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五了,仿佛一眨眼,假期便所剩无几了。从一月二十二号回家,到今天,假期已经过半,接近尾声,许多的感慨,更多的不舍,涌上心头。
这次回家整整两个星期,满足的是,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在陪伴爸妈上,甚少玩手机了。年前帮爸妈搞卫生,日常则是早上陪妈妈去买菜,载着妈妈,从不熟悉地骑着电动车,到能够熟练地操作,仿佛一夜之间能够担当起家的责任。中午跟傍晚,都在厨房里,陪爸妈做菜煮饭,帮妈妈收拾厨余,帮爸爸炒炒菜,是假期最快乐的事情。
年初一那几天替爸妈拍了很多照片,将家里的每个角落一一收录在手机相册里,不为晒在朋友圈,更不为炫耀日常,只为保留每一年最珍贵的记忆。
过年,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特殊的日子,大伙聚在一起,成了每年的必备节目。而对于我自己来说,小时候的年,是懵懂而快乐又尴尬的时光,靠近年的时候,买年货是我最开心的事情,看着琳琅满目的各色食品,口水也差点流出来。我想,这大概也是每个小孩子最喜欢的年味吧?
拜年,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是相当尴尬的记忆。亲戚们自以为有趣的寒暄,不但假而且无聊,跟他们长期缺乏沟通使过年的短暂相聚显得无趣透顶,他们每年近乎是复制粘贴式的问候,小时候或者不在意,长大才发现是如此的客套而虚假。
小时候,碟片机里最传统的粤语贺年歌,邻居家除夕零点过后彻夜的鞭炮声,果盘盒里的缤纷零食,是童年时最浓郁的年味。
长大以后,曾经的年味变得越来越淡,我不知道是社会变迁的原因,或者来自自身变化的原因。我只知道,我最终还是读懂了妈妈当年的那句:过年没什么意思,只有累罢了。
现在的过年时光,没有了彻夜的鞭炮声,也少了满大街的贺年歌,更少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对年的向往与好奇。尽管仪式般的拜年与压岁钱仍围绕身旁,但是就跟自己再也不眷恋的零食果盘一样,早已褪色。
童年时,我们心心念念着长大了要给自己买的,最心爱的零食与书籍,当我们真的有能力时,却惊觉,我们早已不再需要它们。人在慢慢长大,需求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改变。
当年最爱的那盒饼干,最舍不得翻看的格林童话,如今再打开零食盒,却再也提不起吃的兴趣,书柜里那本尘封的书籍,也失去了它对于我的价值。
小时候过年,我们总顾着外出玩耍,穿上新衣服,到处疯跑。如今的我,过年更愿意将时间留给父母,陪在他们身边,陪他们聊天,帮他们干活,已经是最大的幸福,现在看来,这样的假期显得更快乐,更有意义。
任大千世界灯红酒绿,敌不过家门外一盏街灯。
任外面城市再繁华热闹精彩,不如小厨房里陪爸妈烹饪一桌菜。
任世界再大诱惑,敌不过爸妈一席箴言。
家,是我永远的牵挂,我就像风筝一般,飞得再高再远,线却始终系在爸妈手中。
窗外一盏街灯,照亮我每次回家的路。家中双亲,便是指引我走向社会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