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老师在第一章介绍了他的阅读美学的基本理念——情感的审美超越实用后,后面的章节主要是从不同的文学形式来逐一解说和论证的。
其中从第二讲主要分析的就是小说的情节功能,三四五六讲分别从曹操的人物形象特点、武松打虎的精彩点、祥林嫂之死的经典及鲁迅为什么偏爱《孔乙己》来具体阐释,分析精当深入,有很强的说服力。
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让小说情节精彩的正确打开方式,有益于我们分析小说,也有益于我们写作小说。
首先,什么叫情节?好情节的原则是什么?这是要先树立的观念。
孙老师批判了至今仍在中学课堂上大行其道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荒谬性,认为它不符合现代小说的实际,现在有很多小说不追求传记式连续性叙述模式,而是从生活截取一个侧面。而且故事和情节是有区别。根据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的理念,“国王死了,然后王后死了”这是故事;“国王死了,王后因悲痛过度而死”这才是情节,而且得是情感原因,不能是实用原因。所以情节的构成要具有假定的,独特的情感因果性。也就是说评判小说情节好不好的原则是审美情感要超越实用情感。
其次,让情节精彩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下列三种。
第一,把人物打出常规。
写常规状态的人物,故事会无聊无趣,要想故事有趣有料,就得把人物置入一个他平时不会处的那个环境境遇中去。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如果光写林冲有房有工作有娇妻,那没什么看头,这是常规,但是把他发配到沧州,又继续派人追杀,逼入人生的绝境这个非常规环境中,故事才有曲折有跌宕。光写黛玉和宝玉心心相印,故事不好看,就是要看他们各种折腾各种折磨,才有意思。
所以,要想小说好看,就要把人物置入非常规环境情境中!
第二,暴露深层心态。
把人物置于非常规境遇中,就是为了把人潜在的不像他平常的那个自我暴露出来,挖掘人性深处的特点。如果没有逼入绝境,林冲还是个安逸的中层公务员,哪能有后面血性反叛的豹子头的精彩;如果没有不可逆再也不能学法语的最后一课,那小孩还是一个讨厌学习的孩子,哪能有后面既后悔又热爱的反省。
萧亚轩唱的都是因为那盏灯,忽然那么闪了一下,于是就想起你。灯闪,提醒了非常规的环境的唤起,想起你,说明现状你已不在跟前。于是故事就开始脑洞大开了。
所以要想塑造精彩的人物,就要把人物的深层心理挖掘出来。
第三,造成多个人物之间情感错位。
上一点是针对一个人物要求,但是小说一般有多个形象,要想精彩纷呈,就得让同一情感结构之中的人物心理发生错位。
鲁迅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所展示的小说美学原则,重要的不是人物遭遇,而是人物在他人眼中错位的观感。所以你可以发现,鲁迅很少正面描述故事,他的故事很多都是通过不同的人说出的,同时也就带有不用的人的看法和情感理解。祥林嫂的死,是通过长工的嘴透露的,他说是“穷死的”;鲁四老爷说“可见是个谬种”;我的惴惴不安。三种情感是错位的不统一的,甚至还是矛盾的。所以祥林嫂的死就尤其显得可悲。
我们在看电影看小说的时候都可以发现,相爱不能相守,事业不能顺利,友情不能长存……人与人之间总是没有默契,不能心心相印反倒心心相错,所以才虐心虐情,情节精彩!
所以要想有人爱看情节,就得让人物之间矛盾迭出,情感错位。
无论是判断小说是否精彩,还是想要写好小说,这几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