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的崛起

  温乎曰:   

祝即将高考的读者金榜题名。

1

中国是一个家族社会,这一点我们都无须讳言。

在由家族组成的社会里,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必然需要借助家族的力量。家族力量强起点就高,家族力量弱成就也有天花板。

那种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5到10年前已经不存在了。

很多人还想着重新“打土豪分田地”,但是说实话,很可能未来几百年内都不会重新洗牌。

在如今这个时代能做的,要么借助家族的力量更上一层楼,要么从头做起带出一个家族。

那么一个家族是如何崛起的呢?

我们不妨以曾国藩家族来拆解一下。

2

一个家族想要崛起,首先要生在一个好地方,或者搬到一个好地方。

我说的“好地方”,不是特指“北上广”这种大城市,而是人文环境都比较好的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每个地方都有特殊的属性,这是多年历史积淀形成的,完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比如古代的榆林、大同、辽东都是武德充沛的地方,毕竟靠近蒙古草原嘛,人生不经历几次战争是不完美的,所以这些地方是优质军人的沃土。

如果你喜欢读书,或者想靠读书科举起家,那么在这些地方基本没戏,很可能连“县级优秀教师”都遇不到。

长江以南是富裕、安逸、太平的环境,反而是千百年来出读书人的地方。

再往细说。

每个省、市、县的某些地方,虽然不能和大城市比,但相对来说有本地最优质的资源,那么这些就是所谓的好地方。

比如明清时代的山西没存在感吧,照样有“祁太平”等晋商发源地,宋霭龄跟着孔祥熙回山西,被晋商土气的富裕震惊了。

江苏号称千年读书地,但现在某县照样盛产车匪路霸,具体哪个县就不多说了,得罪人。

所以你看名人传记或族谱的时候,总能发现一个固定套路:XX公在XX时候迁来此地。

他们和孟母三迁一样,都是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选择资源最优质的好地方。

曾国藩家族的始祖是曾孟学,清朝初年“卜居定业”,才在湘乡县定居下来,传到曾国藩是第9代。

算算时间,已经200年过去了。

曾孟学“卜居定业”,其实就是在找适宜居住发展的好地方,而在农业时代,山清水秀没有频繁的洪涝灾害,可不是安居乐业么。

说到这里就有第二个关键问题:家族传承。

这点真的很重要。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最近几十年崛起很多富豪,但是当他们发家致富以后,想把家里的亲戚带出来一起做,却发现都是猪队友。不是合伙掏空公司,就是仗着老板是亲戚而为非作歹。

到头来,这些富豪还是只能单打独斗。

这些事情不是我编造的,都是新闻里报道过的案子。

于是,在未来家族的历史上,他们不是带着家族发扬光大的人,而是家族的创始人。

这就属于没有家族传承。

如果一个家族每代都有做官、读书、经商的人,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是优质的,毕竟掌握着优质资源,用资源砸也能砸出一身本事来。

最近几年很流行一句话:寒门再难出贵子。

其实真相很残酷,寒门自古以来都难出贵子,因为既然是寒门必然缺少资源传承,没有传承哪来的贵子?

我们在史书上读到的寒门,其实是古代的中产阶级,像我们这种平头老百姓都称不上寒门,压根连门都没有。

前几十年是因为革命扫荡一切,把大家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才造成“寒门出贵子”的现象,这本来就是特殊时代的特殊现象,基本不具备参考价值。

当中国社会回到正常轨道之后,寒门难出贵子,便会成为常态。

所以一个家族有了数代人的积累,有了各种资源传承,抓住机遇出贵子是大概率事件,而没有积累和资源传承,出贵子是碰运气的偶然事件。

比如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的时候,把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等兄弟带出来,个个都精明干练,工作能力强的一塌糊涂。

正是至少三代人的耕读传家,才能培养出这些优秀子弟,碰到机会就可以抓住,成就晚清第一家族。

再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

洪秀全攻入南京之后,把好几个家族成员封王,也想过让他们独当一面,结果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典型的猪队友。

这个时候,太平天国和清朝还没有分出胜负,如果想培养是有机会的,但洪秀全发达之后,其他人却带不动。

所以说......生在好地方只是起点,每代人努力奋斗是过程,任何地方出差错都要重头再来。

你说一个家族想崛起,难不难?

