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定律失效:为何你从业10年,却越来越平庸?
导读:你与“牛人”之间的差距,不在当下。而是你比他们的成长速度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会越拉越大。原因就在于牛人善于刻意练习,这是决定性的。如何做到?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越战期间北越空军受苏联精心培训,并驾驶当时最新的米格战斗机,与美国空军可谓是棋逢对手。
从越战开始到1965年,美军每损失1架飞机便能击落北越2架飞机;但是到了1968年的前三个月里,美军每损失10架飞机,才能击落9架飞机。
为什么随着战争时间拉长,越来越有经验的美军飞行员胜率却在不断下降?
美方设立了鼎鼎大名的“王牌飞行员学校”来研究这个问题。
美方挑选了当时最优秀的飞行员充当教官,驾驶米格战斗机充当“红军”,挑选水平次于教官的飞行员作学员,驾驶美国战斗机充当“蓝军”。
研究者很快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初期教官比学员水平高但高得有限,双方的成绩大致相同;但随时间推移,教官成长速度越来越快,学员则成长缓慢,双方差距越来越大。
为什么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原来秘密就在于教官们每天都在召开极具针对性的“战斗报告会议”,拿出影像资料和雷达数据进行战术总结,并互相提问:你注意到了什么新问题?你采取了什么行动?为什么这样做?你犯过什么错误?错误可以如何改正?
而学员们则只是“单纯地训练”完了事。
强者在刻意变强,弱者却在随意成长,双方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美军开始大量有针对性的计划制定和有效练习。1970年后的三年里,美军平均只需损失1架飞机就能击落北越12.5架飞机,战绩有了惊人质变。
想要加速成长,不被竞争对手甩在后面就需要像美军一样刻意练习,采用一系列方法有针对性的方法、计划刻意改进,通过一系列微小的改变促成质变。
那我们该如何刻意练习?
保持刻意练习的驱动力
找到好导师
重视改进率
1.刻意练习是漫长又痛苦的过程:保持驱动力
驱动力是指一种内在的意志力量:刻苦的锻炼、学习是为了实现某个自己渴望的目标而不是用意志力强迫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刻意练习是一项长期而又枯燥痛苦的过程,并指出真正让你不断精进,永不放弃的是你内心的驱动力。
他研究了2006年参加全美拼字大赛的274名中学生,发现这些中学生在练习拼字的过程当中投入了海量的时间,孤独地在进行刻苦训练,这对他们这个年纪的孩子并不容易。
艾力克森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十分讨厌这项枯燥的活动,真正推动这些中学生忍受着生活乐趣诱惑,日复一日记忆这些常人一生都不会用到的生僻词汇的正是他们内心的驱动力。
斯坦福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认为让驱动力推动你持续迭代,需要你围绕一个精心设置的目标,一方面强化自己继续前行的力量,另一方面削弱那股诱惑你停下来的欲望。
这个目标关乎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生活。这种对人生目标的渴望能够推动你进行枯燥的刻意练习,不断迭代,忍受无关欲望的诱惑。
如何提升驱动力:
精心设置远大目标:这个目标并不一定是宏大愿景,可以非常平凡,比如成为一个好家长、成为一个社区慈善家。但是这个目标必须是你不断叩问内心后得出来的,是长期的,涉及人生重要议题的。
强化前行的力量:这一股力量必须建立在你对目标的渴望上。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每当自己无法忍受枯燥的练习之后,就告诉自己正是当前的问题阻碍自己实现了远大目标。
弱化停止的欲望:研究者在研究柏林一群成绩优秀的小提琴学生时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能始终坚持训练,是因为采用了以下措施:
(1)好好休息(成绩最好的学生比成绩较好的人每周多睡5小时);
(2)合理设置练习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
(3)屏蔽一切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例如关闭手机提示音;
(4)把练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让“不练习”变成一种痛苦。
2.刻意练习:好导师意味着最佳成长路径
《圣经》里讲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也在《模仿律》中提到古往今来绝大多数的东西都是在模仿中进步的。
