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领导及几个核心部门的领导去基层出差进行业务调研,结合一些见闻,思考几个做人做事的方法,虽然不成熟,先总结分享出来,日后再不断完善。
这次去的地方暂且称为K市,K市的负责人(简称K君)一直是我们公司的标杆,多年来创造的经营利润名列前茅,把一个简陋的办事处发展成为现在一个形象优,业务全面,影响力强,潜力足的综合金融公司雏形,相当不易。长期以来我对于这种优秀的人只是佩服,但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今天认真聆听K君在调研会上的讲话可以感受到一些他做人做事的智慧。
首先,K君对业务的熟悉深度和广度是令人吃惊的。他作为一把手,能对非常具体的业务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甚至比一些分管副总了解得还要细致全面。从市场价格到系统操作,从风险控制到客户体验,从发展规划到产品设计,都能分析得深入浅出,我们一行人都点头称赞。我想K君平时应该是养成了这种优秀的习惯,去跟领导沟通汇报,去营销客户,去管理团队,取得今天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试问哪个领导不认可这样的下属?在领导还没有安排工作时,已经把工作的思路和方案考虑好,优缺点都已经分析权衡把握,领导只需要做一个决策(事实上当K君将方案做好,优缺点一目了然的时候,已经“帮”领导做好了决策),根本不用操心。员工又怎么回不被这样的领导团结?我一直认为,领导之所以是领导,是因为他能够代领团队一起提升,能够解决下属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不是在某一件下属能做的事情上超越下属)。K君的讲话覆盖面很广,一方面为K市的员工争取到了上级的政策倾斜,让员工们更好的推动业务,同时也为员工们打开了思路,无形中拓宽了员工思考的宽度,对员工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从客户的角度去看,K君根据市场的(客户的)需求,向上级争取政策,相当于为客户提供了可行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客户的认可程度应该也不会太低。
其次,K君的定力也是值得借鉴的。这两年来,我们公司为了保持融资机构的信心,收入目标逐年增加,可是遇到经济下行,基层的压力很大。部份基层负责人,为了发展而放松了风险控制。K君表示,不熟悉、把握不准的业务绝对不做,那怕压力再大,也要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但是,防范风险不代表不做业务,要尽快的熟悉新业务,研究风控方案,尽职调查,当对一个产品、一个客户足够掌握以后,马上快速推进。想到这里,我脑中弹出了一条初期平缓,后期陡峭的指数曲线。又想起一个牛人对风险投资的理解:所谓风险投资,在外人看起来风险,但身在其中的人,由于对项目透彻的了解和分析,其实在这个投资人看来,风险是级低的,就好像我们看走钢丝的人,总是很紧张,感觉马上就要掉下来了,可是表演者由于长期的反复练习,其实跟我们在平地上走,没有什么区别,甚至由于在高空,没有干扰,从心态上来看,可能比在平地上走更加平稳。从K君做事的方式,我还得到启发:花足够多的时间去选择,用足够的耐心去践行,不失为一种智慧,需要克服的,是践行过程中的来自内心和外界的非议和诱惑,难度不小,但却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最后,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的力量。K市发展到今天,业务板块增加了很多,倘若依靠K君一个人的力量,终将有个极限。K市现在基本上每个业务板块都有专人管理,从谈吐中很明显的看出来,他们都有能力搞定自己负责的业务。这些业务骨干,有对外招聘的,也有内部培养的,需要足够开放的心态和足够大的格局,需要平时持续的观察和培养,很不容易。我今年的工作也在往管理方面转型,但最近半年来忽略了团队的培养,尤其在任务时间紧迫的时候,倾向于自己完成任务,而不是通过安排和培养员工去完成任务,平时也是倾向于将工作安排给熟悉的员工去完成,而不是给员工安排一些没有接触过,但是可以通过培养提高完成的任务。这需要很好的平衡完成工作和培养团队的需要。一位创业牛人说过:不能给员工提供成长机会的人是没有资格做老板的。我虽然没有做老板的志向,但作为管理者,要以此为鉴,培养好自己的团队。
思考了这些,我心中依然有一个很大的疑惑,记录下来,以后再不断思考,也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留言谈谈自己的看法。K君对具体的业务如此熟悉,又能较好的把握发展的大局和规划,在我看来是一个矛盾。当一个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具体的事情上时,必然会影响他对宏观的把控,而K君是怎么做到的?是通过开大脑虚拟机不停的切换思维方式?还是通过熟悉业务了解市场,培养团队,进而把握大局?现在还不得而知,只有选择一条路去践行才能判断,进而修正认知,且行且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