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看了下面的新闻讨论,临时起意。
这个世界是扭曲的。
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都是小学生。
“孩子气”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做一件对任何人都不利的事情,目的只是让某个人后悔,而这里的某个人最有可能是Ta最亲的人。
比如父母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而和孩子有矛盾,“孩子气”的反应就是“下次我能考好也不考好,就是让你后悔”。
这种“孩子气”发展到极致,就会出现提问里的悲剧的情况。
这种“孩子气”不是孩子的专利,父母也会这样,也有可能从桥上跳下去的是母亲(因为和孩子或家庭其它的矛盾)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如果你非常非常恨一个“外人”,那你报复的方式是去伤害这个人,如果你“恨”(这里的恨和上一个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理解)一个亲人,那你报复的方式却可能会是去伤害自己。
其实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伤害别人,非常不合逻辑,因为起码在那个时候你还认为那个人“爱你”、“关心你”,不希望你受伤害,所以你才能通过这种方式伤害TA。这里没人受益,所有人都受了伤害。
父母和孩子的之间的沟通教育,有时候父母是处在劣势的。(可能孩子不这么认为)
孩子心智还不成熟,甚至叛逆,像弹簧一样,管得越多(压得越厉害),反弹得就越厉害。讲道理不听,又不能打骂。(打骂的结果肯定比不打骂差,不信你试试,不过最好不要试)
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等你做了父母了,就知道爸爸妈妈的苦衷了”,但是孩子是永远不会理解这句话的,直到TA真正做了父母。
(但是父母还会说这句话,可能是想真到了自己的孩子做了父母的那一天,和TA说:“怎么样,你现在理解爸爸妈妈当初的苦衷了吧”,然后期望孩子回答:“是啊,是啊,那时候真傻...”,然后两人会心地一笑...一片和谐)
事情难就难在这儿。
每个都只能从自己的认知去思考和判断问题。
我觉得父母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叛逆期,要注意两点:
1、有时候真的要像一个不滥用权力、大智若愚又和蔼的城管,去管理小贩一样。
城管出来了,小贩就在街边把摊子收了,或有时候自动消失,城管知道他不在的时候,小贩一定会又把摊子摆出来,在街边叫卖,但是他选择性的放任一下。把握分寸,给小贩一条“活路”,不让矛盾激化到相互大打出手的程度。
2、知道“搁置”问题,就像领导人处理“钓鱼岛”问题一样,知道这个问题现在处理不了,一定要现在处理的话,那就肯定是兵戎相见,互相伤害了。
所以,先搁置一段时间再说。
比如孩子玩手机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是无法真正解决的。
(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某个专家、学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孩子交给他们自己不用管就好了)
那就先搁置问题,只像第一点里说的,像大智如愚的城管管理小贩一样,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关键是把握分寸,不要在孩子还不成熟的时候过度激化矛盾。
人生就是这样,会有一段时间/时期,特别困难。
处在教育劣势的父母,要占据优势地位,帮助孩子/家庭走过一个一个的坎。
有人说,你这是没有原则没有是非捣糨糊和稀泥...
但是,别人的原则是非,不见得是你的原则是非,而且,天下也没有统一的原则是非观。
更何况,一切都在随着时间变化,以前对的事情,现在就不认为对了。(比如一夫多妻,妻妾成群...好吧,当我没说)
现在认为对的事情,将来也可能会被认为是错得彻头彻尾。比方说不让小孩玩电子游戏,说不定以后的生活就是在一个游戏里,每个人都是“头号玩家”...
那时候,孩子可能也期望着另一种和父母的对话场景:
孩子(当然那时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看,当初你不让我玩游戏,现在可好,大家都必需玩。”
父母:“是啊,是啊,那时候真傻...”
然后两人会心地一笑...
一片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