因此刻意练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优秀的导师,请老师指出现存问题,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导师学习和模仿。
因为绝大多数领域都已经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行为体系,一代又一代的先行者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并口传心授,这是独行侠自己摸爬滚打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
除去知识,导师还能教会你这个行业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路径,带给你专业精神的启迪,这也是视频、书籍完全做不到的。
例如有“日本第一流匠人”美誉的秋山利辉就认为传统的8年学徒制——学徒与师傅生活在一起,是成就一个优秀匠人的根本。
一方面这让学徒们有机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技术,老师还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为其制定学习计划,及时纠正每个人的问题;另一方面他认为一流匠人“40%看技术,60%看人品、心境”,通过8年的长期相处,学生能够从他身上学到好匠人的精神特质。
所以让人成长最快的刻意练习,就是选一个实力过硬、教学能力够强的导师,制订切合实际教学计划,按计划反复的模仿、学习。
关于选导师的建议:
初学者只需要选择水平比你高的人,有一定基础的人要选择对行业有深刻认识的人。
不仅要看导师本身的能力,更要看导师的教学水平。
请导师帮助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向导师学习思维方式、处世准则很重要。
当你成长了,及时换导师。
3.漫灌不如滴灌:重点是改进率
刻意练习的意义在于精进,在于不断改善以提高改进率。
大家都有一个基本认知,给农田浇水的时候,有针对性的滴灌要比漫无目的的大水漫灌效率高得多。
畅销书《异类》的作者格拉德维尔曾经在书中提出了“1万小时定律”,认为从小白成长到专家需要1万小时(大约为10年)的练习。但是他所指的1万小时恰恰就是既没有目的,又没有计划和针对性的大水漫灌。
知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在谈起扎克伯格时就曾说,其成就的秘密在于改进率而不是什么1万小时定律:真正的重点是大量的总结思考和针对性练习。那么多从业10年以上的程序员,有几个成了扎克伯格?
美国心理学家艾力克森为了解决改进率的问题,专门提出了3F认知路径: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这种认知路径需要你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项,反复的询问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什么才是核心?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优化后的方案好在哪里?是否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例如马斯克通过分解冷战以来美国航天事业发展停滞原因,找到了SpaceX的发展方向:
美国航天事业是政府行为,效率低下以及采购价格高、人力昂贵导致成本高,高昂的价格导致了市场需求弱,因此应用场景少,这又进一步削弱了市场需求、生产规模,同时间接提升了生产成本。
无怪乎美国明明设计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卫星,却很少有客户愿意选择美国的火箭发射卫星。
SpaceX应该像各国航天机构一样通过提高燃料效率降低成本么?但马斯克发现燃料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太低,火箭成本才是大头,占比高达90%。
所以降低发射成本、激活市场需求、打破政府垄断的核心应该在降低火箭成本,提高火箭复用次数。
于是马斯克团队没有使用传统的火箭分离技术,而是在猎鹰1~9号火箭的发射过程中反复尝试火箭回收的各种技术可能,同时还全面降低相关设备成本,例如通过自行设计、生产无线电设备,就将同级工业设备的成本由10万美元降低到5000美元。
最终SpaceX把火箭发射的成本降低了将近90%达到6000万美元,达到跟中国、俄罗斯同量级。
关于提升改进率的建议:
在掌握足够多资料的情况下反复的询问自己:到底什么是核心问题?
专注于核心问题,将其分解为一个一个小项,反复的询问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如果是团队作战,要多对话,彻底分析,但不强制,不指责,因为目的是解决问题,提升改进率。
有针对性的制定计划,提出改善措施。反复的向自己和导师询问应该如何改进?改进了有什么效果?是否还能进一步优化?
一切导师、计划的根本在于执行力,没有执行力的迭代就是一句空话。
(文/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