3

家族经过几代人的原始积累,就有机会更进一步,提升一点社会阶层和个人地位了。

从事什么职业,才能提升家族社会阶层呢?

从政和学术。

我们的教科书上有很多历史名人,有孔子、老子、秦始皇、霍去病、戚继光、张居正、曾国藩等等。

大家仔细看一下,凡是被写入教科书的名人,基本都是官员或学者,从来没有一个商人因为赚的钱多,而被正儿八经的写入教科书。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政治和学术是公共职业,不是任何人可以私有化的。

不论权力多大地位多高,官员终究有退休的一天,到那个时候,权力和地位就要交给接班人,基本不会有直接子承父业的事情。谁要是敢说,我的职位留给儿子啦,恐怕要被社会舆论喷死。

哪怕皇帝可以世袭,也从来没有任何朝代万年不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而参与政治的人,又时刻被一条道德标准束缚: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是新中国提出来的,但曾经的每个王朝都不敢说:本朝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哪个皇帝和官员敢说这样的话,他的地位合法性马上就没了。

由于政治是公共职业,官员做几件好事便要被称颂好久,这种荣誉感不是商人赚钱能买到的,而官员又是掌握生杀大权的人物,从而让人感到畏惧。

荣誉感 畏惧感,便是从政的优越性。

学术更是扩宽人类认知边界的职业,但凡能在学术上有一点点成就,必然能在史书上留下浓重一笔。

比如司马迁被汉武帝割掉男根,擦掉眼泪写出《史记》。日后山河破碎朝代更替,但后世的王侯将相依然把《史记》奉为圭臬,提起太史公都要顶礼膜拜。

司马迁用学术在每个人的心头开疆拓土,建起一个永不破灭的国。

还有蔡伦改进造纸术、沈括编撰《梦溪笔谈》、王阳明发展心学......都是用学术书写历史。

这就是学术的公共属性。

如果说官职不可以世袭,那么学术更不能世袭,因为在所有的职业里,学术更讲究个人能力和天赋。

同样一门知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所有的世俗关系都不能代替。

学者能留给子弟的,只有名声。

而且一旦学者有学术突破,他面临的将是造福全人类,这才是无上光荣的大事业。

国家和社会,怎么可能不尊重学者?

学者的社会地位,怎么可能不高?

哪怕是现在的商业社会,听说谁家孩子考上博士了,马上就要高看一眼。

如果这个博士将来从事的也是学术工作,那么将来给孩子的资源传承,是不是不一样了?

这样两代人下来,一个书香门第就出来了,家族原始积累就算完成了。

所以曾国藩等士大夫家族,都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政治和学术两开花,就算家族由于政治斗争而暂时没落,凭借优秀的学术功底,迟早有翻身的一天。

而商人恰恰是私人职业,基本没什么公共性。

现在的很多人喜欢用“财主修桥补路”说事,但我们要知道,商人修桥补路没有强迫性,他愿意自然是好事,不愿意的话谁都不能强迫。

公共和私人的分界线,在于是不是强迫为人民服务的。

政治和学术的天然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商业的天然使命是赚钱,这才是公共和私人的区别。

既然商业是私人职业,一切动机都是为了自己,那么社会地位不如官员和学者,又有什么不正常?

人民群众喷资本家,又有什么不正常?

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不论静下心来做学问,还是不受诱惑为人民服务,都要有经济基础做保证,所以在一个家族崛起的路上,一代人做商人努力赚钱,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以说商业是家族崛起的前提,政治和学术才是根本。

你看最近十几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里面,工农家庭越来越少,官员、学者、商人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考中公务员并且发展好的,其实背后的家世都不错。

这就是由商业起家,然后转型学术和政治的历史进程。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能看到很多持续发展的家族,甚至出现一些名门也说不定。

4

如果一个家族已经走过原始积累阶段,并且在商业、政治和学术上有所发展,那么下一步该如何保持地位,甚至更上一层楼?

