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海的女儿》很像,《丑小鸭》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成长的历程。
一个人想要变得坚强、幸福,需要经历一些什么?
丑小鸭的故事大家很熟悉,在美丽的乡下,有一只母鸭坐在窠里,她得把她的几个小鸭都孵出来。很少有客人来看她,别的鸭子都愿意在溪流里游来游去,而不愿意跑到牛蒡下面来和她聊天。好不容易,那些鸭蛋一个接着一个地崩开了,他们都很可爱。
但有一个特别大的蛋,总是不裂开,最后终于爬出了一只又大又丑的东西,鸭妈妈瞧了他一眼,说:“这个小鸭子大得怕人,他得到水里去,我踢也要把他踢下水去。”
第二天的天气是又晴和,又美丽。太阳照在绿牛蒡上,鸭妈妈带着她所有的孩子走到溪边来。扑通!她跳进水里去了。“呱!呱!”她叫着,于是小鸭子就一个接着一个跳下去。水淹到他们头上,但是他们马上又冒出来了,游得非常漂亮。他们的小腿很灵活地划着。他们全都在水里,连那个丑陋的灰色小家伙也跟他们在一起游。
鸭妈妈马上就非常欣慰了,说:“你看他的腿划得多灵活,他浮得多么稳!他是我亲生的孩子!如果你把他仔细看一看,他还算长得蛮漂亮呢。嘎!嘎!跟我一块儿来吧,我把你们带到广大的世界上去!”
丑小鸭的命运开始了,本来,他是有一点小幸运的,他因为会游泳,所以得到了母爱。母爱是怎么回事呢?根据弗洛姆的分析,母爱是对儿童的生活和需求作出毫无保留的肯定。这种肯定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是母亲对孩子的成长负有的责任,一部分是要使孩子感到诞生在这个世界多么好,活着多么好。
这样的思想,在《圣经》里有一个象征性的故事。上帝所许之地里,流着乳汁和蜂蜜。乳汁代表着母爱的第一个方面,也就是对生命的抚育和关心,蜂蜜则代表着甜蜜,是活在世界上的幸福。大多数的母亲能给予乳汁,但只有少数的母亲除了给予乳汁,还能给予蜂蜜。
我们可以来看一看,鸭妈妈能不能给予丑小鸭真正的母爱。
丑小鸭迎来了他残酷的命运。他遇到的一切都对他很不友好,他到处挨打,到处被排挤,不仅在鸭群中这样,在鸡群中也一样。他觉得很悲哀,他还是一个孩子,但世界就这样对待他。长得丑是他的错吗?鸭妈妈说,你们不要这样对待他,他虽然不好看,但他脾气很好,他游起泳来比别人还好,我想他的身体很结实,将来总会自己找到出路的。但大家还是很讨厌这只丑小鸭,都想赶走他,于是鸭妈妈就对他说,我希望你走远些。
现实中也有这样的原生家庭,母亲没有力量去承受孩子的弱点和缺点,会把自己感受到的压力倾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承受了双重的压力,一个是来自他人的压力,一个是来自自己母亲的压力。这样的母亲当然是不称职的,但因为她们自己本身的软弱,可能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称职。
可怜的丑小鸭,他一降生就在这个世界上受到霸凌,而自己的母亲竟然也把它赶走了。他的命运最初的故事,可能是一个比喻,让我们知道不幸的人生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出厂设置。
丑小鸭逃走了,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他遇到狗,遇到猫,遇到人类,遇到野雁,都不喜欢他。
他有自己的优点,他会游泳。但是,收养他的老太婆只希望他下蛋。当他和母鸡说到自己喜欢游泳的时候,母鸡完全不理解这样的渴望和爱好,她说:“你去问问猫儿,他是最聪明的,你问问他会不会想游泳。”
这句话简直太熟悉了对不对?我们在人群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当我们有一个不被人喜欢不被人认可的爱好,假如恰好我们也只是一只灰不溜秋的丑小鸭的话,那么我们这个爱好就肯定会受到嘲笑,哪怕这个爱好完全不伤害任何人,完全不妨碍别人,但也依然会遭到嘲笑。
他们还对他说:“你是一个废物,不要以为你了不起。你可以相信我,我对你说这些不好听的话,完全是为了帮助你,请你注意学习生蛋,或者学习咪咪叫,或者迸出火花!”
