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课,看到宝爸留言,心下这才一松,小子本学期状态不佳的“疑案”,终于告破。
四月中旬复课以来,大部分同学的状态都在回归,即使疫情期间沉迷网络,徘徊在颓废边缘的,也在慢慢跟上大部队,可小子依然魂不守舍,每天云里雾里的,不知在干啥。
寒假期间,小子确实颓过,有段日子网课认真度不高,作业不交,提醒后,作业还是要拖到后半夜才提交,且字迹潦草,胡乱应付,留言提醒,他也置若罔闻。忍无可忍,联系了小子父亲,让他留意孩子动向。父亲配合度很高,可询问了一圈后,又被小子的“滴水不漏”迷惑了。要一个父亲相信孩子在他眼皮底下“走私”,确实不易。最终我们还是约定时间,父亲开免提,让老班跟他对质。
小子当然抵赖,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小子不知老班可看到提交作业时间。当问他要不要截图过去时,他才軟了下来,吞吞吐吐承认了沉迷游戏的事实,把他老父亲气得呀,少不了一通责罚。
按说,这样的他复课后,状态应越来越好,任课老师本就盯得紧,身旁也不缺向阳的伙伴,可他的三门功课依然飞速下坠,最近几次测试,已跌至班级倒数,连古诗文默写都成了问题,前几日竟然还因背不出英语单词,在我面前哭了一场,那扁着小嘴红了眼眶的委屈模样,着实看着可怜呢。
可凭着直觉,我依然坚信,小子有问题。
去年九月接手小六班之初,天天鸡毛蒜皮,管理起来很吃力,可小子却很讨人欢喜:细细长长的个儿,大框眼镜后咕噜噜的眼,嘴一咧还有尖尖的小虎牙,一看就是个古灵精怪的主。他性格好,爱说爱笑,上课提问,他总能说到一二。他人缘不错,下课周围总是你来我往,堪称“男女通杀”。他为人热情,班上有点啥子,他也愿热情相助--那时曾觉得,这个聪明宝宝哪哪都不错,就是安于现状,还喜欢偷点小懒,若能好好努力,假以时日,应该是块不错的料。
上个学期,虽说小子偷懒不认真也被找过家长,但一收紧,他就有明显变化,可这次,无论你找他还是联系家长,几乎都没用。他还是整日上课神思恍惚,注意力四处飘散,回家作业胡乱应对,成绩直线下滑……他身上呈现着游戏少年的一切表象,他那问不出,只能家长处再去下功夫。
上周举行小型家校恳谈会,父亲来了,还是笑呵呵的,好脾气的模样。那天找来的孩子,三方一对质,大多有沉迷手机的事实,有的是家长没引起重视放任了,有的是家长根本不知道疏忽了,总的来说,其他孩子的问题都解决得很顺利,唯有这个小子,无论怎么问,就是一副乖宝宝模样,坐在父亲对面,一脸无辜。看着乖宝这副模样,老父亲也信誓旦旦:“不可能,蒋老师,绝对不可能,晚上我们都看住的,做作业都不让他关门。”
看,表面一切严丝合缝,没有任何问题,可我们都知道孩子出了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父亲当然是不相信,如此严防下还有漏洞,直到无意提起,他在书房做作业,书房里有电脑。
试问有哪个孩子能挡住手边电脑的诱惑? 这小子肯定在玩游戏,错不了了!
“不可能,蒋老师,绝对不可能!我们一直看着的!”老父亲依然坚决否认。
毕竟电脑之类,老父亲们精通的没几个,小子要想蒙混也是有可能的。得知小子还有个大学毕业刚工作的姐,平日对弟弟的现状也颇为着急,没少给弟弟指点迷津,便再约姐姐晚上电话。从姐姐那,又探到不少蛛丝马迹:小子知道开机密码;最近姐姐许诺他认真完成作业就给他玩游戏,小子竟然毫不动心;小子最近早晨不愿起床,妈妈要叫很多次……这么一合计,八九不离十了,自己偷着玩够了,姐姐那点“饵料”哪够他吃,晚上累了,早晨自然起不了床。
那晚通完电话,姐姐心下疑虑,一查开机记录,“罪证”就摊在了面前。小子这下赖不掉了,这才一五一十,竹筒倒出了豆子。原来每天晚上作业的时候,他就把游戏挂在电脑上,并随时注意外面的动向,一旦父亲走过,就立马关闭显示屏,若是姐姐来了,则立即拔电源,一切天衣无缝。就这样,在家人的眼皮底下,小子所有的聪明才智全部贡献给了游戏。
“蒋老师,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老父亲后来又给我打了个电话,反反复复叨叨着这句,很是失望惆怅,他肯定想到了前一天下午的拍胸脯保证,却未曾料想小子用行动把他的老脸打得通红。
非常能理解这一切,只因执教多年,无论是现实还是媒体中,听闻太多:有人因沉迷网络而六亲不认,有人因此断送大好前程甚至以付出生命,玩物丧志确实存在,否则这个词不会代代相传,只是家长们永远抱着侥幸,低估了网络的诱惑,总以为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家宝身上。而事情真的发生后,家长又很难理智冷静分析处理,往往一顿疾风暴雨,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然后又下意识选择相信,孩子不会再有不堪的下一次,可现实是,下一次往往就蛰伏在不远的拐角处。
积习并非不能改,更何况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摔跤才是成长的契机,但如何把握引导,需要成人的智慧。如果可以,请还孩子一个洁净的环境,让他挡不住诱惑远离诱惑;请给他足够的时间,并从旁督促,让他看到你的底线决心;请你在他有反复的时候能及时发现并阻止,不让他有丝毫可乘之机;请你做好足够的准备打这场旷日持久之战,你要有足够的决心耐心意志,才能助他脱离网络的泥淖。
当然,面对一个青春少年,还请您随时竖起雷达,保持警觉,若你选择相信一个小小少年,仅仅依靠你的一番说教,或者一顿打骂,就能彻底改邪归正,那么,真是有可能高估了为人父母的能力。
陪伴成长不易,且行且“斗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