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名看似心灵鸡汤,背后却蕴藏着有深度的灵魂,不同于其他工具畅销书的是这本书里满是干货,一度让我画了整整六页思维导图才得以逐个消化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和经验。整个书中记录里小6从一个平凡的三线城市小职员凭借着过人的自律以及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逐渐蜕变成一个高效的行动派的心路历程,那份对自我实现的执着和为了跳出固化阶层的努力让我产生强烈的启发和共鸣。
毕业至今时隔15年,第一次网上码字记录下触及到我灵魂的片段,就如小
6所说好多人网上码字大多数是自嗨,我现在也挺嗨,非专业作者的我,在接下来的文字中尽量觉察自我,多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能给你们带来些什么。
关注当下,做好现在,未来自然来
书中提到过这么一句话,当时我是把它当作心灵鸡汤来喝的,这类似于我们经常听到,“doing>being”,“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你总是想,想不明白,得去做”。我也算是半个行动派,清单上满满当当的计划好了待办事宜,即便疲倦也力争做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未来没有“自然”来啊。
最近听了樊登老师的《第二曲线》,再结合了古典老师的《个人探索》课程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关注当下,你得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你怎么“关注”,而什么又是“当下”,排个年月周日计划,然后就叫关注当下了?我也做过差不多的事情,平心而论大家坚持了多久?会不会做着做着自问我干吗要做这些,意义是什么,越想越不明白,还是及时行乐吧,然后就放弃了?
你得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去做,是受限于岗位的需要,是迫于外部竞争而恐慌性地学习,还是出于对求知纯粹的乐趣?不论是哪种我们至少已经从“无知自信”的阶段跳到了“知道自己不知道”。
恭喜!这已经超越了好多人了,但是还不够,我们得深入了解“为什么”去做。
对自己进行一次个人探索,你可以构思一下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能有多大胆就多大胆,有人说我想有500万,继续问,当你有了500万然后呢?然后可以住上自己心仪的大房子,生活得到了改善,如果这些也有了呢?那么我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可以去大学讲讲课,把知识和经验分享给那些年轻人,总有慕名而来的人向你讨教而你也是凡事看破不点破的境界。你会发现在那一刻你人的状态不一样了,眼睛也开始发出了光芒。因为这是你人生的终极目标,自下而上的帮助你找回初心;然后自上而下,从巅峰画面慢慢往下拆解,你该去做些什么,要足够务实。再看看这些行动和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有联系,如果没有,那就是你为什么很难坚持做计划再执行的原因,因为你潜意识里就知道这和你人生高光画面无关,那么是否我们该考虑一下,怎么样安排一个与自己终极目标有关的人生计划呢。
其二,做“好”现在,未来“自然”来,字人人都认识,但是每个人对“做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呀,就好比PPT来说,我满心成就感的完成了明天要培训的PPT,越看越漂亮,思路清晰,排版专业工整。但是这在专业人士眼里最多也就值5毛钱,颜色饱和度太高,画面像狗皮膏药一样贴上去没有沉浸感,配色超过三种,放了太多动画你当好莱坞大片啊等等等等。你瞧不同的所见所闻,对做好的标准感知是不一样的。
李善友教授在《第二曲线》谈到你要做好你的第一曲线,要做到“极致”,你的第二曲线它会自然而然的生态性地发展出来。让我有了启发,“极致”意味着比你以前做好的标准再好上加好,这就是对于你相对的极致。比如前几天我人生第一次上微课做读书分享,虽然只是在群里发语音,60秒停一停然后连着说1小时没有互动的那种,但是为了对的起听众,万一人家想花这点时间认真听呢,你得对的起人家这一小时对吧。前期准备思维导图画出PPT逻辑脉络,有了逻辑关系,ppt做起来其实还是很方便的,做完以后发给专业的PPT老师,市场部的同事,朋友寻求他们的建议,搜集建议推倒重来然后再调整,做了三版终于出稿,那时候再看看和之前的确实不同,有人说你怎么这么折腾,就一个小微课你搞得跟现场演讲一样的准备干吗?
累确实会累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便疲倦也很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你看这件事情里,所做的事情就和人生主题息息相关(一位快乐的知识分享者),我对此充满了热情和内驱力。如果是给老板交一份PPT,是不是做完就完事了,你能这么改吗?因为这个ppt和你自己的目标关联。你看一旦你搞明白了为什么做,并且把它做到极致,不管未来来了没有,至少你每天都特有成就感是不是,心情变好了,就有精力,有精力了做事情是不是更有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