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
第十三课 葛根
《神农本草经》中品: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生Ill谷。
葛根这味药很好,鲜品葛根,葛根汁,生葛根,古人常用,去大热烦喝、解暑气、益津生液。我曾经在山里采过这味药,上面是葛条,下面是葛根,葛根扎的根很深,刨起来不容易,很粗有手腕那么粗, 根汁饱含酸味,一看就有生津的作用,质白多汁,甘酸甘甜。
如果大家能在野外刨一段葛根煮水,立解烦渴、大渴、生津,《本经》说:立解烦渴、大渴,道理就在于葛根能很快补充津液并升达全身,葛根气散不留,能升津液,起阴气,解太阳项背强,很快能把津液调动起来能生清。干葛根也可以,干葛根煮成水之后酸,酸者溢阴,酸甘化阴,所以葛根药很好,现在不怎么用,不知道什么原因,如果真有大热烦渴,不妨加一些葛根。
葛根不能炮制,有生葛根、干葛根、葛根粉,葛立方、葛根片,大家泡水喝一喝,这味药很好。
葛根也是微酸的,溢阴气,这药解表而不伤阴,不伤汉没汉津液,治口渴,生津。葛根白糖相配煮水喝,粉葛根更好,葛根甘蔗、葛根芦根、葛根天花粉相配,葛根麦冬相配,这样来益阴止渴效果很好。同时葛根能疏达气机,不因为益阴而凝滞。以后要记住这味药。
十一月六日
第十四课 淡豆豉
淡豆豉不应该放在发散风热药中,更应该放在发散风寒药中,因为淡豆豉本身辛温。淡豆豉怎么做?为什么淡豆豉宣散,只有知道淡豆豉为什么宣散,才能推断哪种好,不然又被药店蒙骗了。
淡豆豉咸的不对,药效大打折扣,淡豆豉之所以叫淡豆豉是区别于盐豆豉、成豆豉,盐豆豉平时当食物,淡豆豉去其盐,取其宣散作用,所以跟入肾没有关系。很重要的是豆豉要发,发了晒,你要不发它就没有宣散的作用,凡是发的东西基本都是有宣散的作用,所以我们考察豆豉的好坏,第一就看它发的如何,像发馒头一样,面发了蒸的馒头才好吃,,面不发或发过头了蒸出来的馒头是不好吃的。为什么放盐?主要怕豆豉腐败,一放盐就没有宣发的作用了,只有收敛沉降的作用,所以不能放盐。比如浑身水肿,你熬鲤鱼汤就不能放盐,一放盐就凝涩了,不能行水了,甘淡行水,淡豆豉也是这样,辛甘温才能发散,,一咸凝涩就不行了。附子也是一样,(伤寒论)上附子不加盐,后来的也不知道怎地,让附子入肾都加盐,这不对。行水药不能加盐,补气血药不放盐或少放盐,炖鸡汤 放盐多了就不对了,都往下走了,有人说把肾补住必须放盐这不对,熟地黄补肾气,填肾精,长肌肉 特别好,要加盐就坏了凝涩了,气贵流通不贵凝涩,不是加盐就往肾走,加苦就往心走,这都不对。
这种五行归经是比较机械的,因为药吃了以后,在五藏都打了一圈,不是加盐就机械的往肾中走,加了酸就往肝中走,加了辛就往肺中走,这样的观点就死了,直接从五味理解,咸者凝涩不利生机,使人生机不旺,补气血肯定要畅生机,一加盐就抑制生机了,多食咸味让心气抑,心气是生机旺盛之气,让心气抑了以后,整个生机都有问题,所以气不足给点盐可以,生理盐水补充一下,但是一定要淡,主要还是畅生机这个重要。肾气好不好也是畅生机,没听说六味地黄丸是咸的,仲景地黄丸不是咸的,从来没有拿成药补肾的,到了明清炮制趋向于机械五味论,凡是入肾都加盐是不对的。
淡豆豉一定要淡,仲景枙子豉汤是吐法,跟肾关系不大,不是黑豆就入肾。淡豆豉还是用在宣散中的一味药,它通过它的发性达到微微宣散的作用,黑豆发酵之后整个气发开了,再晒干了储备用,用的时候一煮,宣散的劲入到汤剂中,喝了之后有宣散解表的作用,但力量不大,这味药用的好不伤正,大人老人小孩妇孺皆可用。
现在淡豆豉炮制不是很好,有时候发过了或发的不及时再加盐拌,基本没有疗效,味也不好喝,建议开解表药尽量回避这味药。
十一月八日
第十五课 升麻
《神农本草经》上品:味甘,平。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秧鬼,辟温疾、障邪毒蛊。久服,不夭。一名周麻。生山谷。
