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后,有些人微信我,到底应该怎样提高情商?能说具体点吗?所以我决定这篇文章先不接着上篇写怎样从和父母聊天中提高情商,而是写一些具体建议,可能有点枯燥!
首先,我们看一下情商在百度里的解释:情商通常是指情绪商数,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其包括导商等。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它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从最简单的层次上下定义,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绪的部分变为可以控制情绪,从而增强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戈尔曼和其他研究者认为,这种智力是由五种特征构成的: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简单阐述下。
一、自我意识
从出生的那刻起,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就已经觉醒,但是这个自我意识只是先天性的,比如我们饿了、渴了,知道要哭闹。我们本身并不确定哭闹的意义在哪里,但是我们自我意识里明白,只要哭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还有一些,比如杯子里的水烫了,我们会马上放下杯子,然后摸耳尾。诸如此类,都是先天性的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意识的二次觉醒,也就是我们能用自己的思考明辨是非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就有了新的元素加进来。我们知道不能闯红灯、知道鹤顶红是毒药、知道美丑,这些都是我们在后天学习中慢慢掌握的自我意识。它们源于经验、实践。当然,还有自我评价,确定自己的定位和处境,这些都是别人帮不了的,外界的因素顶多起到影响作用。比如前面说的婴儿时代,我们饿了会哭,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到底饿不饿,父母给我们食物吃,也只是因为他们通过我们的反馈知道我们饿了,才会给我们食物。
前面说的可能比较专业,举个简单的例子吧。高考过后,所有的学子都要填报志愿,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我们能去那一类的高校,这是外界影响因素;选择怎样的专业,由我们自己决定,即使家人会给我们一些建议,但是我们自己还是会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我们清楚自己擅长哪些东西,对哪些专业感兴趣,这就是自我意识。
为什么说自己意识是判定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准则之一呢?还是拿高考后选学校、专业的事情来比喻。记得我高考选专业那会,自己完全没有什么想法,和女朋友稍微讨论了一下后,就让她帮我填了,去学校后,才知道是计算机专业,可是我是文科生啊!我并不是说这样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但是我情商比较高的话,我会考虑很多问题:我选的专业自己是否能学的很好?自己是否擅长?学了之后对于未来的工作到底有没有帮助?我自己的兴趣在哪儿?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一个很大的抉择,这些都是应该去考虑的,而不是人云亦云,因为别人选择的,你不一定合适。就像你明明喜欢吃辣的,有人端上一盘甜食,你是吃呢,还是不吃?你的选择往往出于自我意识,而选择的好坏和所导致的结果,可以判断出你情商的高低!
二、控制情绪
安东尼·罗宾斯说过,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说到这一点,相信许多人都看过相关类的书籍,什么情绪掌控术、控制情绪是成功的第一要素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问个问题,如果突然有人给你一巴掌,你是马上还回去,还是用其它方式处理?
不管你如何处理,都是对的,因为那是你情绪的一种变现方式,但是你做决定之前,先考虑下后果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在这儿,我表明一个立场,有些人认为控制情绪,就是克制、就是忍辱负重,其实这不全对。真正会控制情绪的,是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露出什么表情,是知道自己在什么场合可以毫不犹豫的发脾气、在什么场合应该稍微忍耐一下,这才是真正的会控制情绪。认为忍辱负重就是会控制情绪,大半是有受虐倾向。
会控制情绪,应该是情商高的极致体现,没有之一。有个发小的兄弟,初中毕业那年,有次出去和别人喝酒,可能是酒喝多了点,说的话完全像三岁的小孩子,我兄弟当时就暴走了,要闹事。被我止住了。事后,那人酒醒了,别人告诉他昨晚的事情,他打电话给我们道歉,我们也只是笑笑就过去了。当然,我说这个事,不是夸自己考虑事情多周全,如果当时真的起了冲突,都喝酒了,还都是热血青年,后果可想而知。如果换做平时,我肯定会指着对方鼻子要个说法,可是当时的情况,真的不行,后果会很严重。
控制情绪,就是在该说什么话的时候,说什么话。知道全方位考虑,而不是像个愣头青一样,只求一时的痛快。要考虑后果我们是否承担得起,在承受范围之内,去做该做的事情。这不是忍辱负重,而是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毕竟,我们都不是一个人,你还有那么的人与你牵连在一起,多考虑考虑它们。
有人将情绪比喻成一把烈火,控制的不好,会两败俱伤;也有人将情绪比喻成一头孤狼,孤狼是最知道什么时候该出击,什么时候隐忍的。
有句话说的好,把自己的脾气拿出来,那是本能;把自己的脾气压下去,那是本事。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是情商高的第一表现,才能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
三、自我激励
这一点,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有过经历。考试没考好时,我们需要自我激励,只为下一次能收获理想的成绩;工作遇到阻碍时,我们需要自我激励,然后一步步的解决困难;生活遇到坎坷时,我们需要自我激励,相信雨后会有彩虹。
自我激励,或者说成自我调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惯用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自我激励,走出一个个雾霾,也决定了一个人能取得的人生高度,一条路能走多远!
