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25岁的时候写下了《情深深雨濛濛》的原著《烟雨濛濛》,那一年同时发生了琼瑶人生的一件大事,她离婚了。那是1964年,在那个时候离婚还并不普遍,但琼瑶还是不顾世俗眼光这么做了。
多年以后,才知道,这场婚姻的结束,来自于琼瑶的精神出轨,当时,她因写作和皇冠社社长平鑫涛结缘,两个人产生了思想和爱的共鸣,一发不可收拾。琼瑶这个一生以爱情为滋养的女子,终究还是抛开世俗的眼光,遵从内心的呼唤选择了离婚。
然而,已有妻室的平鑫涛当时有个一岁的女儿,因为女儿年幼,他对琼瑶解释道,他希望等到女儿15岁时候再考虑和现任妻子离婚,免得让女儿受到伤害。那时候的琼瑶,一个25岁的女人,面对漫长的等待,面对一个如此重感情重责任的平鑫涛,面对那漫漫的时间,一切的不确定也没能熄灭内心爱的火焰,对平鑫涛浓烈的爱终究还是让她将等待进行到底。
于是,琼瑶笔下《情深深雨濛濛》里有了那个一生等待,爱的刚烈的依萍,有那个痴情守候,善解人意的如萍。也有了陆振华徘徊在两个家庭时候的无奈,书桓徘徊在依萍和如萍之间的无奈,尔豪徘徊在方瑜的爱和可云的愧疚间的无奈。那些女孩都像极了琼瑶自己,就连整个故事也像极了自己和平鑫涛。
现如今,15年之约,平鑫涛早就已经兑现,两人的爱也迎来美满的结局。但这样的爱终究牵扯出更多的恩怨情仇,
平鑫滔的儿女开始在公共场合指责琼瑶给他们的母亲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琼瑶一再解释两人的结合,是一场精神的结合,是一场完美的结合,是因为真爱在一起。在那个时期,平鑫涛因为自己的书报社销量提升,而自己也因了平鑫涛写作的技艺上逐渐增长。但显然这样的回应对于那些看尽母亲的悲伤的孩子来说,抚慰是苍白而无力。
这个情形不禁让我想起了书桓劝告依萍她爸妈和雪姨之间的恩怨已经是上一代人的事情,我们这些做后辈没办法去指责什么。可依萍还是倔强的回应,她是我妈,她绝不允许任何人欺负她。
我没看过原著的结局,但据说比起剧版的完美大结局,原著可谓太过惨烈,原著的结局里梦萍死于那场手术,如萍吞枪自杀,书桓远走他乡,依萍一生都在等待,方瑜出家了,可云依旧疯着。而那个最为干净阳光的大男孩杜飞是不存在的。想到这个结局不禁感觉到心疼,所有的深情都在烟雨中变得一片朦胧。
我有时候会想,在25岁的琼瑶心里是不是早就明白,那些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爱终究也会以爱之名爱诛彼身。因为这种不道德却真挚的爱终究要因了一个又一个的痛苦开始一场又一场破灭,尽管书中人都爱而不得,但爱却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心中真实存在着,至死不渝。
这样的结局固然残忍,却是平凡而真实的,网上有人因为这场“小三风波”说琼瑶当年写的《烟雨濛濛》三观不正,我却觉得这像极了25岁琼瑶的所思所想。能喜欢一个有情有义的平鑫涛,琼瑶又岂能是个无情无义的女人。
琼瑶的心里也许早已时刻徘徊在幻灭的边缘,她笔下的那些主人公心中最终都无法熄灭内心爱的火焰,但现实却无法让他们和爱人在一起,为了爱他们最终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这样的结局更为合理和真实,一切都是大家因为爱咎由自取罢了。正如她自己。
从《情深深雨濛濛》看琼瑶走过的人生,她的爱浓烈到让人窒息,义无反顾到到过于悲情,她将自己融入在她的文字里,就像她笔下写不尽的恩怨情仇,她的生活也如主人公一般有着剪不断的恩怨情仇,只是小说总有结局,而人生的痛苦却不知道何时才能谢幕,也许这一切只有等到生命的尽头才会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