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地区出嫁的闺女回娘家拜年一般是正月初三,立春或者延春这两天除外(不知道为什么老祖宗要定出这两个日子来故弄玄虚,总之这两天是万万不能回娘家的)。
说说我自己吧。结婚23年来,无论下雪还是下雨,刮风还是起雾,正月初三这天早晨我都是早早的起床,催着董师“快点快点”,催着孩子“快点快点”,早饭都不吃,快马加鞭往回赶。不用担心饿肚子,妈妈的十人大铁锅里面早就备好了过年的饺子,鱼花和枣饽饽,和炸鱼呀炖肉呀的,只等我带着我的婚姻“战利品们”唱着朱明瑛的“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回娘家。一路上只见行人浩浩荡荡绵延数里车水马龙,大多数出嫁的闺女的心情和我相似吧,回娘家!我要回娘家!啦啦啦!
哥哥嫂嫂会在第一时间高高兴兴到巷口迎接我们,小侄子也会和他的表弟拥抱在一起,与其说像迎接远征胜利回朝的将领,不如说是喜迎贵妃省亲,那隆重劲儿!在这里要谢谢我哥哥嫂嫂。为了我们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她们就只能正月初四去娘家拜年。年年如此。
今年是彻底不能班师朝贺了,我和妈妈通了电话。说起肺炎形势严峻,老太太一个劲说:别回家了,别出门,勤通风,多洗手……末了,又一个劲追问:你家里有菜吗?有肉吗?能撑多久?回来拉几棵大白菜吧……瞧瞧!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还担心47岁的闺女没饭吃!大过年的,能不存点吃的喝的吗?当妈的,是不是都这样杞人忧天?
养女随娘,养葫芦爬墙。有时候自我反省一下,我和我妈的絮叨脾气越来越像了。不知道为什么,我怎么会变成我一直想叛逆的人(此时歌声响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儿子常气急败坏的说:妈,你能不能别管?妈,你别说了,都N遍了!家有囧妈,多少次都是尬聊到不欢而散,然后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周而复始。
深夜,戴着耳机看《囧妈》,捂着嘴笑,也有泪目的瞬间。期间狗血的情节,如扒火车的危险,逃离狗熊母子的凶险,以及最后的被从天而降的大订单砸晕,都是难以摆脱的俗套,商业影片贺岁档,皆大欢喜也是难免嘛。笑过了,闭眼想想,这样同款的囧妈,我有,我更是。
剧中的妈妈算我妈的同龄人,她们都视儿女如生命,她们通过各种渠道积累各种靠谱不靠谱的养生知识长寿秘方,然后想全部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全部照做。比如,剧中妈妈看到儿子喝酒后的那一番歇斯底里,真的好像似曾相识,因为我妈妈不止一次的咆哮过我哥哥,那说话内容,那哀伤的口气,那愤怒的眼神,无一不是淘宝同款。是的,我家,哥哥喝酒抽烟总挨批,连带着我也因为纵容包庇不帮腔而被妈妈统一收拾。我说:哥都这么大了,说了这么多年都没用,又何必这样大动干戈?自找没趣。然后我又挨妈妈一顿猛削,余音绕梁,如仙乐飘飘,如冬雷震震。
人际关系,总要注意语言和措辞,甚至需要刻意去经营,母子关系则不会。哪怕你对自己的妈妈说再伤她心的话,她也会原谅你,你深夜摔门而去,她会穿着睡衣和拖鞋在大街小巷寻找你,然后和你一起回家,不问你敢不敢,而问你冷不冷。是的,她知道你就在离家不远的角落里和她躲猫猫,她知道你一定会回家,因为你离开的时候顺手牵羊了鞋柜上的钥匙。但她还是会寻找你,手脚冰凉又心急如焚。人总在伤害爱你的人,所谓相爱相杀,就是这个样子的吧。因为知道妈妈的爱不会变,所以有恃无恐。
莫非母子关系也是一对矛盾?你是否在自己妈妈面前有时候小心翼翼,有时候又颐指气使?有时候谨小慎微的看着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又对他不可一世?当妈妈的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吸奶嘴的宝宝,总想管他多一些,殊不知,孩童从三岁就想挣脱,挣脱妈妈的手独自去探索。这一生,一个追一个逃,不似猫鼠,胜似猫鼠,哪怕天涯海角。
电影《囧妈》给我提了个醒,从现在开始,学会得体的退出,让出超过十米的距离,放手。孩子的世界,不懂何必强求呢,有些话,说再多遍,都不如他去实践一遍记忆深刻,哪怕头破血流,也是孩子的选择,他们乐此不疲,当妈的只要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不给孩子添乱就好。
任何需要刻意经营的关系最后都会觉得累,用力过度的爱还不如云淡风轻顺其自然。让你的孩子在你面前卸掉盔甲开心的聊聊天,而不是随时像个要炸毛的刺猬,须记你的身边是他的温馨港湾,等到朝霞映红海面,孩子又将整装待发,所有来自妈妈的絮叨与埋怨,就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人说多年父子成兄弟,那就愿所有的母子都如姊妹吧,在彼此的眼里,充满我家小妹(弟)初长成的自豪,不囧,不尬,大方,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