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那女人是谁?
抢片时风平浪静,
进一步海阔天空。
“你们在扯什么啊?”袁太太看见三个邻居站在太阳底下聊天,开玩笑地说,“小心回家鱼都臭了。”
“没什么!没什么!”几个人好像吓了一跳,匆匆忙忙地离开。
紧邻的萧太太跟过来,太太走在袁太太的旁边。
“你们到底在谈什么啊?"袁太太又问一遍,”神秘兮兮的。“
”没有啦!“萧太太低着头说。
”一定有什么事。”袁太太看得出,萧太太不自然。
“真的没有!”萧太太隔了半天说,接着把话题岔开了。
可以就在快到家门的时候,萧太太突然停住,低着头想了想,吞吞吐吐地说:
:袁太太啊!咱们是老邻居,我一路想,还是告诉你好了。我觉得,你恐怕得留意一下你家老袁。"
“为什么?”袁太太脸色都变了。
萧太太又吞吞吐吐了半天,说:“好像有人看见老袁跟个年轻女人。
“谁?跟谁?"
.“没人认识”。
“谁说的?谁看见的?“袁太太由刚才铁青的脸色转为通红,”是谁胡说八道?他看见了吗?“
”不是我哟!“萧太太害怕了。
”不是你是谁?你说!“袁太太趋前一步,厉声问道。
”是洗衣店老板娘说的。“
跟着袁太太就到了洗衣店。
老板娘好像心里已经有数,躲在后面不出来。
”你出来啊!你出来啊!“袁太太喊。
”我在忙啦!“老板娘把干洗机开得好大声。
”我等你。“袁太太居然往门口一坐。
眼看逃不掉了,老板娘抹抹手,出来了,扬着眉毛,还装:”要拿衣服吗?还没洗好呢!“
”没洗好?"袁太太问,“我没拿衣服来洗啊!”
“袁先生早上拿来干洗的。"老板娘耸着肩,缩着脖子,一看就有问题。
”他一个人来,还是带着别人一起来?“袁太太板着脸。
”一个人!一个人!当然一个人。“
”那你为什么乱说话?“袁太太没好气地问,”是不是你说的?“
”我没说,我没说哟!你误会了,“老板娘直摇手,”我只是,只是帮你先生检查口袋的时候,看见一张照片。”
“什么照片?”袁太太紧逼着。
“一张......哎呀........"
”你说!"
"不要这样嘛!“老板娘露出央求的表情,”他和一个年轻小姐一起的照片啦!没什么啦!“
”照片在哪里?“袁太太转过柜台,伸手要。
”你先生一看到,就拿走了。“
”他说那是他女朋友吗?“袁太太脸色先一缓,又眼睛一瞪,”他说是谁帮他照的了吗?“
老板娘摇摇头。
”告诉你,那是我照的,我先生和我美国回来的表妹,你以后不要乱说好不好?“袁太太叹口大气,”这年头啊,连跟亲戚照一张照片,都要让人说闲话。幸亏是我照的。“又抬头,指指老板娘,”你去给我澄清!否则我告你毁谤,我先生知道了,也非找你麻烦不可。"
老袁回家了。
才关上门,啪!就挨了一巴掌。
“照片呢?你跟那个骚货的照片呢?”袁太太像半截宝塔似的立在眼前。
当天晚上,两个人狠狠吵了一架,老袁硬不承认,说是跟女同事的照片,然后东掏口袋,西翻手提箱,说找不到了。
袁太太还是不放,上了床,翻过身去,不理老袁。
第二天一早,老袁偷偷自己起床,到冰箱掏了点东西吃,再静悄悄地出门。
“站住!”袁太太突然在卧房里喊,“洗衣店的人问你照片,你就说是跟我美国回来的表妹,是我照的。”
“是.......是......."
"还有!?袁太太又喊,”不用给干洗钱,老板娘说了,这次免费!“
有话好说
故事说完了。
你猜,这一章要讨论的是什么?
是“以进为退”的说话方式。
看看前面故事里的袁太太,不是以进为退吗?当她听到闲言闲语的时候,立刻追查谣言的来源。
然后,她找到源头,并且在发现证据已经被老袁拿走之后开始发飙——
“那照片是我拍的!”
谁能证明那照片不是她拍的!“
既然是他拍的,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于是谣言止住了。散布谣言的人认错了,洗衣服的钱都省了。
你说,这以进为退的方法妙不妙?
换个角度想,如果当时袁太太大骂丈夫,再打电话,甚至追到办公室兴师问罪,会是怎么个结果?
只落得左邻右舍和办公室同事们看笑话,不是吗?
而且这笑话愈传愈速,愈传愈走样,以后袁家还怎么见人?
除非袁太太不要这个婚姻了,否则最好关着门算账,别让家丑外扬,=。
就算她真要离婚,又好在大吵大闹让大家看够笑话之后离婚吗?