他们要求他学习一些他不具备的东西,其实就是要求他从众。幸好丑小鸭忍受不了这种压迫,他天性里拥有更多的力量,所以他又再次出走,到处流浪。
有一天,那大概是丑小鸭生命里关键的一天,他遇到了天鹅。他觉得天鹅是那么美,他再也忘不了他们,他爱他们,好像他从来还没有爱过什么东西似的。当他第二次再见到他们的时候,他就决心向他们飞去,虽然他知道,自己很可能被他们弄死,因为他觉得“我是这么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但是,他觉得没关系,被他们杀死,要比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养鸡场那个女用人踢,还有在冬天受苦好得多。
他有了自己的目标,并怀有向好之心,于是他奋力向他们飞去——这个时候,在水面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丑小鸭了,而是一只天鹅!原来,不知不觉地,他已经长成了理想中的模样。
《丑小鸭》这个故事,除了试图传达给我们残酷的命运之外,它告诫我们要远离愚蠢的人群,不要畏惧被大众所讨厌。
日本诗人小林一茶写出了无数清丽绝俗的俳句,那些诗句里,竟然有这么一句:“飞雁们,咕哝咕哝地,聊我的是非吗?”这句俳句其实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就有排挤,连孩子也不例外。丑小鸭的世界就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甚至因为年纪小而更加直接。
那些排挤别人的人,也可能不是坏人,他们只是庸庸碌碌的乌合之众。在缺乏链接的时候,一点点八卦题材就是最好的粘合剂。但是这样的关系是优质且可靠的吗?如果我们的关系是建立在不牢靠的基础上的,这样的关系也很容易破裂。
而被排挤的人,多数并没有做错什么,往往只是因为一些无辜的弱点,比如说相对弱小,能力较差,像丑小鸭那样,有时候,甚至仅仅只是因为来晚了一点。
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当你突然进入到一个团体当中时,会感受到一种没来由的排斥和孤立。因为他们原本已经组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组合,而你的到来打破了原来的平衡。而作为一名新人,你成为了大家瞩目的中心和八卦题材的来源。这或许是许多人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事情,当然,我也有过。
这样的感觉很不好受,人们会因为一个随机的缺点,一个偶然的机缘,就把你踢出局,让你成为人群的对立者。人们需要这种敌意,仿佛一点调料,一种粘合剂。
人在人群中要受到误会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并不会比被树上落下的美果或者空中飞过的小鸟撒一泡粪便更难得。我们控制不了别人的任何想法,就像控制不了树的生长和云的变幻,有时候不妨理解为这是缘份的安排,接受这种安排的人,也会是更充实的人。
后来我回想,被孤立的时候,是我读书最多、工作最有效率的时候。人群是温暖的,但同时也是拖累。被孤立并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人之所以恐惧,原因在一本叫《被讨厌的勇气》的书中写得很清楚:
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哲学家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之为倾向性。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是被讨厌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印章,它意味着一种终极失败,你的一切价值很可能因此而归之为零。
我们天生生活在群体当中,他人的眼光也自然形成了我们自我判断的一个参考。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赏是一件充满成就感的事情,这意味着我们身上的优点被发现、被肯定。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外界的眼光成了评判自己的最大标准,他人的一点否定就会造成内心很大的惶恐不安。这样的人生会获得安宁和自由吗?显然不会。
因此,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说法:自由就是被人讨厌。当你被某人或者某些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
被他人讨厌的人,客观上也得到了很多的自由:时间上的自由、行动上的自由。每个人都属于多个共同体,如果你在一个集体里被孤立,说明你不属于这个集体,你可能属于更广大的集体。如果在这个共同体里面没有归属感,那么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置身事外,寻找更大的共同体。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当初丑小鸭听了众人的话,努力去学习生蛋、咪咪叫或者迸出火花这些他一辈子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最终会落得什么下场。可能,他会成为这些群体中的末流,一生都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努力,也因为永远无法成为众人眼中理想的样子,而一直被贬低。这样的丑小鸭,即使最终长成了天鹅的样子,他还会有高贵的内心吗?
所以,当外界的要求与我们的内心形成反差时,我们可以像丑小鸭那样,勇敢地对他人说:
你们不了解我。
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
同时,你也可以学着像丑小鸭那样,尝试着去按照内心真正的想法去做事情。渴望去水里游泳,就努力去找一片湖泊,说不定等到跃出水面,你就会成为那只高贵的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