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心灵与身体的辩论,一次直面问题、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的辩论。
文/杰作家@体验生命之乐趣 品味灵魂之伟大
这几天,好像有点讨厌自己,全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第一件,是周四买了一个type-c转HDMI扩展坞,某东上可优惠30元,我下了订单,但没付款就退了出来,再买的时候提示优惠券已用完,待办里也没有,我没再仔细研究,就愤怒的从某宝上用稍高的价格买了。但当天晚上再打开某东查看时,发现有一笔款未付,就是优惠30元的那笔交易,只能取消。
第二件,是今天去书店买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但是先看到了一本书《生命的意义》,作者也是阿德勒。因为有薄膜封装,两本书想也没想就都买了,打开一看内容一样,一查发现《生命的意义》原来就是《自卑与超越》,出版社改名了而已,郁闷极了。
回想起来,这些糗事大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事虽不大,多花了点钱不说,主要是让自己感到很不爽,因为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己对有些事情的满不在乎、敏感性差、容易冲动等问题。而且,这更让我联想起了其他一些不愿想起、提起的事,比如去年坚持的跑步今年基本荒废,说好的早睡早起也没坚持下来,年初制定的完备的规划也没有落地……
我禁不住反思,2018年仅剩30几天了,我今年有什么成长?或者有什么值得纪念、记住、沉淀的事情?越想越自烦,越想越被《少有人走的路》写的说中、印证。我想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不想长大、不愿承担责任、逃避问题、拒绝成熟吧,因为心智成熟实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一生的旅程,所以才会成为“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克服“成长的烦恼”,首先需要我们勇敢的直面问题。有人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人生没有一帆风顺、一团和气,不是敲锣打鼓、随随便便就能成功,遇到烦心事、困难问题难道你还能不活了?这世上,办法总比问题多,其实,每一次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必然过程。
这种直面问题的力量来源对自己和他人的爱,以及勇气。但对我来讲,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因为总体上看,我是一个不那么自律的人,种种表现前面已说。
派克说自律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推迟满足感”,形象化的比喻就是“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工作中,面对各种问题、难题,我经常先捡容易的办,难办的往往暂时性遗忘,到最后关头、时限才冲刺去完成,特别是写工作相关材料,开始想法天马行空、但只是想而已,大多到最后1-2天才写完,质量也难以保证。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开始确实很难受,但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唯有坚持和自律。欣喜的是,今年我至少把网上写作坚持下来了,算是推迟满足感的一种方式吧。
另外一个自律的原则是承担责任。神经官能症患者往往会把各种责任强加给自己,而人格失调症患者往往会把各种责任推给别人,几乎人人都会患有其中的一种。至于我,基本上是一个“人格神经官能症”患者,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我会不自觉的想是否与自己有关,为避免问题发生,哪些事应该做、可以做而没有做,但也仅仅是遗憾,至于怎样解决已经产生的问题,主动性就不那么充足了。
一个人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敢于承担责任,所谓“有为才有位”,有担当才能有进步,也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的实在不够,有点惭愧。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心灵辅导课——《亲密关系》,其中有个环节是让每个人画一栋房子,然后导师看图分析每个人的性格(有本书专门介绍这个)。每个人画得都有所不同,至于我,画中有房子,也有山、河、人、桥、树、烟等,导师说我是一个不那么自信或自卑的人,虽然很想去掩饰,实际上却全部的、无情的暴露在大家面前。我承认里面一定的规则,但我分不清这是意识行为的产物,还是潜意识行为的产物,但或许多少与承担责任有关系吧。
自信是敢于承担责任的动力源。我自感还是一个有自信的人,但我不太主动是事实,所以有时同事会说:我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家伙,心里有料、却不善于表达,聪明、但不主动冲上前去等。我承认,对自己没把握的事情,往往会畏惧、退缩、逃避,不会采取行动。对这个问题我比较迷惑,所以今天买了《自卑与超越》,也是想看看有什么启发,如果真是那样“自卑”而失去自信,那就冲破自卑羁绊,活出个真实、勇敢、自信、有担当的自我来。没想到的是,买书的过程竟然让我不自信了一会!
不过,面对现实的问题,不是所有的责任我都要去承担,有些责任也不是我能够承担得起的。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什么人负责是一个难题,需要根据事实,对自我不断评估、再评估,这只能依靠大量的生活、工作体验逐步提升。我想关键的还是先直面问题、不隐藏真实想法,然后再找解决办法。
这需要我们忠于事实——另一个自律的原则。人都是有个人自我界限的,受文化、环境、制度等影响,对人、物、事的看法经常不同,要抱着包容、开放的态度,通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反省自我,不断修订自己的“人生地图”。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改变本性、超越本性,因为人能反思!
哎,自律真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你既要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又要过好当前生活、让快乐多于痛苦,既要承担责任,又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既要追求事实,也要隐瞒部分真相,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这就是自律的第四条原则: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需要我们有所“放弃”。人生诸阶段都需要放弃某些东西,如童年的依赖感、青春的性吸引力、对子女的权威、身体永远健康等,这在人的心灵层面很痛苦,但又不得不去做,我们需要有巨大的勇气。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说: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在人生道路上,有一种放弃叫新生,只有适当的放弃自我,才能领略到人生的丰富与喜悦。最终,我们必将放弃生命,美学家蒋勋说是“幻灭”之永恒,释迦牟尼说是到了“极乐世界”,耶稣说是到了“天堂”,哲学家康德说是到了“自在的世界”。
有时在想,既然人终究逃不过一次死亡,我们何必去追求高尚的意识、精神世界,只要逃避痛苦、得过且过、及时行乐就好了。只是,生而为人,“人是为了思考才被创造出来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自律的根本动力是爱,爱的对立面是懒惰,所以自律的最大敌人是懒惰。派克说懒惰本质上是一种熵的力量,是人类的一种原罪。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足以代表整个人类,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拥有向往神性的本能,都有达到完美欲望的境界,同时也都有懒惰的原罪。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说明了这点,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解放人的双手双脚,扩展了身体、甚至大脑,但也让人变得懒惰。
想来自己在意识、精神层面并不懒惰,但我的身体却是懒惰的,有种形容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人虽是活在现实中,人生也由点点滴滴组成,但当意识、精神与身体没有分离,反而被身体绑架时,人之所为人的情感、思想价值何在?
圣经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他们并没有与上帝辩论,或者说没有聆听内心的上帝(心灵)。其实,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心灵与身体的辩论,一次直面问题、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的辩论。
当心灵与身体分离,心灵掌控身体、身体丰富心灵时,才能达到自律的最高境界。过了这道坎,就会成为那条“少有人走的路”中的一员;过不了,那就继续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