本华还没有给我们一个不希望存在的理由。幸福也许会让生活变得有意义。

叔本华并不否认幸福的存在。然而,他确实认为我们对幸福的理解通常是错误的。在他看来,幸福就是没有痛苦和磨难;在实现一个愿望和追求下一个愿望之间,偶尔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例如,想象一下你买第一套房子时的满足感。叔本华会说,我们在这里感到快乐的,不是身为一名房主的积极状态,而是从没有自己的房子而带来的担忧中解脱出来的消极状态(也包括从买房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中解脱出来)。叔本华很快就会指出,这种快乐很可能是短暂的,因为一系列新的担忧和压力会出现,比如偿还抵押贷款,或者打扫卫生间。

通过一些敏锐的心理观察,强化了自己关于幸福消极本质的观点。所有这些都凸显了获得和欣赏幸福的困难。例如,我们往往不会注意到所有对我们有利的事情,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坏事上, 或者正如叔本华敏锐观察到的一个类比: “我们感觉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但是鞋夹脚就会感觉不适。困扰我们的任何事情一旦解决,我们往往会很快将其视为理所当然,并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问题上: “它就像一口我们享受过的食物,在它被吞下的那一刻,我们的感觉就停止了。” 此外,无论下一个问题有多小,我们都倾向于把它放大,与前一个问题相提并论: “问题会被放大,看起来规模同等,占据了当务之急,成为今天的主要忧虑。”” 因此, 我们无法欣赏我们拥有的: “只要我们拥有,我们就无法意识到生活中的三宝, 健康、青春和自由,只有在失去后方知。这句话后来成为乔妮•米切尔(Joni Mitchell)不朽的歌词: “直到失去,你才知道你拥有的是什么。”

这并不是说没有人会感到幸福。再说一遍,这与无数人在生活中某个时候感到快乐的个人经历是相悖的。然而,它告诉我们,幸福不同于痛苦和磨难,就其感受方式而言。不管我们喜不喜欢,痛苦和苦难都会到来。它们告诫生活中出现问题了,需要修正。不管问题有多小,多么微不足道,痛苦和折磨都是我们首要的任务。另一方面,快乐的感觉并不总是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拥有所有应该让我们感到快乐的东西,但却不能感到快乐。这可能是因为痛苦和折磨接连不断出现,但也可能只是因为——就像吞下一口食物之后的那一口——我们忘记了所有对我们有益的事情。

出于这个原因,叔本华强调回忆和反思在产生快乐的感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记住之前的痛苦和困苦,并在它们出现时停止时,我们对满足和快乐的认知只是间接的。” 换句话说,要欣赏拥有东西的好处,我们必须回忆没有它们是什么感觉。这种幸福是建立在以前痛苦的停止上的,这一事实与强烈的快乐的感觉并不是不相容的。快乐的强度与之前的痛苦强度成正比。尽管远非幸福,普里莫·列维(Primo Levi)在他的著作《如果这是个人》(If This Is a Man,1947)中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例子,该著作深刻地缓解了他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经历,他的描述是在强迫劳动间隙完成的:“到铸铁气缸旁,我们将系带放到地面上,我躯体僵硬,眼睛惘然,嘴巴张开,手臂晃来晃去,沉入了短暂的,没有痛苦的狂喜之中。”

事实上,回忆过去的痛苦并不是我们对现在感觉良好的唯一选择。相反,我们可以反思所有对我们来说可能发生的痛苦。这种反思或许能同样有效地产生宽慰的感觉,只不过是关于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但幸运的是从未发生过的无数坏事。我们甚至可能会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坏事进行反思。在这方面,利瓦伊痛苦的回忆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帮助: 读过《如果这是个人》, 读者不可能对李维斯所描述无动于衷,而是会庆幸自己没有经历如此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侮辱。

在避免他人不幸的乐趣上,叔本华引用了卢克莱修的话:

站在海边是一种快乐,当大海受到狂风的冲击,

站在岸边,看着船长遇险,

我们并不是想看到另一个人痛苦

而是因为我们乐意得知自己已脱摆脱了邪恶。

叔本华明智地告诫我们这种快乐,因为它“非常接近真实和积极的恶意之源”。他可能认为这是一种接近或认同幸灾乐祸的态度,即从别人的痛苦中获得快乐的态度。卢克莱修指出了“幸灾乐祸”和“施虐狂”之间的细微差别: 我们不是在享受别人的不幸,而是他们的不幸提醒我们自己有多幸运,并使我们为此感到高兴。

