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人间失格》之前,已经先看了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可以说这部电影成为了我对《人间失格》这本书接受的提前准备。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线索,看完电影过后我又把这句话拿出来结合情节琢磨了很多遍,却始终琢磨不透, 直到看完出处本《人间失格》,含义终于在一书一影的相互映衬中显现出来。
是在看完开头恍然大悟二者的的联系后,读不进去的情况才不复存在了,而接下来,日本作家把人格中存在的孤独、黑暗、荒唐成分冷冷展现于并不复杂的情节中的手法就成为了我关注的焦点,从村上春树到太宰治,很难不连连叹服。
人啊,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无论是热情急切地去探索,还是冷漠缓慢地去探寻,即使是个性迥异的人,也都需要在寻找的过程中不断冲破来自外界人事的压力和束缚。
所以大部分人,比如叶藏,比如松子,在挣扎过活中渐渐地就把自己丢掉了。这种放弃是自己主动做出的,但主动的背后,是对这个世界巨大力量压迫反叛后的妥协。
有两个异常相近的情节,是我理解“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的契机——叶藏和松子为了讨好周遭世界所进行的伪装。
叶藏在童年时期的长时间里不断去扮演开心果甚至于小丑的角色,但实际上阴郁少年叶藏早已看透外部世界的荒唐愚蠢,对世界的真实态度,是伪装下的憎恶,他将这些微妙的体会一一收入心中,并不屑于将他们表露出来,因为即使说出来,也会被当成小孩的荒唐心思,没有人懂。表露会变成无意义的动作,于是索性就以违背内心却顺应环境的表露为宗旨,少年叶藏变得令人信服。很明显,这信服,是荒唐的。
当虚假被尽情释放,叶藏维护了水面的和谐,而内心的真实又同时做出巨大抵抗,于是童年时期的逆反行径朝着极端的逆反发展,叶藏终于朝着反方向逃开去。人生变成了游戏般,“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渐渐占据了坠入黑暗的叶藏内心的全部,无论是外在的自己还是内在的自己都变得模糊不清,叶藏在一次次对自己进行反复界定后,对于真实,早已无所谓了。
而中途一次次地被识破,那种突然被人戳破自己以为高明的与世界相处之道后的窘迫,歉疚,恐慌,自卑之感一而再再而三地冲击着叶藏,走向自我毁灭的进程就这样被加快了。
再来看松子如出一辙的人生轨迹。
年幼时的松子为了得到父亲的肯定,博取一笑,尝试了诸多讨好方式,最后终于练就了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出鬼脸逗父亲大笑的本领,渐渐地,松子形成了遇事做鬼脸来以求逃避和掩饰的习惯,鬼脸覆盖了松子真正的脸。
直到松子来到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委曲求全,这个松子身上所具有的最低端的善良表现被并不善良的人们狠狠利用,鬼脸这一次没有挽救松子苦苦经营的维护和谐者的形象,而是将她拖进了黑暗深渊。绝望的松子在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一次次人生突转后终于选择亲手撕下自己的鬼脸。开始了遵从内心,甚至可以说是放浪形骸的叛逃。
但最终,放下伪装的二人并没有迎来更好的生活,而是在循环往复的黑暗中越陷越深。
这是最大最也真实的讽刺。
伪装让我不快乐,真实让大家不快乐,我们难以真诚相处,变成了彼此的地狱。
“自己”在世界中的意义难以寻找,在没头绪的寻找中,我们不得不穿上伪装,才能与他人好好相处,去模仿去学习,去掩盖自己去忘掉自己,从而成为普识意义上的被周围好人,仿佛这样我们就真的过上了普识意义中的好日子。作为“社会人”的我们陷入了日复一日的混沌。那如果受够了伪装呢?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心理承受力,突然颠覆的形象会和苦心经营的和谐周遭变得格格不入,同样无路可走。
当然,这其中不排除有那些始终认清自己顶住压力的离经叛道者,陷到黑暗的底端,反而找到了出口完成了向心中光明的飞升,但中间那段黑暗中的坠落是令人恐惧的,内心的黑暗太过广大,光明的出口在这黑暗中也藏得太深了。
于是,为了和谐,大多数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开始伪装,当一部分人混混沌沌不知反抗,另一部分人受够了伪装变成完全背离世界和平的极端反叛者。
人间,失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