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通过掌阅和喜马拉雅,看完了《拆掉思维里的墙》。期初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真的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因为,我能明显感觉到,往往在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会不自知地迷失生活的方向,在自己的思维中,真的有很多被禁锢的地方。但是当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学到的并不是如何的拆掉这些墙,而是如何去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回自己生活的主人。
书中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观点有三个;一个是对于“爱”的误会,第二个是沉没成本与追加成本;第三个,安全感的缺失。
文中提到关于"爱"的三个误会。一,把依赖当成爱,二,把爱自己当成了爱别人,三,把喜欢和爱混为一谈。有的人觉得爱就是两个人甜甜蜜蜜,谁也缺不了睡,当看到另外一方没有自己也活得很好的时候,内心就生气,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这个是把依赖当成了爱,正在的爱是给对方自由,也给自己自由。当我反复的关心某个人,却得不到他人的回应时,我们会抱怨“我这样为了你,你却让我这么伤心”,言外之意是“我对你这么好,你必须听我的话”,换种方式一听,也便知道这是打着爱别人的旗号在爱自己。
什么叫沉没成本与追加成本呢?举个书中的例子吧:想象你今晚上经过电影院,你决定进去花50元随便看一场电影。刚坐下来15分钟,你就发现这部电影无聊透顶,周围的人不是在打呼噜就是在二人世界,你确定继续看下去对你毫无价值,那么你是会继续看完,还是会马上离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已经确定电影毫无价值,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马上离开。因为当你进入电影院的瞬间,50元已经损失了(沉没成本),至于你坐下来15分钟以后,如果你选择离开,还可以节省一个半小时,如果你继续坐下来,你会继续浪费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这个就是追加成本。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却是对现有决策最不可控的成本,因为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决策。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当你直视远方,你会发现过去的投入其实也没你想得那么重要。既然知道了过去的选择和投入是错误的,或者已经不合时宜了,就没有必要再“追加投资”,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沼。决策时尽量从结果出发,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才能不断适时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
安全感到底是自我实现还是等待别人的给予?如果你没有安全感怎么做?谈到安全感,我曾经错误的认为,安全感一定是通过外界获得的。但是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当你感觉到不安全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感觉不安全?什么让我感到不安全?什么叫做安全?难道说有了很多钱就安全了嘛?真正的安全感,源于对自己的认可,来自于自我内在的强大。因为这个世界,能救你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学会突破现实生活的禁锢,着眼于长远与未来,突破心智模式障碍,找到全新的思考方式,深深感觉到思维中还有许多禁锢思维的墙,然而要做的,就是要努力Make the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