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在三班上课,主要讲解解决问题。开始进行了口算复习。然后用一道书上的习题开始新的内容。
在三班学生用多种方法做出此题。
方法一在比较一半路程的时间,方法二和方法三在比较路程,还有其他的比较方法,主要是在大小的比较不同,前面基本相同。学生没有尝试比较速度,这一方法没有出现。
下一道题是书上的解决问题中的例题:
学生读题,另一个学生分析有哪些信息。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学生在前一道例题的基础上会先求出爸爸的速度,再用速度*时间求出爸爸的路程。知道了都需要半小时的时间就是0.5小时,也就是时间单位上的统一,综合算式为:(10+3.5)*0.5。在计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再计算乘法。初步体验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再然后是试一试的两道例题,深入的感受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计算顺序,其次也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学符号:中括号“[ ]”。明确其计算原理。
最后问学生: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有想了解大括号的)
第二堂在四班上本节课,做了一次调整,把开始的北京到哈尔滨的例题去掉。然后做完口算之后直接做从家到爸爸的单位有多少千米?然后,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多种情况。
以上是学生方法的展示过程,重点是方法三。使学生在实际例题中理解小数的混合运算和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然后方法四和方法五的介绍,方法五把小数的除法转换成学过的计算过程,能使知识迁移过来,想法很不错。但是很多学生不太好理解,借助图形解释更形象些。、
然后让学生比较方法三和方法四,有什么不同和区别。siyuan说方法是一样的:因为13.5*1=13.5,而0.5是1的一半,所以13.5*0.5也在求一半。13.5除以2就是在求一半,所以是一样的。该生对单独拿出来的式子进行比较,不再放在情境里面,理解是正确的。如果放在情境里解释:一个是速度乘时间=路程;一个是求一小时路程的一半。实际意义还是不一样的。这里有点儿心急,学生还没进行思考,我就说出了口,以后要多给学生时间进行思考。
再接下来的过程跟三班的一样。
教学感受:两种不同的思路,所出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3班对半小时进行了铺垫,所以学生很容易能理解半小时就是0.5小时,在四班没有进行半小时的铺垫,在解答过程中就不太容易理解半小时要统一单位是0.5小时。两种过程各有利弊,一个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个可能要发散些,一番思考后才能转换到单位要统一。
另外,这里把铺垫去掉觉得更好些,另外,应该多让学生自己讲计算过程,老师少说,以引导为主。时间把控上仍然会有些吃力,要合理分配。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跟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