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自己身上,究竟受到原生家庭的哪些影响呢?
一、原生家庭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
提到原生家庭,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是指我们从小成长的那个家庭,有我们自己、爸爸妈妈,有些人还有兄弟姐妹。它是我们的第一个家,也是我们一生的家。可是在这个家庭中,不仅有温暖有关爱,还常常有伤害。就好像心里面隐藏着一根根软的刺,让我们有苦说不出,又爱又恨。
比如说,有些人老是被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听到很多打击的话,于是越来越没有自信,有些人曾经明明没有犯错却被狠狠地惩罚,所以长大后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常常带着攻击性;有些人因为父母太忙经常被忽视,或者父母关系不好成天吵架,变得很缺安全感……这些都让我们很受
伤,却又常常觉得很无奈。
那是不是我们长大了,这些伤就好了呢?并不是!你会发现,那些过去的腐迹一直留在我们心里,如果不去清理我们对父母的抱怨,那就会转而变得对自己不满、嫌弃。
你有觉察到你现在的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其实是来自原生家庭吗?其实,它的影响太多太多了。
1.行为习惯
首先,它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习惯。
其实我们很多做事的方式,都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你有这样的经验吗?微信里的讯息舍不得删除,还收藏了很多链接,总是想着万一会用到,手机内存不足结果导致手机卡壳啦!或者是喜欢围积日常用品,心里总是有个声音在提醒你,万一不够怎么办?或者你很喜欢买东西,不管买来的东西实用不实用,就是很享受这种购物的喜悦。
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围积,有可能是小时候缺乏安全感引起的?可能小时候家里穷,或者父母总是表现出缺东西,又或者是你想要什么他们不给你买,导致你的心有个题乏感,要不断去填补。
当然,行为习惯还有很多,抽烟、喝酒、换手机、整理东西等等……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小朋友上课经常抖腿,老师多次提醒他,还是改不了,老师就这孩子爸爸叫到学校来。孩子爸爸一边跟老师聊天,很苦恼地说:“对啊,这孩子不知道从哪儿学的坏毛病”,一边不停地抖腿。老师一下子就找到了孩子抖腿的原因。
你可以留意一下,你自己有哪些行为,是深深受到父母的影响的?你喜欢吗?
2.性格
其次,原生家庭还会塑造我们的性格。我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我不喜欢我的性格。例如:犹豫不决,很难做决定,常常左右为难,瞻前顾后。或者害羞内向,不自信,以致错失很多机会。或是没耐心,容易冲动,导致经常出口伤人然后又很后悔,甚至影响到事业上没有成就等等。
我的邻居两夫妻脾气暴躁,常常吵架。假日期间女儿回来了,一家三口吵得更厉害,常常听到女儿甩门的声音。你可以思考一下,你的那些性格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而让你觉得困扰。
3.和伴侣的相处模式
原生家庭也会影响我们现在和伴侣的关系。我想这一点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我们常常会对伴侣有很多期待,当伴侣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就会很失望。明明想对他好一点,但是有时候会忍不住发脾气,甚至恶言相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还遇到有些学员,为了逃离原生家庭,勿促选择了一个对象结婚,结果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游涡,为了孩子维持婚姻,但是很难熬,要离婚又困难重重,进退两难。
我这里有一个案例,有一位太太跟我抱怨,她先生常常跟她冷战,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板看脸,可以持续一周两周。这种冷暴力,让家人都很难受。过年期间回去农村,才发现原来家公与先生一个样。
你可以想一下,你和伴侣的相处,有哪些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你想要改善的?
4.人际交往模式
不光是亲密关系,我们处理其他关系的方式,也想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比如说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去指贵,不给是求学时代或是工作场合,很难交到知心朋友。或是太考虑别人,是个人入口中的好人,或是和别人交流时,容易紧张,常常说不清楚自己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
我有个学员小郭对我说,自己的心上了一把锁。从小家里管得严,每天下班都是直接回家,不敢和同事去别的地方,连去说馆吃个饭也不敢,没有朋友特别孤单。
你可以反思一下,在人际交往中,是不是遇到了类似的状况?
