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带女儿在小区玩,过了八点,看见一些学生陆陆续续从培训机构里出来,此时马路上挤满了来接他们的车。
每年的暑假,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休闲时光,但是有些家长坚信所谓的“弯道超车”,给孩子在暑假里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培训班,孩子们早出晚归。到了晚上,孩子想玩玩游戏放松一下,但都被家长拒绝,理由是害怕孩子“玩物丧志”……
暂不论游戏是否真是学习的关天敌,就说孩子的暑假应该谁说了算?父母是不是也应该给孩子一点自我选择的空间呢?我查了一下空间这个词的概念,“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客观存在形式,空间有大小和距离之分。
孩子与父母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可以让孩子按照天性有规律的成长。如果父母在空间上,不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什么事情都给孩子做主,孩子没有自己决策的机会,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压抑。
孩子的生活需要自己的空间,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笔者所在的县城,一位初中生因为一次成绩不好,被父母严厉批评,最后选择从屋子的顶楼跳下。事后警察调查发现,孩子的父母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竟在家里装了很多个监控,让孩子毫无隐私可言。警察调取监控发现,孩子在跳楼之前在家里一直走来走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极端的方式。警察在询问孩子父母装监控的原因,父母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好好学习,但是用监控真的可以代替父母的陪伴吗?
不可否认,每个做家长的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但不一定每一位家长都学会了怎么做父母。由于过去唯分数论的评价指标,让无数的家长都专注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有少数家长甚至把成绩好坏来评定孩子优秀与否,于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经常会因为考试成绩而产生矛盾。
《孩子是个哲学家》一书中,作者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我期望我的孩子有某种表现,我就紧张和焦虑,不能以他们原本的样子去看待他们。但是当我放下自己的期望,我便与我的孩子接触得更深,我们都更开心了。” 是啊,作为父母都应该明白,大多数的孩子将来都无可避免的成为一个普通人,想到这一点,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毫无疑问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到底该如何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学习好的学生只是在数理、语言智能方面更加突出一些。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也因多元而精彩。
父母和孩子相处,应该保持适当的分离。这个所谓的分离,不仅仅只空间上的分离,还包括了各自职责上。学习是孩子的事情,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时刻去“盯”孩子,不是恨不得把孩子的时间排的满满的,父母唯一的职责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一言一行上做孩子的榜样,哪怕学习上没有具体目标的孩子,孩子大脑中镜像神经元也会激发学习潜能,把父母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
这个暑假,家长扮演好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度过这个暑假,将做决策的机会交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