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每一个来到简书开号写作的朋友知道的那样,读书是一件让我们受益的事情:
功利一点的说,在知识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持续的学习才能不被淘汰;
情怀一点的说,我们需要通过读书来增长阅历,开阔视野,提升气质。
但读书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读了很多,但却记不住;
制定了读书计划,每天读十页,最后却不了了之。
到头来反而引起的质疑不断:读了那么多书,除了娱乐了自己,究竟有什么用?
其实读书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的事情,因此美国的爱德勒先生(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担纲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编辑闻名)和范多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共同就“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而后就有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帮我们解答这些疑问:
1.如何判定一本书是否值得读?
2.选定一本书以后如何阅读、如何做笔记才是正确的阅读打开姿势?
3.不同类型的书分别应该如何阅读?
1
我们在开篇说,我们知道读书很重要,但读书给我们带来好处最终是因为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理解力。
从这个终极目标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读,因为不是所得书都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在没有对一本书进行基本的鉴别判定就进入了从第一页开始的状态是不合适的。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则显得重要。我们再拿起一本书之前,不是要马上打开,快速进入阅读,而是要先进行检视阅读,达成两个目的:
这是否是一本值得精读的书?
这本书的框架是怎样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我们不幸遇到一本坏书,我们所浪费的时间有限。
这一点与网红大咖秋叶老师的观点不同,秋叶老师认为烂书也能读出价值,不完整的地方可以用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但前提是秋叶老师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没能系统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还是尽量读好书吧。
如果我们碰到的是本好书,在了解框架后更有利于我们在精读时的理解。
读莎士比亚戏剧,一代代的高中生被逼着一幕幕的念,一个个生字的查,结果是他们从没有真正的读过莎士比亚戏剧。
这是阅读的悲哀。检视阅读是很重要的确保读书效率的步骤,但很多人都并没有能够做到。
那么具体该如何阅读呢?
1.首先阅读除正文外的所有部分:书名、封面(包括腰封)、目录、前言、索引、后记。在这个阶段正文中唯一要读的地方是每个章节的最后几页。这些地方会给我们提示: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如果要证明这本书的价值,这些地方议会有所体现。
2.粗略的阅读,以获取框架信息为要。不是说要追求阅读的速度,每一本书都有其合适的阅读速度,一味求快只是证明这是一本不值得读的书。作者所强调的粗略阅读只是为了让读者不要落入读莎士比亚的高中生们所陷入的阅读困境。
2
阅读是为了增进理解力,因此从阅读中获得的资信,需要的不是记住,是理解。只有经过了这一步的转化,好书才能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阅读是一个跟作者对话的过程,接收作者的信息输入,也要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笔记在有效的输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笔记也是因阅读的层次来定的。
本书的作者将阅读分成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阅读层次是迭代的,每一种低层次的阅读都在高层阅读中尤其运用的场合。
基础阅读
这一阶段解决的是字词句、修辞等的问题,属于语文老师的教学范围。字的读音,句子的语法及修辞,上下文的过渡衔接,都属于基础阅读的范畴。这一阶段的笔记形态可能是标注上某个生僻字的读音,词语的解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属于哪种从句。也许在作者看来这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笔记,连个名字都没给取。
检视阅读
这一阶段主要是解决鉴别和框架的问题,运用结构笔记完成检视阅读后要解决三个问题:
1.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整本书在谈什么?
3.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框架来阐述他的观点?
笔记的重点是框架,关于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基本上算是结构笔记。
分析阅读
其实大部分的书在检视阅读完毕后就没有然后了。但如果有幸,真的遇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好书,分析阅读则是榨干一本书的打开方式,需要用概念笔记来进行辅助完成。概念笔记的方法是:
1.找到这本书在谈什么?
首先要弄清楚书的分类,书的定位决定了后续的内容及判定;
然后用几句话,通常不超过200字概括一本书的内容;
列出全书的大纲,弄清楚主要部分之间的关联关系;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作者是如何诠释这本书的?
找出关键字;
找出关键的句子;
用关键的句子重构大纲;
作者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3.如何评价这本书?
首先确保评论是礼貌而客观的。不要在不理解作者意思的时候妄加评价,更不要让评论变成争论这样情绪化的批判,自己的评论要确保客观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证据提供,而不仅仅只是运用个人的观点;
针对这本书的评论是否可观的评判标准是:作者的知识不足;知识错误;逻辑错误;分析及论证的理由不完整。
主题阅读
其实这一层次已经超越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范畴了。这一层次的阅读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的,选择一本书也只需要跟主题相关的部分,至于这本书真正的主题是什么并不重要。主题阅读需要阅读不止一本书,吸纳不同的作者针对同一主题的观点,厘清主题下的关键问题,提炼有争议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分析讨论。
这需要通过辨证笔记进行,多个主题作者的“共同参与”。
3
那么不同类型的书又分别该怎么读呢?这本书针对六种类型的书的阅读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主要的分类就两类:说明性与非说明性。
说明性的书主要指实用性的书,用于传授知识。阅读时一定要能够提出问题来,而且要保持警惕:因为这类书的作者为了阐释观点并让读者接受观点可能会不自觉的进入了辩论的状,因此一定要思考:作者希望达成什么目的。所有的事情都与目标结果有关,如果要进行判断,主要看结果。
非说明性的想象文学在阐释一个经验本身,不必可以寻找主旨,作者说的可能就是家长里短的日常,一定要说某句话有什么时代意义大可不必。但不是说非说明性的书不需要逻辑,同样也需要可以总结大意,可以厘清框架结构。
4
一本干货满满的书,读起来不会像小说那么轻松。但理解并运用一定能让阅读的技巧和效率大有长进。
推荐给诸君,早日阅读,早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