升麻最大的特性是形状网状疏散,它的气就是都散开了,很疏畅,没有聚在一起,所以叫升麻。质量很轻不重,你掂量掂量白芷再掂量掂量升麻就知道了,白芷的散劲是靠气味推动,升麻的散劲是靠形体推动,表现药气的特点可以通过形体来推,也可以通过味道来推,但形体和味道来推两者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质轻升达疏散马上把升麻的特点说出来了。升麻微苦,极苦那就有问题了,如果极苦就一定有副作用。这可不好。
升麻劲不大,因为味微苦不辛散,没有白芷劲大,它是形体惯性的推动整个气有疏达升散的作用,而不是主观通过它的味道来推动的,这是关键点,让大家尝药的目的就是通过外在的味道、形体来反推它整个的气机特点。身体的气机郁结了,那么要用疏达升散的药散开,只有对药气有了了解,身体是什么气,你拿相反的气去对他,这个锁就对开了。
升麻气的特点和丝瓜络有相似处,它们后面都要有其他药去推动它们完成整个气的展布,它们本身劲不大。
解表药小结:
桂枝温通,味厚甘中带辛,桂枝尖好,麻黄发汗的劲,只有尝了才知道这个劲是怎么表现出来的,紫苏不建议常用,没有鲜品,干品疗效就很差。
解表药起码几个特点要知道:第一、整个味道形状从书本落实到实践,才能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第二、药的强弱大家通过味道应该能够推出来。总体思路是观其形态尝其味道,知其所主。虽然这话好说,但需要大家在下边实践,哪些药弱,哪些药强,像麻黄、桂枝、羌活、白芷、葛根、柴胡、这些药能当君药。像防风、荆芥、紫苏、薄荷个性不鲜明,气机容易出现大问题,这些药不易做君药,药量又需求大。桑叶、菊花这样的药,药劲小,量大鲜品效果好,淡豆豉的炮制工艺不敢苟同。
第三、药的走向大家通过味道和形状来推,基本知道是散还是粘。白芷和桂枝、麻黄、紫苏、柴胡、葛根一下子就能区分开来了,这是最好的区分办法。因为薄荷有辛凉钻透的感觉,药不热,凉。薄荷糖是从薄荷叶中提炼出来的薄荷素,吃薄荷糖很凉。桑叶、菊花、葛根是靠气推动,不是靠味走,药材有的靠味走,有的靠气走,靠气走的慢,靠味走的快,味下去马上就能走,味者急,气者缓,所以药要互相搭配,味中带气,气中带味,有打仗的,有运粮草的,相互配合,像吃辣椒似的刚舔到舌头,马上就上来了,这个就是味,味者急嘛。
第四、大家知道药材种类很多,各地药材质量很不一样。
十一月十日
第十五课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上品:味酸,温。主 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廋,补不足,强阴,溢男子精。生山谷。
五味子酸、苦、辛,酸味为主,尝起来苦辣的不是好五味子,或者过于干瘪的都不好。五味子要饱满,生五味子要微红。好五味子酸中带有微苦 辣。要选北五味不要选南五味。北五味以色泽殷红味微酸为上。味苦者、皮薄者、皮厚者、为下,质量是有问题的。五味子收,酸以收之,五味子收在上,白芍收在下,五味子、白芍都是酸中正品,乌梅、木瓜都是酸中偏品。五味子的酸敛汗、敛心效果都很好,但它不柔润,不滋腻,滋润的程度差。用党参、五味子治疗心气虚而不收的心悸效果显著。喝下去十分钟心悸的症状就有缓解,但这只限心气虚的,带有肾气虚性的就要用浊药去填,单纯的五味子就不起作用了。
十一月十一日
第十六课 白芍
《神农本草经》中品: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
白芍配当归—等一的绝配,白芍禀酸气之正,比乌梅的酸亚多了,白芍是肝经第一要药,而不是乌梅,白芍的片很中正平和,乌梅抽抽在—起,白芍补肝体,乌梅不补肝体,乌梅只带了表面一个酸味,跟肝根本不相应。不要以为白芍很平常,就忽视这味药,男子治肝硬化首选白芍,肝体一定要健,肝体不健肝用就畅不了。白芍这味药,对男的肝郁啊,女的肝血不足啊,效果很好,微酸微苦,质硬,要是解肝郁用乌梅去解,就差多了,基本是适得其反,都凝住了。
