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周公建立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并且将这种制度从王室,推行到诸侯,大夫,士人和庶民各个阶层。
这套礼制大概是这样的:如果父亲身份为大夫,儿子的身份是士人,那么父亲死后,按照大夫的规格和礼遇来安葬,但祭祀的时候,按照士人的标准来祭祀。
如果父亲的身份是士人,儿子的身份为大夫,那么父亲去世后,以士人的规格来安葬,以大夫的规格来祭祀。
父母去世之后,儿女要服丧。服丧一周年的制度,从庶民开始,通行到大夫为止。而服丧三年的制度,从庶民一直通行到天子。为父母服丧,无论身份高低贵贱,服丧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啰啰嗦嗦说这么多,孔子想表达什么?我的理解是“人伦”,就是做人的伦理和道德。舜成为千古帝王,道德圣人,他的起点是从做人最基本的善良开始的,面对父亲和弟弟的迫害,不抱怨也不还以暴力,而是遵从做儿子,做兄长最基本的人伦道德。亲人之间,血浓于水,能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搞得一家人鸡飞狗跳反目成仇?舜的做人有什么高明之处吗?似乎没有,但是要做到他那种境界也着实不容易。
周公建立礼制的核心也是人伦。不管你处于什么身份,是当了科长还是当了部长,是做个平民还是做了帝王,对父母的孝道是一致的。父母去世了,要按照礼制来安葬,每年清明忌日要按照礼制去祭祀。
家庭内的人伦建立起来了,规矩制定出来了,再一步步推广到家族,到社会,到国家。所以根本性的元素还是要从治理好家开始,家庭家族治理好了,整个国家也就治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