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大学就快毕业,到了工作四处奔走的时候。我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所读的又是一所极为普通的院校,当时认为社会上有些用人单位非重点大学毕业生不要,更有甚者,非男生不要,我在寄出去几十份、甚至上百份求职资料均杳无音讯后,开始变得意志消沉。
有一度,我还怨天尤人,怪自己的“命”不好。
一天傍晚,在学校食堂用餐,我听到身边几个女同学纷纷在议论,说今晚将有海南某大型集团公司总裁王总来学校演讲,这位王总的经历很是传奇;又有一位透露,说这位王总之所以来我们学校,是因为这里是他的母校。
同学们的话题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也想见识一下这位成功者的“庐山真面目”,更想知道,他是如何从我们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走出,一步步迈向事业巅峰的。
当晚不到七点,我来到会场门口,只见那可容纳数百人的报告厅早已座无虚席,连角落里都挤满了人。
临近演讲开始,王总在校领导的陪同下,步履矫健的登上讲台。他个头不高,四十左右的年纪,很有一副实干家的气魄,双眸炯炯有神,露出自信的风采。
他微笑着扫视一下会场,简短的开场白后,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跟我们娓娓讲述起他创业的历史。
当年如何带着菲薄的资金,来来到海南这块对他而言陌生得几乎可怕的土地,最初是如何的艰难,又经历过怎样的挫折,以至在最艰难的境地,口袋里只剩下买一包方便面的钱。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交锋后,他还是决定留下来,从最底层干起,并努力寻求发展机遇。
他从替别人打工,到拥有一家自己的注册公司,尔后成为大型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一把手,这么多年,其中每一步,都凝结着奋斗的血汗。最后王总不无幽默地说道:
“我很庆幸,在当年最难熬过的苦难时期,退一步是放弃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坚持,也从而选择了今天——站在这里,和年轻的校友们共聚一堂,这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王总的一席话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等到会场平息下来,王总又风趣地问道:“现在,我可以向校友们提一个简单的问题吗?当年初到海南,我大学毕业,年纪和你们差不多大,兜里揣着一张毕业证书和打工挣到的二百元钱,如果现在换做你们,你们肯不肯,有没有这个胆量和勇气,只带着毕业证书和二百元去海南,或任何一个你们想去的地方,开始创业,并准备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天下来?如果有这样的同学,就请你站出来,向我们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好吗?”
王总说完,即用一种期待的目光徐徐看遍全场,连每个角落都没有放过。奇怪的是,那天不知为什么,全场五六百人,始终是一片沉默,始终没有一个同学敢于站出来,在那样的场合,亮一下相。
王总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回应,自己不禁笑了,带着解嘲的口吻说道:“看来今天,我们的同学是不肯打无把握之仗了,这样也好,避免盲目冒险。我再讲一个小故事,结束今晚的演讲。”
“那是五年前,我在欧洲的一所大学进修,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相关课程。同学有十几个,来自不同的行业。授课人是一位相当有名望的资深学者。他在课堂上常常提问,有的似乎是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但总有那么三四个同学,会随时站出来,参与回答。他们也敢于提出与教授——也就是权威不同的观点,并努力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见解。他们总能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后来,这几个人被几家著名的大流公司聘用,担任了高级主管,有的还成为本行业的领头人。我想,他们的成功,不仅在于都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们能随时站出来,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机会!”
王总的演讲到此结束了。全场又一次爆发出掌声,大家纷纷起立,目送王总的离去。我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会场。
王总最后的那几句话,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深深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不得不反思,今天的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的怯懦、自卑,害怕承受挫折、面对失败?
这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勇气站出来,自己给自己一个肯定啊。
走在通向宿舍的那条熟悉的小路上,一抬头,看见漫天的星月,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勇气,自信又回到了心中。
三个月后,我被一家外企录取了。在最后一关——面试的过程中,我以我的自信,我的微笑,和对问题独到的观点,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考官,也使我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我终于能够站出来,给自己一个机会,从而迎来命运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