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话题太多,指责也好,诟病也罢,缺少表扬。可能国家有国家的考虑和角度,民众有民众的想法。但在国内,除了一些贫困地区外,大部分人和家庭是有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条件的。学而优则仕,这也是国家取才的关键途径。至少这些年看来是合格的。
只是目前看来,国内大学教育过程中实践和案例教学占比过低,片面强调理论教育。更大原因也在于大学对教授的选拔和晋升机制有问题。这些教授从大学毕业后就没到社会上工作过,本身就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让他们来做案例教学和实践项目,一没能力,二没资源。同时 对于这些人的晋升,才用的还是学术论文的数量,说到底就是让他们死做研究,既然以研究为主又哪来的实践。一次在公司电梯边听一所谓学者说,今年嘛随随便便搞两个专利就够了。但是,他的专利是实用新型还是外观,能否转化为实用生产力,他不在意,因为那不在他被考核的范畴内。很可悲的事情。
为什么现在很多在企业做管理,研发,销售等方面的高管到大学担任MBA等的客座教授这么受欢迎,原因在于他们的实践和案例能给学生带来实在的帮助和启发。所以,大学改变选拔和晋升的机制途径,要求教授们更多参与企业和政府的实践,并作为考核项目之一,就像现在美国的教授可以去谷歌做研究开发也可以再回到大学做研究教学一样。
另外,目前看来,现有的职业学校已经变得不伦不类了,为了追求就业率争取高利润,两年的学制半年就可以读完,一年半去企业上班了。如果这样,还不如培训机构直接办学,组织梯队培训模式,短平快学会初级技能,工作一阶段后想提升再回来学中级技能,照此推下去。
所以,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立不同的培训教育机构,实行不同的教育模式,把人员分层分类,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不光是大学,也包含职业学校,也允许培训机构参与进来,多管齐下,政府统一监督质量,才能满足各种受教育需求的人。
分层、分类,因人而异;公款、私款,均可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