白芍这味药我用的比较多,比较了解,干品质地坚脆,气味比较淡,说明中正平和,可以长期服用。
像类似这样质地坚、硬、脆的药,煎药之前要泡透,我一般泡一宿。
如果是荔枝核就要杂碎,因为水沁不透,五味子不用
十一月十二日
第十七课 乌梅
《神农本草经》中品: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肉。生川谷。
乌梅很酸,乌梅白糖汤不如芍药甘草汤,乌梅治郁滞性的疾病就不好使,不如换成白芍。
治这种津液不足的抽筋儿,作为主药来用。
酸味药有滋津液的作用和收敛的作用,滋了津液之后这里面有一个生发的作用,就像白芍一样,滋进去以后使生发得到了物质的保证,那么在酸中就长出来生机了,这个地方很多人很迷惑,酸收怎么生发了,这正是阴阳相反相成的奥妙所在。辛以润之,不是辛味药润之,而是辛的通达的生机,辛主通达,脉通了,气血流注下来,自然而然的,不是硬通。
所有酸甘化阴的都有一定的解酒性,再加调化的效果更好。酒是燥烈之物,伤阴,解酒就要用酸甘之品来解,甘以缓之,甘气的包容能力很强,能够缓住酒的爆裂摧折,同时酸甘化阴可以很好的缓解酒的火气,葛根是秉阴气而生,它这个阴气不是熟地的浊阴,而是津液的阴,有条件的可以在地里刨一个葛根,它那个鲜汁,生葛根汁兑水,可以感受一下。
仲景说的。酒客不以甘故也,这个甘主要指的甜粘滞,这个要加以区分,你感觉一下就是了,喝酒喝多了,这个中焦湿热的劲儿就起来了,这时不能用熟地,蜂蜜水,饴糖的滋腻去解,这是不行的,芦根可以白茅根可以,白梨水可以,甘蔗水可以,脆中带甜可以,疏朗、疏散中带甜可以,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很多药鲜品比干品要好,比如鲜地黄汁,鲜生姜汁,鲜葛根汁,鲜;逢荷,鲜荆芥,鲜车前草,鲜茵陈。
乌梅丸。典型的一个攻破药,除了人参是甘的,都是大苦,大辛,大酸,就是起到攻破的作用,辛窜,苦破,加了乌梅把这股劲儿收聚了一下,再破出去,这个方子不能养正,只能暂用,不能久用。治什么呢,不是在治蛔虫,而是在治寒厥。寒厥好了,宽缓了,蛔厥也就好了。用丸剂没有用汤剂在于缓缓消磨,这是可以的,它有—个沉寒,—个积聚,用乌梅丸是可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原因都不要用乌梅丸。
十一月十三日
第十八课 天花粉
神农本草经》中品:栝蒌根,昧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一名地楼。生川谷及山阴。
也叫瓜篓根。瓜篓根微苦,这味药和葛根很相似,天花粉微苦,所以天花粉有清热的能力,有散的劲儿,比如上焦有虚热,有客热,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在身体壮实,实证的情况下就可以用天花粉,配什么呢,可以配芩连,半夏,甘草,陈皮。现代人上火很多都是郁火,生了闷气上火,上面的标热你可以用天花粉,葛根,芩连,栀子去清,同时要加半夏,陈皮,竹茹,枳壳去散,同时还要加润药,比如麦冬,白芍,去滋一下,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开出的方子要清而不寒,攻中带补,带调,这样才是开出一个好方子来。
清热与泻火
清热和泻火,火和热是两个概念,像一个炉子生着火这是火,有实实在在的火苗和实体,木柴在那里烧这叫火,火变成热使温度上升,使屋子里温暖叫做热。所以火热是有明显区别的,这非常重要,若不知道什么是热,什么是火,用药就会出问题。
火是火,热是热,热是温度高,火是确实有这个东西,比如肝气起来了,肝火上来了,它是明显有一个郁气,膨胀动荡,向上冲窜,这就是火,有实火,火上来之后漫延开来,使其他气都膨胀活跃开来了,这叫热。