与自我激励相对应的,应该是这个时代人们的焦虑。我发现,现在身边的每个人都活在焦虑中,有的为工资低焦虑、有的为处境焦虑、有的为未实现的计划焦虑、有的为家庭关系焦虑,总之,每个人都生活在焦虑中,于是眼前的世界光怪陆离。天下熙熙皆为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之所以大家都焦虑,是因为他们忘记了自我激励和自我调理。你工资太低,是否有考虑过去深层次的学习,成为自己专业里的大咖?你的处境不好,是否有考虑过提高自己的能力,起改善现在的处境?你的计划没有实现,是否有考虑过,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然后一步步的去实现计划?家庭关系紧张,你是否有考虑过和家人坐下来,平心静气的沟通一番?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能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而是一昧的去焦虑、去慌张,从来没有想过静下心来好好考虑解决之法,如此反复,自己便陷入了无尽的挣扎和痛苦之中。
每当遇到问题时,我总是会选择关掉手机,在深夜里点一支烟,细想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慢慢理出一条可行之道,再一步步解决。我会在哪怕最绝望的时候,进行自我激励,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解决,因为自己的人生路还长,还会遇到更大的坎坷的。
佛曰,世间之事,有因必有果。所以,我们要相信,遇到的问题都会解决的办法,要么靠能力,要么靠时间。只有学会自我激励之后,你才会认清,焦虑都是徒劳的。
四、认知他人情绪
这句话也许太过术语和专业化了,我翻译一下:换位思考。
这一点,其实我在和他人的聊天中经常提及,但是很少有人能听见去。都觉得太难了,本人也这样认为,但是不能因为难,我们就觉得无所谓了。
第一次听到“换位思考”这个词,是在大学和一个学长聊天时听到的。那位学长当时是我们大学外联创业部的部长,经常要为学校的各种活动去拉赞助。
有次在学校的奶茶店,我问他为什么基本每次出去拉赞助都能成?别人都愿意相信他?
因为我懂的换位思考,出去和别人老板谈时,我从来不会先考虑他口袋里的钱,而是考虑我能给他带来什么。只有我带给别人的东西得到认可了,才有谈下去的可能。
这句话我虽然当时半知半解,但我一直铭记于今。写这篇文字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多的理解。如果你不能换位思考的去了解他人之所需,你凭什么从别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换位思考的好处在于,你能够大致了解别人心中所想,知道与人交谈、共事之时,什么话该说,什么事可以做。这样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而且双方都落得轻松,何乐而不为?
五、处理相互关系
说到这一点,让我想起了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荷西曾问三毛,你是不是想嫁个有钱人,三毛回答,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 后面的对话,大概许多人都知道,我就不赘述了。
我提这个故事,并不仅仅是艳羡如此美好的两个人,更多的是欣赏他们之间那种相互理解的情感。
我们每个人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会面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里面就一定会牵扯人际关系学,怎样去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了你是否会拥有更美好人生的重要因素。中国有句古话,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很多时候,我们得到更多的帮助,是来自朋友那里的,因为你们观念相合,理解能力在一个层面上,所以彼此之间才能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细心的人都会发现,身边有两种人,一种是去哪儿都有朋友招待,遇到困难时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一种是只能守着自己的一苗三分地,遇到什么问题时,只能求助自己的父母,也从未见他去哪儿旅旅游什么的。抛开经济能力不说,更多的影响的因素就是在于社交圈的大小。
成功,不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在于多少人认识你。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成功学里,同样使用于社交学里。一个会处理相互关系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为朋友做什么事,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出现在朋友身边,甚至偶尔会耍一些小心思来促使感情更深。这些就是区别一个人是否情商高低的因素了。
最好的情感状态是什么?即使我们对坐很久,一句话不说也不会觉得尴尬。而这种情感状态不是谁都有幸获得的,只有那些懂的怎样运营好一段情感的人,才能收获。
尾声
上面写了这么多,只是就个人的经验写的一点小建议,不一定全对。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情商的高低,真的不在于你有多聪明。而在于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该说什么话,这样才能令你事半功倍。
(PS:关于这个话题,我可能还会写几篇文字,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疑问,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