人都要面子,死也要死的有面子。
一个拳击手,在场上挨了揍,只要不是死在场上,下来之后”发了病“,也要对外说是自己”老毛病发作“,而不能讲是在场上被人打成那样啊!
所以”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你可以说是”智者不信谣言“,也可以讲——
只有智慧的人,才知道如何以进为退,阻止谣言的散播。除非别人握有十足的证据,否则绝不能回避、退缩。
我们甚至可以说,即使在自己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以进为退也仍然是一种很好的脱身方法。
举几个生活上的例子。
一、你是不是要道歉?
向来都准时的捷运班车,居然因为电路发生问题而误点了。
成千上万的学生和上班族迟到,一片指责声。
记者赶去了,问捷运局长:“您是不是要为这次误点向社会致歉?”
“当然要!”捷运局长严肃地说,就算社会谅解我们是因为新换系统,不要我们致歉,我们也一定要道歉,非道歉不可!”
于是本来的“被动”,成了“主动”,不但面子回来了,而且给人一种负责的好印象。
二、我也有麻烦
“听说老王最近到处借钱,刚才他打电话说要过来,恐怕没好事。”老陈对太太说。
才说完,门铃就响了。
“欢迎欢迎!”老陈冲出去,热情地招呼,“来来来!请坐!听说你最近碰到一点困难。哎呀!”指了老王一下,“人哪儿会没困难呢?我最近也碰到点不顺心的事,只是没吭声,幸亏太太娘家帮忙,暂时解决了。”
你说,老王还开口借钱吗?老陈不向他开口借钱,已经不错了啊!
三、本来就不好
畅销作家举行记者会。
“对于现在很多人批评您的作品不是文学,甚至说写得不好,您有什么感想?”有记者问。
“我相信他们批评得有一定有道理,而且我从来不认我自己的作品好,正因为觉得不好,所以呢我要不断改进、不断充实,”作家诚恳地说,“我不知道自己作品的文学价值,只知道我是真真实实地写自己的感觉。”
这样说不是比按捺不住性子,对那些批评者大加反驳,结果得罪一堆人,还落得个狂傲之名好得多吗?
表面看,那些话是“退”,是“自谦”,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先主动让自己“利空”,然后“利空出尽’,”自谷底攀升“。
愈是对文学、美术、音乐这些较抽象的艺术,愈可以用这种方法面对批评。
甚至包括相貌。想想,如果你长得漂亮,有人不服气地问你:
”你认为自己漂亮吗?有人说你是校花,真的吗?“
你该怎么答?
你说:”对!我是漂亮,我是校花。“八成会得罪一大票女生。
你何不说:“我不觉得自己漂亮,只希望做个平凡的人。至于漂亮不漂亮,是不是校花,都是别人在说,我从不放在心上。”
这样不是即表现了你的谦虚,又衬托了你的风采吗?
四、先“主控”再找“退路”
你住的社区要举行住户大会,选管理员会的委员。
你德高望重,不敢不出席,怕有人怨你不重视社区。你又不敢出席,知道只要去了,八成会被选为主任委员。
你去还是不去?
你去了,而且一出席就掌握了大会的主控权,对社区有许多建言。
果然,你以第一高票当选委员,如果按得票数计算,主任委员非你莫属。
但是会议还在你主控之中,你先开口:“虽然我因为人常常外出,不可能担任主任委员,但我绝对全力襄助主委,我自愿担任宣传组负责人,大家说好不好?”
大家鼓掌,再想想,你确实太忙,既然自愿负责宣传,也好。于是,另选了主任委员。
这比你躲着不去,还是当选,甚至人不在的情况下,仍然会被推举为头头,不是好多了吗?
你怎样办到的?
“主动”办到的!“以进为退”办到的!
五、先“主控”,再“主导”
以进为退,最大的好处是你能参与,能控制。
说话,最重要的就是主控。
想想,为什么许多公会、工会、农会的主席,总有人抢着做?
因为他当了主席,能控制全局,朝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
从这条路往下想,即使在会议中,你不打算发言,也争不到主席的位置,你也应该出席。
你出席是为什么?
为了参与!为了保护你的利益,也为了“人在人情在”。
六、你不能不在场
在竞争激烈的场合,如果总得有几个人被批评。那批评就总是落在那些缺席者的头上。
这是人性——欺辱不在场的人。
‘想想!大家在为失败找代罪羔羊。
会落在那站在台中央,正“义正词严”的主席头上吗?
不会!
会落在来势汹汹,虎视眈眈的人的头上吗?
不会!
会落在像袁太太那种,你碰到我衣角我都跟你没完了的人的头上吗?
不会!
会落在哪个倒霉鬼的头上?
当然;落在那缺席不敢来,或躲在角落,怯怯生生,最没声音、最没脾气的人的头上。
所以,记住——
以进为退,是主动出击,是告诉对方你会缠斗到底。你即使不开口,也要用你“闪亮的眼睛”开口,告诉大家:
“我可不是好欺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