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在谈写作时,说过一句话:你有能力理解多少人,就最多能拥有多少读者。
这和我之前遇到的一句话一模一样。当年,我初带团队,问我的老板,如何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她只告诉我一句话:你的心里能装下多少人,你就能带多大的团队。
当年的我,懵懵懂懂,不解深意。一路践行,猛然明白:心里能装下多少人,能多大程度理解别人,有多大能量帮助别人,不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成熟度,成就,以及社会价值么。
小朋友是最单纯的,心里只有自己。慢慢长大,少年心事中,或许有父母,也有那个爱恋的他或者她。再长大,结婚,成为父母,心里装的更多是,一群家人,朋友,同事,伙伴····。慢慢,老去,心里更多装着自己的孩子,家人。如果人生的开头和结尾,大家并无差别,那中间的那么多年,心里装下了多少人,多少事,就决定了不一样的境界和高度。
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人:信奉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只关注自己的任务和领域,其他领域、其他人的事不涉及不关注不思考。还有另外一群人:完成本职工作外,努力承担更多工作任务和角色;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领域,为工作优化主动思考,学着占在更高的职位层级上看待问题。几年后,结果立现:想更多,做更多的人成了领导或者负责人,另外一群人,则继续按部就班着,干不多的活,拿不多的工资。
我认识的两个朋友,同样的学校背景,来到同一家公司,3年后,小A晋升为部门经理,小B还是基层员工,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答案不言自明。一次重要的项目,领导在部门动员,A主动站出来帮领导分担工作,加班加点,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懂的地方积极请教学习,跨部门沟通协调,很快,他出色完成了任务,领导从此对他格外关注。小B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袖手旁观,即使在全部门都在加班,他也正常下班。他的理由是,这个项目领导又没有派到我头上。
生活中,同样有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一种是关注圈很窄,只有自己、家人,朋友很少,知己更少,他们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经济,不关注新闻 ,不关心世界,自诩为;这些统统与我何干。我只要挣到钱,过我自己的日子;然后呢,事与愿违,他们的世界越来越小,朋友越来越少,甚至,钱也越来越难赚。另一种人则不同,关注圈很大,里面有家人、朋友,更有世界,他们会记住每个亲人朋友的生日,外出旅行,会给身边的人精选礼物,理解家人朋友的需求,并力所能及的帮忙。同时,懂得为陌生人喝彩,为需要帮助的人尽绵薄之力,关注政治,经济历史与世界。他们的世界很大,有自己,有他人,有芸芸众生。他们不仅仅活出了自己,更活出了大写的自己,他们的个人价值越来越大,影响圈随之也越来越大。
好多牛人的人生历程都印证了这一点。李开复,进入微软时,先从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出发,慢慢目标变成带领全公司前进,最后当他决定要创业时,他选择做创新工场,他的目标变成帮助更多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人,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他的心里装下了更多的人,他的成就,价值,自然就越来越大。
我们呢?要做哪种人,如何工作出色,生活越来越精彩呢?
先从心里装下更多人开始吧!
试着走出心中的小我,先学会换位思考,先学会多装下更多人,理解更多人。
而当我们理解了更多人,也就工作顺了,生活顺了,人生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