很多实火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火,一个是热,火是根,热是苗,治病的时候要看了,如果火大要去火,火漫廷开来变成热了,要清热,就像柴火烧得差不多了,火苗很小了,清一下热就可以了,都不用去火了,像白虎汤那个证,寒气郁在表和正气相搏,跑到里面化热了,全都弥散开来了,高热了,把人身机能点起来了,这个时候直接白虎汤把他这股热气压下去,清掉。如果还有火有根,比如胃火肝火,包括肺火,就需用泻火、去火的药,就是三黄,为什么三黄能去火?苦能破之,像小炸弹一扔上来它啪啪啪就破掉了,破掉了之后,整个气机运化就带走了,消化吸收带走瓦解了,三黄的主要作用在这里,有实,有具体的气实在那里产生的火用三黄来破,火窜上来之后弥漫开来了。人的病机不是—种形态的,可能有根茎苗很多形态,用药也要选择不同形态的药去对治它,所以古人清热和去火是同时使用的,古人有很多泻实火的方子,实治三黄包括加大青叶、龙胆草,实治的基础上还加竹叶,比如竹叶石膏汤,石膏和竹叶相配,为什么相配,因为还是有层次,俨然就是一个立体化的解决方案。
十一月十四日
第十八课 石膏
《神农本草经》中品: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生山谷。
关于石膏大寒还是微寒,要看站在什么角度来说,石膏首先是石头,质硬,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大,但同时石膏禀清凉之气,并非苦寒、阴浊之气,从这个方面来说它是微。所以石膏这味药可以堪大用,意志坚定,手段稳健,但是又不伤正,有清凉之意,它这味药像结晶的冰一样,矿物质,禀一股坚定地清凉之气,不是坚定地阴寒之气,说它大寒微寒都不对,是坚定地清凉之气。
这味药可以重用,30g,50g都可以,解一般小孩高热,完全化热了,在表邪未解时,解表的同时可以加石膏,麻杏石甘汤,小孩10g、15g、20g都可以,大人20g、30g、40g、50g都可以,不要用煅石膏,直接生石膏砸碎煎就可以了,效果非常好。石膏质重、质坚、清热,它一下去清热的劲很显著,所以《伤寒论》上清热必用石膏,再看千金方上凡是有大热必用石膏不可代替,可以当主将,竹叶也可清热,竹叶当裨将,石膏冲在前线,竹叶紧跟其后,竹叶石膏汤,竹叶有疏散清扫的劲,石膏是一条线,你看它的纹理,它是推着往前走的,竹叶在旁边扫,像扫帚一样,竹叶微苦,它又有小破的劲。张锡纯喜欢用石膏,古代很多医生喜欢用石膏,可见他肯定从石膏之中体会到效果了,大热用石膏,而且石膏有软坚的作用,看一下本草经就知道了,因为它质重所以软坚,三黄也可以。石膏也可以间接地清一些实热,它虽没破力,不苦,但它有股坚强的性,有—个通达的劲,所以石膏这味药很好。
十一月十六日
十九课 知母
《神农本草经》中品: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名蚔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名货母,一名蝗母.生川谷。
知母挖出来里面汁液丰富,微苦,它的汁液很像玉竹、黄精的汁液,所以它有滋润的效果,微苦又可以清热去火,用在清阴分的这种实火。所以石膏知母这两味药相配,古人选取的很恰当,但是它为什么很恰当?就像黄瓜片配鸡蛋一样,里面有不可言说的地方,并不是靠理论可以推出来的,大家这样用就可以了,就像为什么选择大米白面作为人的主食一样,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就可以了,你需要既滋阴又去阴分火的时候用知母,从外形上就可以看出它饱含汁液,同时微苦,不伤正,知母石膏均不伤正,所以古人非常讲究护正。
十一月十九日
二十课 三黄
三黄
黄连,《神农本草经》上品,昧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潞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
