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第145到150页——《“个辅时间”提升良好心态》。
这部分内容提醒我们,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个个生命,不仅仅是一个集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个性辅导方案,结合前面《助力走出困境“六种”游戏》提到的玩偶选摆,投射内心状态,沙盘游戏解读想法,故事叙述整理心结,心理绘画透视思绪,角色扮演反馈本能,顺势挑拨挖掘情感一样能用来呈现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需要老师的因材施教,都可以看出是辅导个案时候可供选择的方案,无论是出现在早期还是事态发展到发现的时刻,都要内心有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途径,有过呈现的案例。
无论是温暖抱抱的温情融入学生感情,还是纸短情长用文字细腻刻画情感,又或者是通过热线解忧打开心结,关键的私人空间区分边界都能用来引发思考。
温暖抱抱中提到的老师对幼儿园学生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不能去看,陪伴,分离焦虑比较适合,为年龄较小的孩子提供爱的滋养,体验到关心和关注。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很强,作为老师舒缓孩子的情绪,家长提前告知,或者是描述暂时分开的事实,让孩子知晓这个过程的意义和分开的具体时间,孩子都会在心里有预期和评估。
如果是没有界限的分开,或者突然出现的分别,尚不知归期的相遇,容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于要上幼儿园的孩子特别明显,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分开,这个如果有提前的心理铺垫,也是适应的一部分,让孩子知道去上学的意义,适应新的环境,交到新的朋友。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孩子也会有融入新的集体有积极作用。
心情日记,适用于中学生,初中生的阶段更为明显,因为道理是不太容易讲通的,所以如果有信任的人值得倾诉,固然很好,同伴关系的影响比较大,如果能交到真诚的朋友固然很好,如果没有,也值得被看见,如果能够将成长中的烦恼倾诉给信任的教师,一定是值得珍惜的一段师生情,文章的于李丽老师注意到S与好友打架的细节在周记中的记录,找到问题的根源在于信息来源渠道的引导,所以从根源出发,回到解释当中去。
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处于磨合不好的挑战,父母也可以尝试这个办法,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想法,或者给孩子成长的启发,让爱意在少年期的孩子内心涌动。
丁凯丽老师用周记的学生开导青春期懵懂的孩子打开心结,珍惜现在,迎接未来的美好。孙志君老师通过热线电话疏导孩子在青春期的困惑,还有担心保送生的插曲。其中“把格局放大,眼光放远。”这句话很关键,都是看到更远的视角,会将此刻的情况客观、理性对待。
高中的活动期间,尤其是母亲节对家长写一封信表达更多的是感谢付出,成人礼上的回应让家长和孩子都能全新地认识彼此,为家庭的温暖氛围映照一份美好。
周月女老师对小V的妈妈离开进行空椅子技术,让孩子表达出来对妈妈的想念。读出来孩子其实很懂事,之所以不敢说因为也担心爸爸伤心,很多时候是替他人考虑了对方未必会清楚,都是以为对方好的名义,没有表达出来引起的内心负担。周老师跟小V爸爸也有过沟通,连起来他们父子的沟通渠道,提起来彼此的感受,分享也是一种沟通。
爱要勇敢表达出来,关心也要让对方知道,不仅仅适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及时表达,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被关心,被看见,被鼓励,多一些正向的反馈给到自己,从坦然接受自我开始,此刻就是最美好的,一切都是刚刚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