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说是方法,其实也是在参加简书日更挑战后,痛定思痛,为自己“写好文章”制定的学习计划。
对于我这样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应该从三方面入手:深入阅读、坚持书写与学习技巧结合、观察思考。
一、深度阅读
加上深度两个字,是因为我这些年虽然也一直在看书,可是有深度的阅读越来越少,尤其是近几年,阅读言情小说几乎成了常态。遇到质量较好的文章,也是囫囵吞枣,浏览大意,很少字斟句酌。这样做的结果是,了解的信息不少,看似知道的很多,可是却不能和别人做深入的讨论,尤其是要下笔成文运用某些书中内容时,脑中全是模糊印象,书几乎是白读了。
现在深感这些浮于表面的浏览式阅读纯粹是浪费时间。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读书就是布云彩,读的越多,布的云彩就越多,写是下雨。布的云多了,自然就下雨了。以前对这话我深以为然。那些文学大师的随笔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就是因为他们读的书多啊!可是,我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大师怎么做到旁征博引的?不仅因为读得多,更是因为他们阅读时深入思考了,最起码是把内容记在脑中了,这样读的书才能成为自己所用的东西。
所以,不仅要读书,还要细读、深读,甚至背诵一些要点精华。
从《菜根谭》开始,每天认真阅读2页。关键是要反复阅读,摘抄要义,写出批注,并背诵触动自己的句子。不读完这本书,不读其他书。
每天看其他短篇文章不超过10篇,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信息量,重点阅读1—2篇,有需要的一定反复阅读。
二、坚持每日动笔和学习写作技巧
1、坚持每天写
俗话说拳不离手,写东西也是一样。久不动笔,即使灵感来了,也写不出几句话。完成一篇短短的日更文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参加日更挑战就是对自己的督促和激励。
2、学习一些写文章的技巧
框架法
这是让我提高书写效率的一个好方法。先确立一个观点,接着建立框架,也就是细致完整的提纲,然后往框架里面填写例证及自己的想法就行了。
我以前写东西总是随心而动,就像聊天一样,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话题跑到哪里了,最后不知道这些文字具体想表达什么;还有的时候写着写着,或者因为别人的打扰,或者无话可说,结果半途而废,事后也记不起当时要写什么。
写前建立详细完整的框架虽然有些麻烦,但是,一经建立,就能很快写完,并且即使被其他事情打断,事后也能根据提纲框架很快续写。
拆分法
就是选定自己喜欢的一种写作风格的文章后,从题目、开头、切入点、立意、素材、金句、文章结构这些方面,一一加以分析,吃透这篇文章。这一点很像上学时分析一篇重点课文的做法,只不过那时是老师带着做,而现在要自己一步步做。
拆分法做到这里还不够,还有一条延续拓展行动,即对文章中提到的书籍、电影、不懂的知识等进行搜索,以达到真正读懂一篇文章。
最后,才是仿照这种写作模式进行自己的创作。
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适合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写作者来实践。我这样的初学者,可以先多做做文章拆分。
三、观察生活
生活处处有素材。
以前我不屑于关注鸡毛蒜皮,家常里短,在外遇事也从不围观。现在我会积极观察,认真倾听或者参与一些话题,汲取大家话题中的一些观点加以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另外,还准备了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生活中的一些小想法。
其实,写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老话:
多读多读多读,多写多写多写,坚持坚持坚持!