二.觉察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蔡觉是改变的开始”,察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它可以经过练习,而变得容易。听了前面的内容,我想你现在也特别想知道:我该怎么去察觉自己呢?
在讲察觉的方法之前,先讲个案例,帮助你理解这个案觉的过程。我有个学员小雷,有一次公司领导找小雷谈话,小雷很紧张,心里想着:“完了!完了!一定是业务上做错什么!这下闯祸了,会不会被具骂一顿?会不会被革职呀!”这样的猜测占据了他整个脑袋,小雷一直拖拉看不想去见领导,直到不得已才硬着头皮,到领导办公室。结果不是想象中的被贵骂,不过是沟通业务上一个项目的调整。
回到办公室,小雷开始思考,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我是怎么了?读书的时候怕老师,不敢跟老师太靠近,工作了又怕不符合领导的要求,总是担心自己做错事。
这时,小雷想到了父亲。小雷就是在父亲的打骂中长大的,做错事一定是一顿打骂,很多时候总是莫名其妙挨打。有时候父亲下班回到家,会因为小雷没把外套放好这类小事而大发雷露,这让小雷神经总是细得很紧,随时小心翼翼。在被打的时候,肌肉总是细得紧紧的,自己从来没有放松过。他意识到,在老师领导面前那种害怕紧张的感觉,跟小时候在父亲面前得一样的,他把这种害怕投射到了所有的权威人物身上,不知不觉之中就不敢和老师和领导东近。同时他每个假期也都纠结着,要不要回去探望父亲。
正是因为心里面那根绵软的刺在刺着他,让他无法处理和所有权威人物的关系。
这是小雷的察觉过程。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哪么就不会强求自己不能害怕领导,而是会重新处理和父亲的关系,同时释放肌肉里的紧细,这样在领导面前自然就会更加从容了。
三.察觉的方法
那么,我们该怎么结习赛觉呢?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养成反思的习惯,遇到事情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
第一步:找到生活中让自己难受的状况。《可以是行为,可以是性格造成的,或是与人互动关系模式)。尤其是不断重复出现的状态。
第二步:将这难受的状况命名。《可以是情绪、感受……》
第三步:找到类似感觉的童年经验。
第四步:告诉自己,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拥有很多能力来应对类似状况了。
再举一个例子,说明这四个步骤的运用。
已经晚上九点了,小芬正在客厅等先生下班回来,一边等一边气呼呼地念叨着,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回来!微信也不回,电话也不接,不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事?当先生进门时,小芬开口大骂:“你怎么搞的!……”骂完之后,不等先生响应,小芬把房门一关,躲在房间里大哭一场。而被关在门外的先生一脸无事,同时也很无奈。哭过以后,小芬开始反思,明明自己很关心先生,为什么每次遇到先生加班晚回来,她都有这样大的反应。这是第一步,找到重复出现、自己难受的事件。
接下来,小芬开始思考,在先生还没回到家这段期间,她的情绪是什么?她感受到孤独无助。这是第二步,为难受的状况命名。
小芬开始回忆小时候孤单无助的经验。想起小时候,爸爸妈妈摆了一个小面摊,常常忙到很晚才回家。她总是一个人在家里等爸爸妈妈回来,常常等到睡看了。醒来的时候,外面一片漆黑,很孤单很害怕。这是第三步,找到类似感觉的童年经验。
小芬想到这里的时候,立马做三个深呼吸,告诉自己:“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拥有很多能力来处理晚上一个人在家的情况了。”
在短短的时间内,小芬照顾了自己的情况,打开房门跟先生分享了她的害怕与孤单。我们可以想象这个画面是多么的温馨。
为什么需要察觉呢?在我们小时候,因为年纪小而无法承担这样的事实,不知道怎么应对这些经历,我们的内在,选择先将这些记忆暂时隐藏起来,等待适合的时候再来面对。当你察觉到的时候,也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时候了。
听到这里,不知道你有哪些回忆被勾起呢?或是你发现了阻碍你个人发展的一些行为习惯、性格、与人交流的模式。察觉是改变的开始,从生活中一些困扰我们的现象,来思考和童年经验的关联,透过察觉来发现源头。一旦了解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就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改善,好让我们朝向完整的人生。