然而,叔本华有时会用最强烈的字眼谴责“幸灾乐祸”: “人性中最糟糕的特性就是幸灾乐祸”。他说,幸灾乐祸和残忍的区别仅仅是态度和行动的区别:“就像幸灾乐祸只是理论上的残忍,所以残忍就是实际的幸灾乐祸。”“嫉妒——希望别人的成功归为自己——这种态度虽然有缺陷,但只是人性使然,因此可以原谅,而幸灾乐祸则是积极的‘恶魔般的’。”

根据叔本华对事物的理解,那么,为了幸福,我们必须以消除生活中的痛苦和折磨为目标,而为了感受幸福,我们也必须花时间去反思它们的缺失。为了寻找基于类似见解的伦理体系,叔本华没有求助于他那个时代的道德哲学家,而是求助于古希腊学派。他表示,在所有这些学派中,他自己对幸福的看法与斯多葛学派最接近: 他声称,像他一样,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如斯托比奥斯(Stobaeus)、爱比克泰德(Epictetus)和塞内加(Seneca),都将幸福生活等同于无痛苦的存在。

总的来说,古希腊是一个寻找幸福哲学的好地方,因为根据叔本华的说法,希腊人在一件事上达成了共识:实践理性的任务是找出最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实现它。此外,叔本华说,除了柏拉图,他们都把这个任务等同于提供一个通向幸福生活的向导。他们只关心美德如何改善我们的尘世生活,而很少考虑它与死后的生命或超脱世界的关系。

根据叔本华的观点,认为幸福是避免痛苦是斯多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观点,以及他与其他学派的共同观点。他确定了实践理性的两个功能,这两个功能是斯多葛派用来寻求无痛苦的存在。一方面,这是间接的作用,在这里,仔细的计划和深谋远虑允许斯多葛主义者挑选并遵循生命中最不痛苦的道路。另一方面,直接的作用是,斯多葛派不是消除或避免生活道路上的障碍,而是重新考虑这些障碍,以改变他对它们的感情。一个是实践上的改变,另一个是思想上的改变。

叔本华认为,斯多葛学派对伦理学的独特贡献在于它所建议的思想变化的本质。首先,斯多葛主义者观察到痛苦的匮乏感觉“不是立即而必然地从没有而来,而是从想要而又没有而来”。很明显,为了完全避免这些痛苦的感觉,我们必须消除想要拥有的部分。此外,我们想要的东西的野心越大,实现它们的希望越高,失败时的痛苦就越剧烈。如果我们忍不住想要拥有一些东西,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把这些渴望保持在现实和可实现的范围内。叔本华或许又回到了他自己的悲观主义,他补充道,如果我们开始期待未来会有大量的幸福等待着我们,我们就应该对自己产生怀疑; 几乎可以肯定,我们是不现实的。他说,每一种欢快的快乐都是一种错觉。

因此,斯多葛派的目标是“无张力”,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宁静,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动荡。叔本华相信,如果把他对痛苦不可避免性的观察当作信念,就能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如果我们认为它们是偶然的,本可以避免的,那么疼痛和折磨就会更加刺痛我们。虽然对于任何特殊的苦难来说,它都是可以避免的,但苦难一般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普遍的。叔本华认为,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可能就不会那么担心遭遇苦难,或者至少像担心其他无法避免的事情那样担心苦难,比如变老(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和死亡。

我们应该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相信相反的: 我们注定在生活中找到幸福,而不是遭遇痛苦。如果我们认为世界欠我们幸福,我们肯定会非常失望,尤其是因为,当我们确实实现了我们认为能让我们幸福的任何东西时,我们会有新的未实现的愿望,而这些愿望将取代旧的愿望。我们也必然会对我们和我们认为应该得到的幸福之间的障碍感到不满。叔本华观察到,有些人通过设定一个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知道无法实现的幸福生活目标,将这种怨恨集中并外化。然后,当幸福从来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们总是有其他的东西来指出和责备他们为什么不幸福。叔本华说:“在这方面,悲伤的外部动机起到的作用与治疗水泡的药物对身体的作用是一样的,它会把本来会分散的所有不良体液聚集在一起。”

