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倾听,很多人都认为,听没有什么难的,听比说要容易的多,“说”需要学各种话术,“听”却只需要两只耳朵,静静地听就可以了,可是真的这样吗?
下面我请你来测测下面几道题,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1、老婆在单位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回家后想跟老公倾诉,本想发泄一下情绪,老公却开始了说教。
2、儿子放学后向爸爸描述他在幼儿园观察到的趣事,爸爸却一边听一边玩手机打游戏。
3、工作中,下属遇到一个难题,想请他的直属上司帮忙,上司却心不在焉的一边听,一边翻阅资料。
以上论述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错误倾听方式,你有没有中招呢?
有句话是说“倾听即治疗”,好的倾听具有疗愈作用。心理咨询师很多时候单单是倾听,就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情绪困扰。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会倾听,不是打岔,就是忙着回应,在没有了解到对方真实需要下,就快刀斩乱麻,快速的给出建议,导致沟通失败。
那么倾听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方式是什么?如何正确的倾听呢?《能力的答案》这本书将为我们找到答案,帮助我们倾听到对方的心声,从充耳不闻到感同深受。
《能力的答案》作者何平,是一位结构化思维及效能提升专家,有着8年培训经理经验和7个学习社群运营经验,他曾任500强车企培训经理,他也是拆书帮成都蜀汉分舵发起人,首位三级拆书家。
作者认为在黑天鹅时代,一切都在变化的,唯有变化本身永远不变。面对变化本身,我们应该由“学习知识”到学习普遍适用于任何行业、岗位的能力。作者从心态、情绪、目标、思维、沟通和表达六个方面进行建模,并详细介绍了六大方面下的24个通用能力思维模型,帮助读者更好的应对不确定的时代,成为一位高效能人士。
01 倾听的重要性
最近得到CEO脱不花开了一门沟通课,在训练营的第一课中她提到,大家都以为沟通的要诀是掌握话术,其实沟通的要诀在于首先了解对方要什么,对方在表达什么。
沟通前先要“听”。了解对方更多的信息,再去对症下药。这就好像去医院看病,我们要先诊断,然后再开药方,只有了解了症结,才能开出更适合的药方。
有这样一个故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的小女儿病了,那天恰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球赛,他和他的妻子都想去看,医生也去看球赛了,因为小女儿病情严重,妻子拨通了医生的电话,正巧这时候,比赛进入了高峰期,医生忙着看球赛,简单的听了妻子的描述,就匆匆的开了药方。后来,妻子觉得没有把情况讲清楚,让柯维再一次拨通电话。
柯维告诉医生,他们的小女儿只有两个月大。医生大吃一惊,忙改药方。
试想,假设柯维没有再次拨通电话,医生就按自己最熟悉的经验去配药,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
医生可能有很多药方,但是适合这个人的,未必适合另一个人,人与人是不同的,不能同一而论。
医生在开药之前,先要了解病人的状况;销售先了解客户的需求,再去推销适合的产品。产品设计前,先进行市场调研;工程师设计桥梁,一定预估桥身所能承受的压力,老师在教学前,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先“知彼”,充分的了解的想法、需求、担忧,再去表达自己,你的信任度就会增强。
02 四种错误的倾听回应方式
在倾听中,我们很容易犯的沟通回应方式有以下四种:
1、价值判断
对事物判断只有简单的对与错,黑与白,接受或者不接受,没有弹性。比如:孩子拿手机就是不对,但是孩子拿手机只不过是想查一下上课所学的课文的相关资料。再比如,团建时一位员工请假,你判定这名员工不合群,团队协作能力不行。
2、追根究底
用自己的价值观探求别人的隐私。比如,一位员工工作中出了一点问题,他的上级领导就不停的追问。“为什么你会这样做?你这样做到底是想干吗?你为什么不这样做?”
3、好为人师
以自己的经验给别人忠告。比如,一位员工说自己心情不好,她的朋友立刻提出建议,让她出去大吃一顿。也许大吃一顿对她的朋友合适,但是对她本人未必适合。
4、自以为是
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揣测对方的做法或动机。比如,下班后,我看到老公葛优躺,很悠闲的玩手机,我就认为他整天不务正业,但是人家其实是在查拔丝山药怎么做,琢磨着一会儿给我们做美食呢。
03 如何正确倾听
错误的聆听方式,让我们处在一个低水平的聆听水平,导致答非所问,沟通受阻,那么如何正确的聆听呢?
本书作者提到一个方法::3R聚光灯法聆听法
为了了解对方,打开心扉,我们可以运用3R聚光法
为了了解对方、打开心扉,我们可以运用3R聚光灯法。
Receiv(接受):我如何全身心地关注对方。
Respond(反应):我如何与对岸同步,让对方感受到我在仔细聆听?
Repeat(确认):如何确认听到的信息确实是对方想表达的?
具体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步骤:
1、Receive(接收):全身心的关注对方,去了解对方,而不是使用各种技巧。我们应该以理解为目的的倾听,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在这里人们常见的做法是,压根就不听别人说的话,要么就是装模做样假装在听,实际上心神跑到别处去了,或者选择倾听,只听了一半,后面就不听了。很多家长在面对喋喋不休的学龄前小朋友经常是只听一半,后面敷衍似的价值判断,下结论这样做对或者不对。
想要做到认真聆听,其实很不容易,因为当对方说的时候,我们内心总是涌动着很多想法,总想表达,或者被更加吸引人的事物吸引走,怎么办呢?
作者说,你可以记笔记。记下对方的话,当你开始记录时,你的所有注意力在对方上,很难腾出大脑去思考你的想法,从而实现了专注倾听。
2、Respond(回应):与对方同步,在同一个频道上沟通。比如说,当对方语速放缓的时候,你的语速也适当的放缓,当对方做出前倾的姿势,你也做出前倾的姿势,对方潜意识会感受到你对他的认同。
再比如,时不时的用“嗯、哦”语气词来回应对方,让比人感受到你真的在听他讲,而不是敷衍。
3、Repeat(确认):跟对方确认听到的信息确实是对方想表达的。很多时候,对方说的和我们所理解的不是一回事,为了确保我们听到的就是对方所表达的,我们需要增加确认环节,比如在对方说完之后,加上“你想说的是X,对吧?”“你的意思是X,是吗?”等等。
我是一个很有表达欲望的一个人,当别人说话的时候总爱打岔,说两句。但是有一次培训课堂上,我却忍住了没插嘴,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那次,我的角色是记录官,我需要详细记录培训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因为要马不停蹄的记录,我只顾得敲键盘,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停下来思考,反而倾听水平提升。期间,我怕记录有误,还时不时的跟培训师确认:“您想说的是。。。。。。”“我跟您确认一下,您的意思是。。。。。。”,课程结束,培训师对我印象很深,因为我在聚焦回神的听,相比之下,其他人在走神玩手机。
咱们再来看一个场景,某天老板把你叫到办公室里,跟你谈一件事情,你立马拿上笔记本和笔,领导说一句你记一句,还时不时的点头表示认同,最后还反馈:“领导,您刚才说了三点,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试想一下领导会是什么感受。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要记住,那个正在与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他的问题比你及你的问题感兴趣超过百倍。
在下次沟通时,在你表达个人观点的之前,先从听开始。愿别人能够仔细聆听你的心声,你也能够很好的聆听他人的心声。
作业:
请回忆一次不成功的聆听案例,回忆当时你在和你沟通,是什么时候,彼此在交流什么内容?如果是对方没有很好地聆听你,那么你当时是什么感受?如果是你没有很好的聆听对方,那么下次你可以如何优化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