好的,再复习下察觉的四个步骤:
1.找到难受
2.命名
3.找到童年经验
4.自我对话
不管是记忆中还有印象的经验,还是透过赛觉挖掘出来的药历,邀请你一一记录下来,所记录下来的这些,将成为后面课程你所需要的材料。
07《疗愈童年创伤,找回丢失的自我》
一、童年创伤影响现在生活
我想先分享一个故事,我有一个学员小陈,他还记得小时候一个黑黑的夜里,因为吃晚饭时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被爸爸关在偏屋仓库里。不管他如何京求,如何呼叫,爸爸怎么也不肯放他出去。
五岁的自己在那个堆满杂物、窗外黑影幢幢的仓库待了一个晚上,那个晚上他的内心充满了担心和恐惧,直到第二天清晨,爷爷才偷偷地把他带出来……可是这样的事并不止这一次,之后小陈只做错事情,就会被爸爸关在仓库。于是,童年时期堆积起来的害怕,导致他成年了依然怕黑怕暗也因为怕黑经常被取笑,也因为怕黑不敢在晚上工作,每当有晚上的应酬时都会觉得压力很大。很多同事都说,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黑,这个城市这么敞亮,真是的!像你这样怎么拓展业务!
小陈知道,他这么怕黑就是跟童年经验有关,可是即使他努力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克服,好像也克服不了。每次加班或是晚上有应酬,他唯有强忍着内心的对黑暗的恐惧去工作,但过后总需要花一些时间与力气来恢复。
像小陈这样有具体的童年记忆,也知道自己害怕的来源,却不知道怎么办的现象,是不是让你也想到自己的委屈、恐惧、担忧或愤怒,是跟小时候的经历息息相关呢?
二、因童年创伤而把年幼的自己隔离在外
当我们在经历一些不知如何去应对的事情时,我们会把经历这件事情的自己往外推,把这些经历推到身体外面,让自己远离它们,以此来保护我们年幼的、容易受伤的自己。就像怕黑的小陈把童年那个怕黑的自己隔高出去,但这也使得自己对黑暗的恐惧无法随着自身一起成长、成熟。我们长大了成人了,这个被隔离出去的小孩仍然做出不好的行为,让小陈排斥加班和任何夜晚的活动,
当我们小时长需要被爱、被称赞、被保护、被拥指、被认可、被理解、被接纳等等,这些部分自己自然不会随着因为自己年起小,无法消化这些经历,于是把缺失的自己隔离出去,当时年幼选择把这部分的自己排在身体外面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避免我们自己受到伤害,这种排除的方式,也是当时所知道的最好的方式,可是当我们已经长大了,这样的隔离就会阻碍我们。
那么,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带着伤痕的小孩没有长大,接下来要怎么办呢?我想再讲一个小芳的故事,一起来学习如何引导那个被隔离在外的自己回家。
三.长大的自己来安抚内在受伤的小孩
小芳还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妙架吵得很凶,爸爸鼓着生气的脸大声地间他们:你们要跟爸爸还是跟妈妈?小芳和哥都紧紧闭着嘴巴不敢回答,看到他们这样,爸爸就更生气,很快地拿起两条大布巾,胡乱地塞了几件衣服,绑成两个小包被,塞进小芳和哥哥的手里,粗暴地把他们推出门外。“控”的一声,小芳和哥哥被关在门外,不知道待了多久,隔壁的曾妈妈把门打开,把他们推进屋里,说了一句:傻孩子。
小芳说,她不太理解,为什么不回答要跟谁过日子,这样就被推出门外!和哥哥站在门外马路边时,她心里非常害怕、强单……因为不知道可以找谁帮忙!很希望爸爸或是妈妈可以开门把他们带回家,但他们等了很久都没等到,这件事情使得小芳在人际互动中总是很担心被丢掉,在团体中总是留意着老师和领导的指示,担心哪件事设做好被同学或者老师提弃,被领导排弃,即使是参加旅游团,也战战赖兢地听导游指示,有时宁可减少欣赏风景的时间,也要提早到集合地点。像带领小芳与小陈一样,现在我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大家,把自己带回家,我也期待大家可以跟随,请大家想自己某一次童年创伤,一件具体的事情,像小芳被推到门外这样的例子,或是请你确保拥有一个安宁独处的环境,这个把自己带回家的引导过程大约需要七分钟。
首先,我邀请你做几个深呼吸,空气进来,空气出去,空气进来的时候,请把空气送到丹田的地方,空气出去的时候,从丹田的地方把空气慢慢性出去,吸气,呼气,吸气,呼气。
现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那段经历的画面了吗?那时候你几岁?看一看那时候自己的样子,听一听那些声音……感觉一下当时的感觉,你感觉到了什么?身体有什么感觉?心情如何?