虽然叔本华确实喜欢斯多葛主义的思维方式,但他并不是在每个问题上都和斯多葛主义观点一致。事实上,他拒绝了古希腊学派所共有的基本前提; 根据叔本华的说法,幸福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因为,记住,所有的生活都是痛苦的。就叔本华而言,设计道德体系来作为幸福生活的指南,是愚蠢的事。叔本华认为,斯多葛主义在逻辑上的终结尤其棘手,因为它把幸福的目标设想为消除痛苦的任务。如果他说的所有生命都是痛苦是对的,那么真正消除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消除生命本身。那么,斯多葛主义的最终结局就是自杀。

相反,叔本华给了我们一种不同的幸福生活的图景,一种不是完全幸福的生活。虽然痛苦不能完全从生活中排除,但可以通过确保任何一种痛苦都不能持续太久来减少痛苦。回到叔本华关于钟摆的想象,幸福的生活应该包括足够的成功来满足我们的欲望,使我们永远不会太痛苦,但也包括足够的失败来确保我们永远不会太无聊。这将是一个不断从欲望到满足,再从满足到新的欲望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快速过程叫做快乐,缓慢过程叫做痛苦。“就幸福而言,在愿望和满足之间节奏恰当地摇摆,最多也就是半满足的生活,是我们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

如果被认为是幸福生活的美好生活对伦理来说是无用的目标,这就提出了伦理的真正目标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产生背景始终与这个问题有关。在叔本华看来,上述半满意的生活并不比不存在好。这样的生活仍然会充满着苦难,即使没有一种苦难会持续太久。

叔本华并没有试图把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幸福的家园,而是选择了一种可能将我们从这个世界完全拯救出来的伦理。他支持禁欲主义,在许多世界宗教的圣人和神秘主义者身上体现了严格的自我克制,而不是禁欲主义:

他们与斯多葛派的圣人相比是多么的不同啊,这些圣人是由印度的智慧摆在我们面前的,并且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他们是那些征服了世界的自愿悔过者; 甚至基督的救主…他有着完美的美德,圣洁和崇高,然而站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极度的痛苦。

注意叔本华的超脱尘世的苦行僧并不快乐。他们完全放弃了那种半满足的生活。相反,他们接受并象征痛苦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以便超越它。在谈到苦行者时,叔本华更倾向于使用镇静和和平之类的词,而不是幸福和快乐。

说叔本华赞同禁欲主义,似乎是在暗示他自己实践了禁欲主义。远非如此。他在法兰克福的日常生活中最苦行的部分就是每天早上7点到8点用冰海绵洗个澡。之后,他自己煮了咖啡,坐下来写作几个小时,然后再去接待选定的客人,直到他的女管家中午出现,劝他们离开。他每天吹半个小时的笛子——按照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说法,这一活动掩盖了他的悲观情绪——然后他会去他最喜欢的地方——盎格莱特酒店——吃一顿丰盛的下午晚餐。在这之后,他可能会再给自己泡一杯咖啡,小睡一小时,然后读一些轻松的文学作品,然后再叼着雪茄遛他的狗——一只叫阿特玛的白狮子狗——然后就开始他典型的九小时睡眠。但佛陀的生活却不是这样。

叔本华对禁欲主义的认可与其说是一种渴望,不如说是一种崇拜。在他的辩护, 又不同于古希腊, 叔本华认为伦理的理论研究与伦理生活, 反之亦然: “它只是作为圣是一个不必要的哲学家, 因为它是一个哲学家是一个圣人,” 他写道,“就像完全没有必要一个完美漂亮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雕塑家或一个伟大的雕塑家美丽。他说,只有少数杰出的人才能过上真正得救的苦行生活。我们其余的人最多只能勉强过着半满意的生活。但是,如果叔本华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的一个例子,那么它看起来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

作者

大卫·巴瑟·伍兹(David Bather Woods)是英国考文垂沃里克大学哲学系的高级教学研究员。


翻译:汉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