黄芩,《神农本草经》中品,昧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潞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黄芩、黄连、黄柏大家接触最多,里面最苦最坚硬的就是黄连,所以黄连这味药清实火首选,泻火汤里都要用黄连,黄连一两,黄芩三两相配,因为黄芩比黄连的苦差远了,同时它质不坚实,还有点疏松的劲儿,可见.黄芩是偏于散的,没劲。黄连不是,黄连大苦很坚硬,但是这个苦很正,尝多了就知道了。黄连苦禀中正之气,从质地上也可以看出来,黄连往下走,上中下三焦都到,黄芩偏于上,因为质疏松轻。
我记得很多年前治口臭,打算试试黄连,因为它燥湿,但是失败了,服黄连汤不解决口臭,因为它的口臭是郁火、郁湿,这个黄连去不掉。有一次我自己也用黄连汤,三黄汤不断喝,效果也不明显,所以现在很多人得的郁火之证,大家慎用三黄,这就是下面要讲的火在于散,在于调,要慎重于清和破。
古人得的一般是实火,一清散就掉了,现在人得的是郁火,郁在那里生的火,肥料沤在那里发热,拿炸弹—炸,炸得一片狼籍,气机还没调开,又郁在那里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口舌生疮,痔疮,口臭,口苦,大家都慎用三黄,不要用三黄泻,很多人一泻拉稀了,回头口臭还是很严重。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经验,包括老师传授,对于脾胃这块郁火,肝胆郁火的治疗,还是非常明显的,思路正确,疗效显著,就是在于散火调气,气机调开了,郁一解火就没了,消失于无形了,正气带着一走全都消散了,不要用三黄。
黄柏我用的不多,临床感受不多,黄柏用于下焦,很苦,只要苦一分破力有一分,可能治一些大肠的实火之症,煎三黄加白头翁之类的、泽泻分利水道的这些药,可能效果很好。由于临床限制,下焦实火的证治的很少,都让西医收了,比如—个实热性尿血的急性肾炎,三黄、滑石、八正散之类的方子应用应该非常好,现在一尿血吓得不得了,马上去医院了,中医都见不到人。
三黄当中质坚最苦的是黄连,清实火首选,泻心汤都用黄连黄芩。
三黄和石膏知母的区别
问题:三黄和石膏知母都是清热的,区别是什么?教科书上说在一起用为什么?
其实清热和泻火是两回事,热和火是两个概念,火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火变热,火使温度上升使屋子温暖这是热。火和热有明显区别,火是火,热是热,热是温度高了,火确实有这种东西。比如肝火上来,明显有郁气膨胀,动荡,往上冲窜,这个就是火,实火;火上来后蔓延开来,使其它的所有的整个气机膨胀起来,活跃起来了,这个叫做热。很多实火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火,一个是热,火是根,热是苗。那么治病就要看火大就去火,火蔓延开来要清热。
象白虎汤证,寒气郁在表,和正气相搏,跑到里而化热,全都敞开了把人身整个机能点开了,活跃起来,弥漫起来,散漫开来,这时直接用白虎汤就可以了,把这种热气压下去。
如果有火有根,如胃火,肺火,肝火等,就要用泻火药了,譬如三黄。
为什么三黄泻火,苦能破之,象小炸弹一样破之,能把火盆破开它有实质的一股火顶上来了,被炸弹能破掉,破掉后通过整个气机的运化,消化吸收将其带走或瓦解了。
有具体的气实在哪里产生的火,用三黄来破,火蹿上来了散漫开来,就要加石膏知母了,人的病机不是—种形态,可能像根茎苗一样有不同的势态,多种形态,用药也要选择不同形态的药去对治它。古人清热泻火同时运用,古人很多泻实火的方子,石膏,知母,三黄,龙胆草,大青叶,第三拨加竹叶;如竹叶石膏汤,这样配有层次,这就是立体化解决方案。关于石膏大寒小寒的问题?