请你在这个时候做一个深呼吸,圆到现在,现在的自己已经长大了:拥有了很多的能力,也拥有了很多的经验,更拥有了很多的资源,带着自己拥有的这一些跟小小的自己对话,告诉他,我很心疼你,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要承受这些,那个小小的自己,回应你,请你仔细地听他的心声,听他的心情,听他的感受……听到他的回应之后,再跟他做一些回应……再跟他说,你建际他的心情,换纳他的想法,你最懂得他。
继续对话。
当小小的自己,有得到安抚,有得到接纳,有得到建解,这时候再趣请那个小小的自己,靠近现在的自己。长大的自己可以张开双,来迎接他。
在你的想象里,小小的自己来到你的怀里,这时候你的身边如果有抱枕,用抱枕来代管那个小小的自己,把小小的自己抱在怀里的时候,用自己的温度来温暖他,用自己的爱,来抚养他……
等到这个小小的自己觉得够安全了,这时候,邀请你用肯定的眼神,跟那个小小的自己对视。
接着在想象中,把那个小小的自己缩小,缩得很小,缩得可以放在你的手掌心,那个小小的自己可以在手掌心的时候,用很慢很慢的速度,贴近自己的胸口,让小小的自己住进去,住进你的里面,当他需要你的时候他只要拍头,就可以看见你,当你想要看见他的时候,只要你一低头就可以看见现在小小的自己已经跟现在的自己在一起了,小小的自己再也不强单了,这时,请你留意自己的呼吸,每呼吸一次就让小小的自己长大一岁,慢慢地十,长到现在的岁数。我们已经把那个被排除在外的小小的自己带回来了,带回家了,当你完成时,你可以动一动你的身体,慢慢摩开眼睛让自己回来,回到这里。
完成这个以后,不知道你感觉如何?是不是有一种轻松和踏实的感觉?童年的委屈、恐惧、愤怒,得到了理解,有了安放,长大的自己和童年的自己携手同行,能让童年那个受伤的自己不再孤单。
一开始学习这个把自己带回家的方式,你可能需要跟着引导,等你熟悉了这个方法以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运用简易版的说明,自己来带自己回家。
步骤是这样的:
①回想当初自己的样子,感觉那时的自己的情绪,
②请现在的自己带着资源(长大的自己拥有更多的能力与经验)与那时的自己对话
③邀请那时的自己靠近现在的自己。
④现在的自己张开双臂迎接和拥抱小时候的自己(如果有抱枕可以用来代替小时候的自己),用自己的温度温暖和用爱来温暖与滋养内在的小孩。
⑤用肯定的眼神与那时的自己对视。
⑥把内在的小孩缩小放在手心,慢慢贴回自己胸口。
①随着呼吸止内在小孩慢慢长大长到现在的岁数,与自己融合成为新的自己。
③动一动身体,慢慢睁开眼睛让自己回来,回到这里。
回想起童年伤痛事件,关于委屈、害怕、恐惧、愤怒……请你用这节课所教的方式,把遗落的自己带回来。完成后并写下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