联姻呗。

不管中国也好美国也罢,婚姻永远是家族最稳固的关系,将来再生一个身怀两家血脉的孩子,那么这两家的关系就算永远绑定在一起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血脉才是最坚固的利益堡垒。

穷小子难娶白富美,普通女孩难嫁高富帅,就在于本身的价值不高,不能和对方提供等价交换。

白富美或者高富帅的家族,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凭什么白白送给穷小子和普通女孩呢?

所以曾国藩的子孙后代,联姻的都是绍兴俞氏、义宁陈氏等名门望族,绍兴俞氏就是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家族,义宁陈氏就是陈寅恪家族。

这才是顶级家族的门当户对。

再细化一点,每个省市县都是无数门当户对的家族,他们之间才是互相联姻的对象,一级压一级,一层套一层,这些互相联姻的家族,组成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网。

这些关系网也叫做背景。

随着草莽龙蛇的时代过去,只有进入这些关系网,才能有用武之地。如果进不了关系网,任你文韬武略,也只有独自垂泪的命运。

当然,有人是可以找到捷径的。

宋朝科举发展起来以后,就有“榜下捉婿”的传统,你只要读书好考中进士,长得也不是太磕碜,就有大家族的管家把你拖回家里去,劈头盖脸就问:

“相公前途无量,我家小姐待字闺中,敢问相公有意否?”

要是进士说:“好。”

那么当天晚上就能拜堂入洞房,简直是人在榜下站,妻从天上来。短短一天时间,前程和老婆都有了。

现代社会没有科举了,但是有大学。

不管多么牛逼的家族,孩子总要读大学吧,而且是读顶尖的好大学。

大学的4年时间,基本是平民精英、世家子弟产生交集的唯一窗口期。于是很多特别优秀的平民精英,在大学期间遇到同样优秀的世家子弟,两个人互相欣赏,毕业后结婚生子。

这个平民精英就算进入关系网了,从此打下毕生事业的基础。

看起来是癞蛤蟆吃到天鹅肉,对吧,但前提就是,这个平民精英真的特别优秀。

长得特别好看、知识特别丰富、能力特别强、情商特别高......这些都是优秀的能力,足以吸引对此感兴趣的异性。

《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说:“改变我命运的不是知识,而是权力。”

他错了。

如果没有知识,祁同伟根本没有机会认识高育良,更没有机会得到省级领导女儿梁璐的欣赏,他的惊天一跪又从何谈起?

表面上看知识没什么卵用,但知识可以把你送到改变命运的平台,这种改变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

归根到底,命运终究是知识改变的。

这里就要举一个例子。

教员。

我们的固定印象里,教员是龙傲天的现实版,刚出场就是满级号,在新手村就得到顶级装备,然后建功立业一生顺遂。

其实哪有这么简单。

教员家族是明朝洪武年间搬到湘潭韶山的,漫长的500年过去,家族也没什么起色,以种地和做工为生。

教员的爷爷是老实人,由于家境窘迫,还把祖传的土地卖出去一部分。

直到教员的父亲到湘军当兵,才算是增长了阅历见识,回到老家碾压没见过世面的睁眼瞎。

嗯,湘军能赚钱是公开的秘密。

他用当兵赚的钱买了22亩土地,然后又做稻谷和猪牛生意,把家业攒到3000块,而且他还发行了流通十里八乡的纸币。

正是有父亲的原始资本积累,教员才能到长沙读书,看准一个学校就交钱报名,报完名就不去了,紧接着又报了几个学校。

他求学花掉的报名费,加起来够普通人家生活多久?

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虽然教员小时候和父亲关系不好,但没有父亲赚的钱,他就没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更没有机会到湖南一师见到杨昌济。

而见到杨昌济,才改变了他的命运。

杨昌济的祖上两代是太学生,典型的书香门第,和向氏家族世代联姻,属于板仓的小型望族。这里要划重点。

杨昌济长大后到英国和日本留学,追随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和章士钊交朋友,回国到湖南一师任教,随后到北京大学做教授。

当时,杨昌济是中国文化圈的名人,甚至是湖南文化圈的核心人物之一。

教员正是在湖南一师特别优秀,才得到杨昌济的赏识,并且得到杨开慧的芳心,从此由土财主的儿子,一跃得到湖南名人圈的门票。

他后来组织的各种学会、罢工、走访等活动,和杨昌济留下的人脉、声望没关系吗?