1。石膏是矿物,质硬,气硬,从这方面是大寒。
2。石膏气清凉,并非苦寒阴浊之气,从这方面是小,是微。
石膏可以堪大用,意志坚定,稳健,但又不伤正气,有清凉之意,像冰一样的矿物质,秉—种坚定地清凉之氙,不是坚定的阴寒之气,说它大寒微寒都不对,而是坚定地清冻之气,这味药可重用, 30克50克都可以解一般小儿高热,完全化热,在表邪未解时,解表间时加石膏.如麻杏石 甘汤,小儿10g-15g-20g , 30g-40g-50g都可以,不要用煅石膏,直接用生石膏,打碎就行,效果非常好,质重质坚,清热劲很显著,伤寒论中,干金方中,清热大热必用石膏,有不可替代性?
竹叶也清热,但当裨将,石膏冲在前线.竹叶紧跟在后,竹叶有疏敝清扫的劲,石膏你看它的纹理他推着往前走,竹叶在后面扫,竹叶微苦. 有小破的力量,张锡纯爱用石膏,可见从石膏当中体会到效果,而且石膏它还有软坚的功能,三黄有,石膏也有间接的漓泻实热,石膏这味药非常好。
知母与三黄石膏的区别?
知母鲜药材里面液汁丰富,微苦,汁液很象玉竹黄精汁液,故有滋润效果,微苦又能清热怯火,用在清阴分的实火;石膏知母两味药相配非常恰当,就像黄瓜炒鸡蛋,有不可言论一样里面有很深的,石膏知母都是不伤正的,古人讲究的就是护证。
十二月九日
第三十七课 杜仲
《神农本草经》上品:杜仲,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一名思仙。生山谷。
补阳药中鹿茸、淫羊藿、补骨脂、益智仁都没选,只选了杜仲和菟丝子就是要告诉大家补阳药必须把真气建起来补阳才有用,不然徒耗阳气,淫羊藿、肉苁蓉一上,阳道一兴,真气亏乏,舍本逐末,不建议大家这样用。鹿茸也不太好,参茸大家都要小心,鹿茸虽是血肉有情之品,但它不是从真阳来补阳的,鹿茸劲很大,没怎么好好用过,而且很贵,用错了徒增加病人负担,贵药大家都要小心。
杜仲厚的好,薄的不好,拉丝好的好,杜仲的功效在拉丝上。杜仲是腰中要药,为佐使不能为君臣,不能单独使用,靠中间拉出的丝把断了的气续上,与续断同理,同时靠它的苦味把腰中的瘀滞稍破一下。大家不要迷信杜仲,不能见腰痛就用杜仲,要看腰痛的性质,见证用药不对,见证知机,知机用药,机就是气机。
先天之气能补吗
杜仲作用在腰,在肾外边,比肉苁蓉巴戟天还在外,腰者肾之府也在腰上。杜仲,川断,牛膝这三味药都不补肾,都作用在肾外,别看补肾强腰,但它一点补肾作用没有。用补肾药如枸杞,熟地,山萸肉,白芍把 里面的肾气补起来,同时加杜仲,川断,牛膝加速肾气去达理调整肾外整个气团的状态,从而达到强腰的作用。你看书上杜仲、牛膝、川断一般都是治腰痛腰膝酸软的,但是单独用,就无效果了,腰膝酸软是由于肾不充,拿熟地这药补上肾,用杜仲催一下,腰痛就缓解了,作用在强腰。象建楼房一样,—层二层三层,是分层次走的,就像发表用麻黄解表,如果身体弱的话,先用麻黄解,解不动,后面必须要用党参,黄芪顶着。解完表,喘不解,应该加麻黄,但麻黄只是发,里面寒化不开,还要用干姜,里面要是有沉寒加细辛,要知道各个药的次第。有的人舍本求末,直接用杜仲,按西医理论加杜仲,怎么加也好不了。所以说要发表是麻黄,温的是干姜,再里面是细辛,还有托气的黄芪党参,中焦不调陈皮半夏,太燥了再加麦冬,这就井然有序的组成一个方子。
肝肾同源,比如:种子没荫发是肾,发芽是肝,长起来了开花了是心,结果了是肺,熟了掉到地上又是肾,就这么一个过程。
肝肾同源,厥阴肝经很多和肾的地方盘绕,导致许多类似肾鲍实病,《伤寒论》上讲的厥阴病与少阴病很相似。
先天不能补,任何药都需要先天的气化出来与后天的气化合后产生作用,不可能有药补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