而这些活动正是后来那些事的基础,所以教员的崛起之路,要追溯到曾国藩的湘军,然后是平民精英的知识改变命运,最后才是在更高的平台上施展才华。

教员走过的路,不正是地域、传承、商业、知识、联姻的一条龙么。

哪有什么龙傲天。

其实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5

我们之前说的,属于家族崛起的普遍通道。

一般来说,按照这种路子走,做到中产阶级差不多了,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需要特殊机缘。

所谓特殊机缘,只能是时代变化。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的最大成就,大概率是二品京官,在满人横行的清朝,曾国藩是否做到总督都不一定,更不用说封侯。

左宗棠基本就是个乡间士绅。

可太平天国起义,暴露出八旗和绿营的无能,这才有清朝重用汉人地主的策略,曾国藩的湘军才有机会成立。

左宗棠、彭玉麟、李鸿章等人,无不是抓住太平天国的风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再往后说。

如果没有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教员的一腔文韬武略,又到何处施展?

香港富豪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屁嘞,要是没有香港的特殊地位,香港电影和房地产浪潮根本无从谈起,李嘉诚们到哪里赚钱去?

这些就是特殊机缘。

每次时代变化,都要淘汰一批旧势力,但总有一批不甘人下的牛人,抓住机缘成就一番事业。

而是否能够抓住机缘,完全要看过去几代人的积累程度。

有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句话没错,谁都管不了儿孙的事情,他们的福祸都是咎由自取,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你不尽到自己的责任,就是把责任推到下一代,你一辈子没有完成的事情,孩子们就要重复你走过的路。

这个世界是接力赛,从来不是百米冲刺。

要是每代人都想着“儿孙自有儿孙福”,那么下一个时代变化到来,你的儿孙们还是抓不住机缘,还说什么改变命运呢。

抓住机缘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能不能抓住又是另一回事。

有些人赶上时代变化,莫名其妙就成功了,回过头来再看还是一脸懵逼,不禁感慨:都是运气啊。

对,都是运气。

但好运气不会降临在每个人身上。

6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都绝望了,家族崛起这么艰难,普通人难道没机会了?

那倒也不是。

任何时代阶层都不是绝对固定的,个人和家族也是流动的,没有家族能永远站在舞台中心。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实在是有道理的。

官员退休人走茶凉、学者去世后继无人、商人经历波折更是家常便饭,这些都可能是一个家族衰落的起点。

毕竟......能把家族发扬光大的都是牛人,子孙后代很难有他们的能力和机缘,想保持住家族地位是很难的,所以牛人的子孙后代,每代人都要比上一代降一级。

接替他们的,就是逐渐崛起的新家族。

最近几年网上有句话:“人家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对于这句话怎么看,文章看到这里,恐怕你也有答案了。

从道德层面来说,这句话是反人类的,它触及到国人最大的希望:知识改变命运。

从现实层面来说,这句话是成立的。

很多人觉得不公平,其实大可不必。

我们之前看到的火箭蹿升太多,于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阈值,以为火箭蹿升是常态,现在走到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很多人还没有完全转过弯来。

慢慢的大家就会知道,上一代人走完三代人的路是非常态,按部就班用三代人走完之前一代人的路,才是常态。

游戏规则变了。

人永远不能改变社会,只能适应社会,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什么时代做什么事情。

因为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这是事实,我们无须讳言。

我们能做的,只有在相对公平里得到公平。

如果你非要说现在就没希望了,那当我什么都没说。

不过话说回来,家族是把双刃剑。

历朝历代想彻底抹平的,就是各种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每个平民精英的最大理想,却是用自己的努力成就一个辉煌的家族。

人人痛恨的黄四郎是家族势力,个人发达之后又必然会带起家族势力。

文章结尾,我不做任何主观评价,对于家族这件事情怎么看,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最后,祝即将高考和家里有考生的读者,金榜题名,前程无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